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逃之夭夭与桃之夭夭,诗句"桃之夭夭"与成语"逃之夭夭"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逃之夭夭桃之夭夭九天板。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你眼中盈盈月」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诗句"桃之夭夭"与成语"逃之夭夭"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读音相同,“逃之夭夭”也是由“桃之夭夭”引申而来。

桃之夭夭,读音【táo zhī yāo yāo】

释义: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多做“逃之夭夭”。有时含诙谐义。桃之夭夭,浮生萦云。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造句:爱是人性的美的力量,爱是爱你年少时的桃之夭夭,更爱你年老时白发苍苍。

逃之夭夭,读音【táo zhī yāo yāo】

释义:由桃之夭夭引申而来,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造句:撞人者逃之夭夭,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逃之夭夭和桃之夭夭哪个对?

桃之夭夭对。

拼音yāo注音一ㄠ

部首大部部外笔画1画总笔画4画

五笔TDI仓颉HK郑码MGD四角20804

结构单一电码1130区位5618统一码592D

笔顺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夭yāo(一ㄠ)

1、草木茂盛美丽:夭夭(茂盛而美丽,如“桃之夭夭”;颜色和悦的样子,如“夭夭如也”;灾)。

2、未成年的人死去:夭折。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这什么意思?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桃花妖艳,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
释义:逃之夭夭的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例句:喽罗们看到头头逃之夭夭,立刻放下武器投降了。

逃之夭夭与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出自《诗经》,
是原版
原文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是描写桃子生长茂盛的形容词
"「逃」之夭夭"是后代所改,
只是取「桃之夭夭」的谐音,
「夭夭」在这里并没有意思......
如果仔细分析字面意思,「逃」之夭夭,
是一句说不通的说话

逃之夭夭与桃之夭夭

《成语词典》
词目 逃之夭夭
发音 táo zhī yāo yāo
释义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是描写桃子生长茂盛的形容词。
示例 撞人者~,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汉语大辞典》
【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各人走过之后,他才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 天津 去了。”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 满洲 的 日本 大炮,轰隆轰隆的响了几下,立刻,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逃之夭夭。”

逃之夭夭与桃之夭夭的“夭夭”各是什么意思?

逃之夭夭:由“桃之夭夭”引申而来,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
  桃之夭夭: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多做“逃之夭夭”。有时含诙谐义。
  逃之夭夭由“桃之夭夭”引申而来,由此可见,这两个词的“夭夭”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
  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参考资料:
  1、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8499/11185366.htm#viewPageContent
  2、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74193/9284721.htm#viewPageContent
  3、http://so.gushiwen.org/fanyi_12.aspx

诗句"桃之夭夭"与成语"逃之夭夭"有没有关系

非常慎重的回答你,是有关系的。

桃之夭夭 有2个解释:
第一个,是形容事物非常繁茂昌盛,出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
第二个,就是形容逃跑。古文用法中,“桃”通“逃” 明代冯梦龙”三言二拍“《醒世恒言》中一篇《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有一句:“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
由上可见,没有 逃之夭夭, 只有桃之夭夭。

只是可惜了,新中国初建时期的文字改革,所有说法和佐证只能以这句话为最终定论”此义今多写作“逃之夭夭”“

纯手打答案,如满意请采纳~~O(∩_∩)O谢谢!!!

“逃之夭夭”和“桃之夭夭”哪个出现的早?即哪个是原版?

「桃之夭夭」出自《诗经》, 出现较早, 是原版
原文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是描写桃子生长茂盛的形容词

「逃」之夭夭是后代所改, 只是取「桃之夭夭」的谐音, 「夭夭」在这里并没有意思...... 如果仔细分析字面意思,「逃」之夭夭, 是一句说不通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