据哈哈娱乐网网站「海是天的影子」消息,近日,手拉车 : 抓住明日,手拉车的力和车拉手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这句话错在哪里?引发热议,老人买菜折叠手拉车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手拉车的释义

手拉车,是现实生活常用、常见的运输工具,主要用于购物、外出等场合,也是中小经营者外出经商必备产品之一。手拉车主要由支架、脚轮、轴承组成。
产品详细说明:
此款购物车有多种颜色,可折叠,也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印制各种标志。
用途:购物,旅行,本公司产品主要适用于外出经商。
手拉车的种类:购物手拉车,旅游手拉车,经商手拉车等

手拉车属那一类商标

属于第十二类,希望能帮助到你。

望采纳

手拉车的力和车拉手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这句话错在哪里

手拉车的力和车拉手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而非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则是一个物体受到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个物体仍然或变成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是合力为零则这几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1、两个概念的本质问题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描述的是两个物体间作用的规律,A对B有力的作用,B对A必定也有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描述的是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在平衡状态的二力特点。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力的性质相同,要么都是引力,要么都是弹力,要么都是摩擦力等等。而二力平衡则不然,只要二力满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就是平衡力,不管二力的性质如何。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二力平衡不具有这一特点。

什么是手拉车脚轮选择的要求?

手拉车脚轮的搭配不仅仅只有抗压能力就行了的,主要还得看它的载重能力,以及它使用的环境,知道这些再去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脚轮。当手拉车的载重能力大,它的脚轮要选择耐抗压的作用,而且脚轮需要添加轴承的设计,才能更好的承受更大的重量。一般手拉车比较常使用的就是pu灌注轮,既抗压又耐磨。
脚轮的款式很多,种类也很多,对于小拖车的脚轮如何选更合适?因为不同种类的脚轮它具备的优点也是不同,有的耐磨、有的静音、有的防滑等等,各不相同,所以为了更好的符合小拖车的使用,就需要从脚轮的优点出发,需要哪一类优点,就选择哪一类的脚轮。比较常匹配的还是pu灌注轮,因为这类脚轮既能静音也耐磨

作者:箱包配件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110722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箱包配件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321750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拉折叠车可以代替露营车吗

可以。
手拉车有多种颜色,可折叠,也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印制各种标志。用途:购物,旅行,本公司产品主要适用于外出经商。手拉车的种类:购物手拉车,旅游手拉车,经商手拉车等。
一部拥有运力的手拉车,最主要的部件是三个——车轮。车架,车刹。车轮包括车轴,它们之间以钢珠相接并固定,钢珠转动。就形成了车轮旋转的灵活性能。与车轮相配套的车架。是装载货物的基本框架。而车刹,则是手拉车的制动装置。

购物的手拉车属于可回收垃圾吗?

亲~您好
属于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塑料包装,与这些材质有关的如:报纸、杂志、广告单及其它干净的纸类等皆可回收。

厂家是如何改善手拉车的底盘不足之处?

厂家是如何改善手拉车的底盘不足之处?
车间管理不足的缺点:
1、交不出来货
2、同事抱冤。
3、车间杂乱无序。
4、物料、工时损耗严重。
5、人浮于事,忙得忙死了,玩得玩死了。
车间管理不足的改善:
一、进行安全生产思想教育
1、认真利用好班前班后会时间,班前班后会上,要根据当天的生产任务提出安全生产注意事项,要求工人认真做好安全防范保护措施。分析在企业或车间曾发生过安全事故,分析车间各工序存在的危险因素,让每个人的心中对自己的岗位都有数。

2、新员工进行厂级教育后,到车间要认真做“两级教育”(车间级、班组级),让新员工一开始就有安全生产观念,提高警惕性。

3、在车间认真做好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派发安全教育资料、组织学习这些资料和办黑板报等形式来对员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图文并用,双管齐下。

4、车间应认真做好安全日记,记下当天车间安全隐患、应该注意的事项、工人对待安全生产的心态等一切有关安全的事宜,并及时的改进和教育,以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5、监督好工人要严格按照工艺和设备使用规程操作,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某些违规操作并教育不听的员工,应给予严厉的处罚甚至辞退。

二、进行安全生产现场基础知识教育

1、据车间的具体情况,对一些重点工序和存在着较危险因素的重点工序进行针对性的现场基础知识的教育和监督。

2、进行基本技能培训,让工人对本工序的工作达到最熟练的程度。要确保时刻都安全生产,单是有安全知识是不够,还必须要有精湛的技能,熟练的动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把握好一种“度”,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环境的变化,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小问题,大注意。对车间里发生的每一件安全事故或存在的危险因素,例如车间板材边毛刺刮伤手、地板上铁钉子钉伤脚、裸露的电线,看似是小问题,但是会给许多工人带来不经意的伤害,给车间带来潜在的危险。车间应引起注意,及时给工人现场教育,彻底的排除车间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手拉车轮子怎么拆卸图

1、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对应的扳手,和同等大小,同安装尺寸的新轮子。

2、然后用扳手把旧轮子从小推车上卸下来,用扳手拧下旧轮子,放好拧下的螺帽垫片,如图所示。

3、把卸下的螺帽和垫片都一一排好,不要弄丢了。

4、然后把新轮子的孔对准推车上的螺栓。

5、最后把刚才卸下的螺帽和垫片拧上即可完成安装啦。

注意事项:

车辆的种类虽然多,构造却大同小异。这应该说是标准化的功劳,也是大型生产流水线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铁路车辆的外形开始有了改变,尤其是客车车厢不再是清一色的老面孔。但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并没有重大的改变,只是具体的零部件有了更科学先进的结构设计。

一般来说,车辆的基本构造由车体、车底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五大部分组成。

车体是车辆上供装载货物或乘客的部分,又是安装与连接车辆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础。早期车辆的车体多以木结构为主,辅以钢板、弓形杆等来加强。近代的车体以钢结构或轻金属结构为主。

手拉房车是什么

没有机械动力的房车,只能靠人用手推拉前行的房车就是手拉房车。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

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时尚设施车种,其车上的居家设施有: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

房车特点

自行式A型房车是房车家族中具有自身驱动能力的庞然大物,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这类房车是所有房车种类中最豪华、舒适的一种。这类房车外表与豪华的大型公交车看似毫无区别,但车内则要比公交车舒适豪华很多,具备各种家具、车载家用电器、储存柜、桌椅沙发等,这些设施装备可供人们长期独立自主旅行。

车内宽敞而豪华,面积一般可达40平米左右,洗碗机、全自动洗衣机、烘干机、卫星天线、网络系统、传真机、电话机、全球定位系统、视听娱乐设备、倒车监视系统、防撞车警报系统、液压水平装置、整体浴室、安全报警系统等应有尽有,在自行式A型房车里,你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一切。

生命可以承受之重——记我的婆婆

                  黄  碧  琴

一、

婆婆一生操劳,晚年三次微中风,受尽病痛折磨,于2018年正月十五日凌晨灯枯油尽,抛下风雨同舟72载的公公,撒手人寰,享年92岁。

婆婆姓吴名玉珠,出生于乡下,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由于地偏路远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几个。

她属牛,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明眸皓齿,皮肤白里透红,是个健康标致的女子。

婆婆20岁那年,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家住县城比她大两岁,长得文弱清瘦的公公结了婚。

公公虽然只读了两年书,可能写会算,尤其会打一手好算盘,是县百货公司一名出色的会计师。

婆婆婚后生有两男两女,三孙子三孙女,一曾孙两曾孙女……四世同堂。加上外姓媳妇、孙媳、甥媳、女婿、孙女婿共三十多人,可谓儿孙满堂,家业有成。

公公婆婆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半个多世纪,含饴弄孙,其乐融融。

公公身体赢弱多病。解放初,每月工资才30多元,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好在当家庭妇女的婆婆心灵手巧,干活麻利。

她属牛的,如牛样任劳任怨肯卖力气。除了干家务活带小孩,还替别人浆洗衣服以贴补家用。

那时候,一些从城里来的医生干部老师懒于动手,穿的衣服都请人洗。这便给勤劳的婆婆捡了个“便宜”。

她说,那时洗一双袜子2分钱,一条短裤3分,一件衬衣5分,从内到外一整套才2角7分钱。

虽然只是杯水车薪,可也解了当时的一点燃眉之急。

那时家家户户都没有自来水,居民们吃喝拉撒用的都是井水和河水。

婆婆每天早上挑着满满的一担衣服去河边,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

那时婆婆年轻,孩子小。经常要背着小孩去洗衣。随着她身子一俯一仰,孩子伏在背上晕乎乎的很快就睡着。

一颗葫芦似的小脑袋摇来晃去,像打鼓似的咚咚地敲打着她的背部。粗糙的两根背带勒得她前胸后背生疼。

女人经过生儿育女,大凡都会落下腰肌劳损的毛病,婆婆也是这样。每次蹲久了站起来会腰酸背痛,两腿发麻。

可四个小孩一天天长大,吃饭穿衣读书,每样都要花钱。即使下着小雨,她也要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去河边洗衣。

夏日炎炎,常常是汗流浃背,满头大汗;

寒冬腊月,河水冰冷刺骨,十指皲裂。晚上涂一涂装在青蛾壳里,一盒五分钱的廉价凡士林。

第二天,照样起早贪黑,洗洗刷刷,没有愈合的伤口会裂得越来越大,有时还流出血来。

那时肥皂也稀缺,为了省钱,她大多用“茶枯”饼,就是山茶籽榨了油余下的渣,压缩成一寸厚斗笠大的茶饼,一块只须两三毛钱。用时掰一小块放在水里濡湿,过一会它就会透析出滑滑腻腻的小泡泡来。

要是遇到油腻的脏衣服,就用黑乎乎的稻杆灰冲热水,它含碱性高容易去污,只是衣服过水时要多洗几遍。

如果衣服上沾有墨水果汁之类的污点,就把饭粒和盐巴撒在上面,然后再耐心地用拇指甲一丁点一丁点地慢慢抠,慢慢搓,直到把衣服洗干净。

要是厚的衣服,那可要花大力气才能拧干。如果是被褥之类的大物件,那就要叫另外一个人来帮忙。

遇到下暴雨,河水很混浊,只好把衣服挑到附近有水井的地方去洗,或把井水挑回家洗。

哪像现在这么方便啊,只要水龙头一拧,水哗啦啦的就来,把脏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倒点洗衣粉、洗衣液就行。

然后即使你上街买东买西去玩或去干其它的事情,都没关系。

只需到点了打开机子,把一件件衣服拎出来抖一抖,晒一晒,就大功告成。不但衣服洗得又干又净,还省事省时省力气。

婆婆每次洗完衣服一刻也不敢逗留,站起来跺跺脚,伸伸腰,就得赶紧挑着担子往家走。

从河边到家里要爬二三十层的台阶,常常累得气喘吁吁。

一回到家又立刻马不停蹄地把竹竿扛到墙外边去晒衣服。

她比别人更能体会太阳的金贵。尤其是对她一个洗衣专业户来说,太阳是多么的重要。

没有太阳 ,衣服就晒不干 。晒不干,接下来的日子洗的衣服就没地方晒。因此她常常要跟时间赛跑,站着吃饭,跑着干活,分秒必争。

要是在“春天十八变”的日子,刚晒上衣服,不一会儿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只好匆匆忙忙扛着竹竿回来,太阳一露脸又扛出去。有时一天要反反复复好几次。

婆婆说她那会最喜欢的就是太阳。有太阳衣服晒得又快又干,闻着香喷喷的,心里像喝了蜜糖水甜滋滋的;

要是遇上阴雨天,通道里挂满衣服,一件件像死鸡一般耷头拉脑的晾在竹竿上,看着心里都难受。

有时遇到淫雨霏霏好几天不见太阳,那就要用炭火烘干。用一个破脸盆装上半盆燃烧的木炭,木炭上面盖一层草木灰,外头再套一个比木炭火盆高出许多,有窟窿的竹编“鸟巢”似的笼子。再把衣服平铺在笼子上面。

人要随时候着,把衣服像烙饼一样不时地翻来覆去烘烤。要是忘了时间,把衣服烤焦了,那麻烦就大了。

晚上,一家人都去睡觉了,婆婆还要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熨衣服。

那把锈迹斑斑的铁熨斗里装着熊熊燃烧的木炭,没多久木炭会烧成灰烬,熨斗就不热乎了,不热乎皱褶就烫不动,就得赶紧往熨斗里添几块木炭,然后拨开屁股眼上虚掩着的一块小铁片,啜着嘴皮子往里面呼呼呼地吹气。

衣服多的话,一个晚上就要添加好几趟。

要是发现哪件衣服扣子掉了链子爆了,或哪个地方破个洞崩了线,婆婆就连忙给钉好缝上。

最后把衣服折叠得整整齐齐按各人放在一起,等事情都办妥了才蹑手蹑脚地去睡觉。常常要忙到深夜。

第二天又要早起煮饭,吃完饭一一嘱咐孩子们上学时顺便把衣服送还给人家,然后再大包小包地带回脏衣服。

古时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就是说今日事应该今日毕,不要拖到明天。

婆婆虽然不懂得这些文绉绉的古训,可她有着实际的生活经验,懂得其中深刻而简单的道理:今日事一定要今日完成,决不能拖到明天。

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明天照样要干许多家务活,挑水洗菜煮饭倒马桶做卫生,自己一家六口人的衣服隔三差五也要洗,没完没了。

如果一天积一点,时间长了活儿就堆成山,这时再心急火燎地去赶工,必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干不好。

婆婆不但做事敏捷还很能干。诸如桌椅板凳坏了,拖把折了,篮子破了……她拿出钳子锤子铁线叮叮当当地捣鼓几下,就弄好了。

儿女们从小在她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下,深受教育。干起活来也像他们妈一样又快又好,井井有条,清清楚楚。

婆婆当浣衣妇,过着这样忙忙碌碌的日子延续了好几年。

二.

1.  后来,没有人请婆婆洗衣服了,她就到离家四十多里路的坂东六都纺织厂上班。

干了三年工厂倒闭工人解散。她被安排进了县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工人,一干就是二十年。

刚开始时她只是当一名小工,每天担着砖块瓦片石子上楼,再捎带残砖断瓦垃圾下楼。

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摇摇晃晃的竹片搭成的脚手架上,头重脚轻跟底浅,一天上上下下几十趟,累得她头晕脑胀。

后来,婆婆加入四人为一组的板车队,天天拉着装有水泥钢筋石子沙子等沉重的建筑材料,跟男人一样干着体力活。

一包水泥50、100斤的“嚯”地一下从地面抱起来往车上丢,拖着一条条沉甸甸的钢筋朝车上放……装满一车至少也有三、五百斤重吧。

车子常常要从五里外的溪口码头拉到县城里来,每当经过医院下方那段陡坡时,即便是男人也无法拉得上去,甭说是女人。

人都说世上有三难。一难没米下锅,二难女人生孩,三难上岭挑担。何况要拉几百斤重的板车!

还好他们想出了“拼车”这个好主意,每次都顺利地把车拉上去。

那就是,第一辆车的主人走在前面,如一头老黄牛俯首贴耳,下巴内收,拱背收腹,两腿绷直,十趾铆地,沿着折尺形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地拼尽全力往前拉,正如诗人臧克家在“老马”诗中写的那样: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他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然后三个队友先撂下自己的车,站在第一辆车的左右两边和后面,配合前面的那个人使劲地往前推。

大家步调一致,力往同一个方向使,异口同声地“嗨一约,嗨一约”喊着号子,齐心协力把车子拉上坡去。

然后如法炮制,第二辆、第三辆……四个人反反复复地跑上跑下,直到四辆车都平安到达坡顶,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才各自拉着车子走。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两人同心,其利断金”,何况他们还是四人呢,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他们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更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是铁,是钢”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婆婆身材高大,肯卖力气,又古道热肠,是一个大家都喜欢与她搭档的好伙伴。

2.  路有上坡必有下坡,拉车上坡很吃力,其实下坡也不容易。虽然不是很费力,可是要讲究方法。

首先要让车头翘起来,车后边的一根“尾舵”末端要擦着地面哐当哐当地拖着,双手牢牢地抓住前面的车把,两臂胳肢窝夹住里端的车把,昂首挺胸,凸肚憋气,后背向后倒着紧靠车板,脚尖翘起,脚跟摁地,两腿绷直,迈着小碎步慢慢往下走。

这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是一不留神一脚踩空,就会搞得人仰马翻,发生危险!

那时街上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五花八门的副食品小食店。在路上经常买不到吃的,渴了饿了就对着水壶咕咚咕咚喝几口水,解解渴充充饥。

每天回到家,婆婆总是浑身湿透,累得要命。

在一个洗脚桶里洗完澡煽煽扇子,还得去洗换下的一堆脏衣服。洗完衣服,刚换的衣服又湿了……

3.婆婆在建筑公司一干就是15年,直至退休。本想退休后能享享清福,可哪能呢?说是多子多福,实际上可累趴了老人。她退休前是拉板车,可退休后却要拉大车。

那时儿子媳妇忙于上班,家里的一大摊子事只好扔给婆婆照看:三孙子三孙女年龄不相上下,大的才七岁,底下几个像台阶一样相差无几,她常常背一个抱一个看几个,还要帮忙洗衣做饭……

后来,孙子孙女长大了上学了。老人本该很好地休息了。可由于年轻时透支了体力,到老时身体却接二连三地出问题了。

七十岁那年,因急性肝炎和胃出血,一星期开了两次刀。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家里灵堂都准备就绪,只等着把她拉回来。结果是虚惊一场,她在地狱边缘走了一遭又平安回来了。

没过几年安稳的日子,婆婆又接连三次中了风,一次比一次厉害。先是左腿没了力气,后来又摔了一跤,右股骨断裂,经过打钢钉作手术,加上年龄大,两腿都没了力气,从此再也没有站立起来。又有高血压,天天吃药;

白天不是躺就是坐,头晕颈僵背痛脚肿,像个囚犯似的圈在楼上房间十几年。

她不识字又耳背,不会看书不会写字,看看电视也只不过是观赏图像而已,过着痛苦百无聊赖的 生活。

即使儿孙满堂,个个孝顺,事业有成,钱财不愁,有什么用?人说年轻时用身体换金钱,老年时用金钱换健康,换得来嘛?换不了!

人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坎坎坷坷,潦潦草草过一生。一个人,一生恩怨情仇,家庭事业,或平平凡凡,或精彩辉煌,或唯唯诺诺,老实巴交;

或趾高气扬,神气活现,人将就木时青天大老爷一概都那么公平公正,每人都得乖乖地听它摆布,或痛不欲生或平静安详,最终都得悄无声息地龟缩在坛子里,深埋于地底下与蝼蚁为伴,谁也逃脱不了这宿命。尽管你钱财堆成山,尽管你十二万分的不愿意,由得了你吗?

婆婆九十二年渺渺人生路,含辛茹苦,酸甜苦辣咸五味齐偿,到头来几缕青烟散尽,半坛骸骨,一堆荒冢草没了!

人生如梦,生时握着小拳头“苦呀苦呀”啼个不停,死时两眼一闭身一挺手一伸,一了百了。人生在世何必太计较?

83岁时的婆婆,满头白发。可皮肤仍然白皙丰润细嫩 ,两眼笑眯眯的,显得慈祥,安详,知足。

(这是多年前,我应《福州晚报》“婆婆,坐月子”征文要求,写了《把微笑留给婆婆》一篇短文,刊登在《福州晚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