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无人机战场侦察,为什么战场上无人机很难被发现,很多时候无人机侦察对方时候,对方毫不知情,别人不能用望远镜吗??,以及无人机侦察体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无人驾驶侦察机在实战中的表现如何以及发展趋势?

进入90年代,为了弥补空中侦察能力的不足并为未来信息化战场作准备,美国开始研制“全球鹰”和“暗星”两种高空长航时无人驾驶侦察机。“全球鹰”无人机,是一种大型无人机,主要用于在低、中强度冲突中实施大范围的连续侦察与监视。该机1995年开始研制,目前正处于试飞阶段。“全球鹰”无人机最大飞行高度为10500米,最大巡航时速为280公里,续航时间约为42小时,最大不加油航程为22526公里。

“暗星”则是一种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侦察机,虽然该机不具备“全球鹰”的性能和负载,但具有突入敌防空系统的能力和较好的生存能力,该机最大飞行高度为13720米,巡航时速463公里,该机1994年开始研制,1996年3月29日进行第一次试飞。这两种无人侦察机计划于本世纪末装备部队,并可能于21世纪初逐步取代U—2、SR—71等有人驾驶侦察机。可以预计,届时无人驾驶侦察机将成为战场侦察的主角,而且将与侦察卫星一道担负起全球侦察与监视使命。

无人侦察机的优点是什么?

  经过近年大量无人机的研制和多次战争使用,对无人机的有缺点已经可以得到一些量化的概念。
  优点主要有几个方面。
  其一,避免牺牲空勤人员,较易解决入侵其它国家失事或被击落后由于飞行人员被俘引起的外交纠纷。
  其二,无人机尺寸可以相对较小、隐身性好,因而难于被敌人发现和击落。
  其三,无人机设计时不受驾驶员生理条件限制,可以有很大的强度,例如20~24g(即机体可承受相当本身重量20~24倍的力量),可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在作战中有更好的生存力;不需要人员生存保障系统(如气密座舱)和应急救生系统(如弹射座椅)等,可比同级别有人飞机减轻重量约30%~40%。
  其四,制造成本与寿命周期费用低。因成本与飞机重量基本上成比例。而且在使用维护方面,飞行员与飞机的数量比例大约为1.3:1。而无人机这个比例相反,一个操作员可控制多架无人机,也没有训练飞机空勤人员和保持其技术所需要的昂贵训练费用;对机体疲劳寿命(即允许使用年限或次数)要求低,估计单价有可能比同级别有人飞机省70%。
  其五,无人机也可以无维护式存储。导弹与无人机之间的竞争主要在寿命周期费用上。若使用可发射导弹的中型无人攻击机,预计在寿命周期内执行15次任务,采用无维护式存储,这样与同样作战效能一次性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相比(单价约140万美元),其效费比要高得多。
  其六,适应任务范围很广。同一种无人机只要更改设备即可完成不同任务,例如光学侦察、电子对抗或通信联络等。
  无人机的缺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其一,生存力低。在与具有较强防空能力的敌人作战时,无人机的损失会很大。例如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时,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和法国使用的CL-289无人机损失都很大,北约承认损失21架,南联盟宣称击落30架。其中有4架直接被防空火力击落,其它型号多架被轻型防空火力击毁。这些无人机飞行高度不高,在目标上空的巡逻时间稍长,各种地面火力对它都有威胁。2003年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共使用4架“全球鹰”,22架“捕食者”和若干架“不死鸟”等无人机,“捕食者”被击落最少3架,其它小型的损失更大。而实际上战争开始后经美空军打击压制,南联盟和伊拉克当时的防空力量都很弱。
  其二,无人机速度慢,抗风和抗乱气流能力差,飞行过程较容易受天气影响。美军在科索沃使用的情况表明,在多山地形使用,起伏的山峦引起乱流,急速下降气流可能使之坠毁。同时,无人机结冰的飞行高度比过去预计的要低,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度上,连续飞行10~15分钟后就会使飞机受损。科索沃作战78天的任务期间,由于天气影响,共有15架次“猎人”无人机提前返回、13架次延期执行任务、44架次被取消,1架因天气关系严重受损。
  其三,不能对付意外事件。它大部分时间由计算机操纵,而计算机只“照章办事”,遇到程序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就不知所措。 所以无人机应变能力不大。
  但如果为克服这些缺点而将无人机研制成一种高速、抗损能力强的航空器,它上述的一些优点就会丧失。这是所有军用装备研制中必须面对的平衡问题。

  现状和前瞻
  无人机已普遍用于空军、陆军和海军。三个军种所需要的无人机不同,因为任务要求和使用条件差别很大。不过也有一些无人机可以三军通用。
  空军无人机 其主要任务是战略侦察、电子干扰、通信中继、战区目标搜索、攻击后效果判断和作为诱饵等。诱饵机主要用来冒充轰炸机欺骗对方防空系统或诱使对方雷达开机和地面防空武器开火以暴露目标。今后无人机的任务将增加对地攻击、空战,甚至拟用来代替卫星进行导航或气象探测。上述有些任务宜采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而对地任务则飞行高度不应太高,以3000~7000米较好。
  美国空军有大型的无人机如“全球鹰”(编号RQ-4)。起飞重量达11635千克,其中燃料约6600千克,与现代歼击机差不多,但机翼细长(翼展35.4米,相当于波音737-400客机)以利高空飞行减少阻力。机上设备主要有对地搜索雷达、光电探测系统、红外探测系统。可随时发现地面上的地地导弹阵地以及导弹发射时喷口发出的红外线。平均每日可探测地面面积约103700平方千米,录取数据实时向地面站传输,或通过卫星转发到更远的地面站。它也可以与美国国防侦察卫星、E-8飞机等进行数据交换。飞行高度约19000米,最大续航时间24小时。2006年投产的改进型将换装更细长的新机翼,用来代替U-2侦察机,续航时间35小时,并拟用于电子战、地地导弹预警和虚拟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4架“全球鹰”转发经过放大的加密GPS信号,在战场高空组成一个虚拟的GPS星座,可以覆

无人机,无人驾驶在未来的战争中可能有哪些重要用途

无人机用途广泛,成本低,效费比好;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在现代战争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领域更有广阔的前景。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侦察机用于完成战场侦察和监视、定位校射、毁伤评估、电子战等;也可民用,如边境巡逻、核辐射探测、航空摄影、航空探矿、灾情监视、交通巡逻、治安监控等。靶机可作为火炮、导弹的靶标。

现代战争是推动无人机发展的基本动力。世界第一架无人机诞生于1917年,而无人机真正投入作战始于越南战争,主要用于战场侦察。随后,在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等局部战争中,无人机频频亮相、屡立战功。尤其在阿富汗战场上,无人机更是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多次成功实施“斩首”行动。

为什么战场上无人机很难被发现,很多时候无人机侦察对方时候,对方毫不知情,别人不能用望远镜吗?

无人机不会贴近地面来侦查,通常是在很高的高空中进行秘密侦查,普通人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所以根本就想不起来用望远镜去看一下。无人机都是用高清摄像头进行侦查,所以不需要离敌人太近,普通人是很难发现的。

无人飞机的用途主要是侦察吗?

无人飞机的用途是和它的优点互相联系的。它的优点是:

轻便小巧,不容易被敌方雷达发现,生存率相对就高;可以远离指挥中心而深人到对方纵深地区,不分昼夜连续24小时活动;可以在任何地方发射,用降落伞或回收网回收。

无人机最早是作为靶机训练飞行员和高射炮手用的。现在它用途广泛,主要是用来侦察。

侦察用的无人驾驶飞机,装有先进电子设备的能够进行电子侦察,装有照相机的就是照相侦察机,装有微光电视摄影机和红外传感器的可以作光电侦察,装有毫米波雷达或旁视雷达的能够进行雷达侦察,如果装有大气取样装置、核辐射计量装置等专用仪器,可以进到核爆炸区作核和化学侦察。

无人飞机安装放大器链和收、发天线,可以作为中继通信平台,扩大通信的覆盖范围。

无人飞机一样可以作攻击武器用,挂载着导弹和制导炸弹的直升机可以袭击敌方雷达、导弹阵地和坦克等军事目标。

现在人们正在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像歼击机、轰炸机、侦察机的假飞机。以假乱真,骗敌人上当。

以色列的“侦察兵”无人机用了隐形技术,发射是用车载的起飞弹射器。

无人驾驶飞机通常分为靶机、无人机和遥控飞机三种。其中无人机是按预先编排好的程序完成任务,过程中间不能改变。而遥控飞机可以对其适时调控。预警飞机为何被誉为飞机之“王”

一群蜜蜂中有蜂王,一群蚂蚁中有蚁王,一群飞机中也有机王吗?也应该有。80年代以后出现的多机种协同空战中,各种各样参战的飞机是群蜂,那么预警飞机就像是蜂王,它指挥引导各种飞机互相配合空战。

常见的预警机就是背上驮着一个圆盘的那种飞机。那圆盘是个罩,里面是一个可以旋转360度的雷达天线。这种飞机的外壳并不特别,与大型轰炸机、运输机相似。早期的预警机大多也是由运输机、轰炸机改装的。与其他飞机不同的是,机舱内装备有先进的电子设备。一般有预警雷达、敌我识别器、情报处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通信设备和电子对抗设备。战时用它搜索、监视空中和海上目标,指挥引导自己的飞机。平时沿着边境、公海线巡逻,防止受到突然袭击。

同地面雷达相比,预警机居高临下,有探测距离远、反应速度快、搜索范围广、生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低空和超低空的目标也逃不过它的眼睛。一旦地面指挥机关遭到破坏,预警机还可以替代指挥。

预警机可以躲在一旁,而无需到战场上空,以减少被导弹等击落的危险。

预警机已经集侦察、控制和指挥于一机,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中枢神经”。

无人机在战争中的用途?

最初都是侦察,但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国用无人飞机攻击地面目标,现在美国已经研究出几款无人攻击机和轰炸机,但都没有定型,都还属于实验阶段。
但无人机的战场前景是相当的好,可以完成很多危险任务,避免人员伤亡。同时无人机可以完成驾驶员不能完成的技术动作。这两点是相当的重要。

专家预计无人机群将更频密用于战场,如何发挥作用?

在未来的战场上我们最需要的仍旧是士兵与科技,无人机群集群使用必会成为成为战场上的一大助力,而无人机群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改变一场战斗的结局和发展。

无人机主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首先,无人机造价就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无人机的科学研究技术并不是十分高端的技术,那么在这个时候只需要尽力培养会操作无人机的人员就可以,研制一架无人机的技术花费要比培养一名合格的士兵少的多、而且不需要担心无人机的生命安全,那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少了一部分担忧。

毕竟就当前状态下,我们还是以人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位和首要考虑的因素,而无人机则不同,只要保证远程操控员的安全就可以了。

无人机在距离上有不可匹敌的优势

就单从无人机的速度和穿越距离上,天人机有比人力不可匹敌的优势,无人机通过人为操控远程深入后方,速度更是比人力快上了不止一星半点,这是机动化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次就是通过无人机的红外系统搭配一些攻击手段往往能够出其不意的攻击从而达到意料之外的结果而扭转战局,所以无人机在距离和速度上完胜人力。

无人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就是说当一架无人机在上空飞过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接下来飞向哪里去,这也是悬在头上迟迟不能落下的一个个危险,更别说在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状,任何一个犹豫都会改变在战场上的结果。

无人机的侦察与反侦察能力十分出色

科技在进步,当科技与无人机结合就会出现一系列神奇技术,比如视频防抖动技术,视频跟踪技术,视频人脸识别技术,还有红外传输、高清信号等往往在战斗中能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