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乖囧貓」消息,近日,数风流人物 百度百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说的"风流人物‘是谁?引发热议,红楼梦人物关系图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整首诗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出自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中的词句。创作时间为1936年2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白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一文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深刻含义如下: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

出自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全诗如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如下: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

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说的"风流人物‘是谁

“风流人物”指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成吉思汗等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什么含义

含义:称雄一世的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出处:近代词人毛泽东《沁园春·雪》。

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扩展资料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词句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赢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言外之意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者等。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译: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沁园春·雪》里面的一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的风流人物是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近代词人毛泽东所作。

原文节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资料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仔细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含义:称雄一世的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出处:近代词人毛泽东《沁园春·雪》。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是近代词人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创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

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参考资料:沁园春·雪-百度百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还”字的正确读音和意思

读:[ hái ]

意思是: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

一、还[ hái ]的组词:

还是、还有、还偿、还好

还资、还策、还性、还踵

二、还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还,复也。从辵,瞏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还,去了又回。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瞏”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还偿[hái cháng] 

犹偿还。

2、还好[hái hǎo] 

过得去;不坏。

3、还资[hái zī] 

保佑;资助。

4、还策[hái cè] 

策杖而归。

5、还第[hái dì] 

旧时指官吏辞职或解职而返回私宅。

演员徐永革的个人资料

演员徐永革演员档案 演员徐永革 姓名:徐永革 地区:大陆 职业:影视演员 所属单位:广东话剧院演员 毕业院校:山东艺术学院戏剧戏剧系87表 电视作品 1997年《反贪风暴》饰华扬 2000年《猎鹰》 2000年《重拳出击》 2001年《致命游戏》 2001年《生死兄弟》 徐永革 2001年《卧龙小诸葛》 2002年《季风山庄》 2003年《黄金时代》饰沙鹰 2003年《延安颂》饰张学良 2004年《大姐》饰小常 2004年《对决》饰董杰 2004年《抢滩大上海》饰蒋任贤 2004年《情暖珠江》饰林天明 2004年《第六个嫌疑人》饰叶飞宇 2005年《八路军》饰卫立煌 2005年《生死搭档》饰周子明 2006年《直插金三角》 2006年《数风流人物》 2007年《美丽背后/强对流》 2007年《食人鱼事件》饰马良 2007年《周恩来在重庆》 2007年《男人立正》 2008年《三峡恋》 2008年《解放》饰张灵甫 2008年《一颗颗眼泪都是爱》饰万树林 2009年《黄金地带》饰马天林 2011年《中国远征军》饰戴安澜 舞台剧作 话剧 1992年《泥巴人》获93全国小剧场汇演优秀表演奖 1995年《虎头要塞》 《火红的木棉花》 电影作品 1993年《伏虎铁鹰》 媒体报道 徐永革云南山区拍缉毒剧 山区奔跑累到“半死” 信报讯 徐永革前不久拍摄了缉毒剧《英雄荣耀》,出演在云南深山抓捕罪犯的缉毒大队长,这把他累到“半死”。 在演艺圈打拼多年的徐永革,曾在央视大戏《延安颂》里演过张学良,在《解放》中演过张灵甫……观众对这些人物评价颇高。徐永革表示,这次在《英雄荣耀》里扮演缉毒大队长,他希望能塑造一个时尚的英雄,“这个戏总体格调很时尚,像军装、枪支、作战服装等,都特别酷。导演也要求我们演员要更前卫、更酷。” 徐永革说,这次需要满山遍野不停奔跑,“云南山区海拔较高,好多动作在平原上做都难。组里的年轻人还好点,像我们这些老同志就惨了,就一个字——喘!连爬楼都喘,更别提蹿上跳下地奔跑了,每天回到宾馆都是倒头就睡。” 徐永革 演完英雄演凡人 本报讯 昨天,一部由段奕宏、徐永革等主演的缉毒警察故事片《英雄荣耀》开机。在采访中徐永革透露,自己将演一位缉毒大队长,而段奕宏则饰演他的对手——大毒枭。 徐永革演过很多大人物,如《延安颂》里的张学良、《八路军》中演卫立煌、《解放》中的张灵甫等。孟良崮战役是《解放》中的重头戏,张灵甫也是在国民党军人中,最受观众喜爱的将领之一,他有着一个优秀军人的全部素质,也有着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剧宿命。有观众评价说,徐永革没有张灵甫外形上的高大与帅气,他更侧重表现张灵甫的英勇,把这个人物的悲壮成功演绎出来。 除了“英雄人物”,徐永革自己最满意的是去年拍的一部剧《一颗颗眼泪都是爱》,他饰演的男主角是一个想儿子想疯了的普通工人,在经历了种种对他人对自己无尽的折磨之后,他发现原来这一切是生活对自己开的一个玩笑。而现实中,徐永革也是一个“执著”的人:从艺多年却没能大红大紫。对于许多年轻艺人的一夜走红,他的态度是:“人家走红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不会不平衡。我只想实实在在地演几部戏。”徐永革1991年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就来到了广东,在广东省话剧院工作的几年间,他担当了团里几乎所有剧目的主角。至今他仍感谢演话剧的经历:“舞台的丰富经验,给我后来的影视路打下了非常好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