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漫威午夜之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有哪些?,午夜之子作者写了多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读《午夜之子》后有感

每本书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读毕《午夜之子》,呈现在我们印象里的首先是一个饕餮者——他健壮、生机勃勃、挥舞着刀叉正在大快朵颐,他酷爱素菜水果但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我们甚至可以看见他因为用力咀嚼而扭曲的脸部肌肉。他的胃口好极了,面前的餐盘里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十几个人物鲜活的故事。他吞食他们的爱情、苦恼和喜悦,他吞食他们内心的嘶喊和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吞食流动的历史所洗刷的光荣和耻辱,他吞食战乱、背井离乡、宗教冲突,他吞食欺骗和忠贞,他也吞食死亡和哀悼。这是欢快的语言的洪流,放纵和收敛杂陈,粗粝和敏感兼顾,这洪流从云端直冲而下,任何对它的疑问都将被毫不留情地摧毁,最终当我们合上书卷,我们将不知不觉爱上这位饕餮者,你会发现他的狼吞虎咽里有一种特别的优雅和打动人心的魅力。
对于这场飨宴,鲁西迪其实早有暗示,在《午夜之子》第一部最后一节《嘀嗒滴嗒》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要想理解一条生命,你必须吞下整个世界。”也就是说,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盛宴,它以世界为食,目的则是要将其浸泡在语言的胃液里,塑造出众多活灵活现、纤毫毕露的生命,顺便也为势必要降临的经典的标签打下属于自己的烙印。
在那句打开整本小说理解之门的钥匙般的话语之后,鲁西迪继续写道:

还有渔人,布拉甘萨王室的凯瑟琳和蒙巴德维椰子水稻;湿婆雕像和梅斯沃德的山庄;一个形状像英属印度的游泳池和两层高的小丘;中间分开的头发和贝尔热拉克传下来的鼻子;一座不肯好好报时的钟楼和一个小小的圆形凹地;一个热爱印度讽喻以及诱奸了手风琴手的老婆的英国人。虎皮鹦鹉、吊扇、《印度时报》,这些都是我带到世上来的行李……那么,你对我分量很重这一点还会奇怪吗?蓝色的耶稣渗透到我身上;玛丽的绝望,乔瑟夫革命的狂热,艾丽斯·佩雷拉的反复无常……这一切也造就了我。

在这段话里,鲁西迪对自己的写作方式做了进一步近乎直白的阐明,他显然认为,人和世界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为了呈现出一个鲜活的人的灵魂,则要从围绕这个人的物象世界入手,越细致地对外部世界加以描摹,人的形象也就越生动具体。以此种观念为出发点,《午夜之子》慢慢衍生为一部庞杂丰盛的史诗般的巨著也就顺理成章了。众所周知,这是一部光怪陆离的家族史,家族人物主要有:我外公阿达姆·阿齐兹和他妻子纳西姆·阿齐兹;满怀怨恨终生未嫁的姨母艾利雅;颇有几分风情的艾姆拉尔德姨母和姨夫佐勒非卡尔将军;公务员舅舅穆斯塔法和有精神病的舅母索尼亚;电影导演哈尼夫舅舅和美貌的女演员舅母皮雅;我父亲穆斯林富商阿赫穆德·西奈和我母亲阿米娜;我妹妹歌手贾米拉;当然最重要的人物自然是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我”——午夜之子萨里姆·西奈。绝大多数家族人物都在小说中相继死去,时间是最大的杀手,而笼罩在这个家族之上的某种奇特氛围则将生命的神秘遗留在寂寞的纸页上,因为“他们要摒弃隐私,被成千上万个群众消灭一切的漩涡所吸收,他们既不能安宁地活着也不能平静地死去”。
为了塑造整个家族群像,将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鲜活地呈现于读者眼前,鲁西迪采用第一人称,以萨里姆·西奈的角度和口吻叙述整个家族史。这是一位多么杰出的叙述者啊,滔滔不绝的语言之流从其口中涌出,他既能以精彩的比喻写景状物,又能以全能视角追溯前尘往事,事实上要到第一部快结束时(小说的三分之一处),“我”才得以于1947年8月15日——也就是印度取得独立的时刻——顺利降生。鲁西迪还为“我”安排了一位现在时的女友博多,整部小说最外层的结构其实就是萨里姆在和现女友博多讲述自己的家族故事。博多的存在实质上是鲁西迪设置的一个叙述机关,她的存在打乱了小说的线性叙述时间,随着博多的不断插话、问询和反诘,小说被随时从过去时拉入现在时,故事得以自由地在过去、现在甚至未来之间随意穿梭,这赋予小说叙述者某种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度。《午夜之子》有如热带植物般四处扩张的强劲的繁殖能力,应该说首先来自于这种预先设置的复杂的叙述结构,其次才是鲁西迪超强的语言能力,文字在他笔下好像在经历一个又一个核裂变,每一个单词都在膨胀着,试图建立自在自为的意义的宇宙。
博多也可以就萨里姆的叙述展开评论,甚至参与到小说情节的营造之中。在《多头妖怪》这一章节中,萨里姆叙述了他母亲阿米娜只身前往孟买红城堡去拜访算命大师希里·拉姆拉姆·赛思的经过:阿米娜沿着越来越暗的楼梯井往上爬,而楼梯井里的空气就像一块暗黑的海绵,把她的意志以及她对世界的控制力吸收掉。与此同时,萨里姆的叙述也变得越来越踌躇,游移不定,他甚至因为算命大师有一对丰满、肉嘟嘟的嘴唇(和阿米娜的初恋胖诗人纳迪尔汗一样),而心生疑窦:“现在,我不合情理的疑心问这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无比纯洁的阿米娜会不会真的……由于她对长得像纳迪尔汗的男人很有好感,她会不会……在她那种奇怪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有哪些?

1、《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2、《玉米人》

《玉米人》是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于194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神话传说的虚幻意境写山区农民的现实生活,印第安人和当地白人在种植玉米问题上发生的冲突为线索和主线,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危地马拉社会的广阔的生活领域,揭示了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之间的矛盾。

3、《午夜之子》

《午夜之子》是2015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印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又译萨曼·鲁西迪)。英文原版于1981年推出后获奖无数,不仅夺得当年的布克奖,还在1993年获得为纪念布克奖25周年设立的“特别布克奖”。

2008年,这本书又获得为纪念布克奖设置40周年特设的“最佳布克奖”。也正是这本书奠定了拉什迪的国际声誉。

午夜之子原文

作者: 萨尔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 

出版社: 台湾商务

译者: 张定绮 

出版年: 2004-1-12

页数: 613

定价: NT$ 6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0518368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有哪些?

1、《危地马拉传说》:这本短篇小说集,被称为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开山之作,这是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作品,据说是作者根据从母亲那里听到的印第安神话传说为素材,加工整理而成。

2、《午夜之子》:这本书被誉为继《百年孤独》之后最令人惊叹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为英籍印度裔作家萨尔曼·鲁西迪,该书发表于1981年。

小说以印度史诗般的叙述方式,以印度大陆为背景,涉及了印巴分治前后的各种社会变迁、政治动荡、社会革新、宗教冲突等等复杂的主题,覆盖了包括克什米尔、孟买等地区和国家。小说出版之后,获奖无数。

3、《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4、《总统先生》:《总统先生》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危地马拉著名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5、《玉米人》:这也是阿斯图里亚斯的作品,是一部长篇小说,一部优秀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该书也帮助作者获得了196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拉丁美洲文学史上,绝对具有开创性意义。

小说通过虚构的神话传说,来写当地山区农民的生活,以印第安人和当地白人在玉米种植上发生的种种冲突为线索,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将传统观念和当时的新思想融为一炉,是“现代化大都市与刀耕火种并存的拉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