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与危险相称」消息,近日,莫扎特传记,1985年获三项奥斯卡,被誉为最成功的传记类电影,是哪位人物??引发热议,莫扎特传记电影演员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莫扎特的人物传记简短一些?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1760年,开始学习作曲。莫扎特一生漂泊劳碌。1762年的寒冬,年幼的沃尔夫冈与姐姐南内尔的欧洲巡演拉开序幕。从慕尼黑、林茨到受弗朗西斯一世接见的维也纳之行后,他经由波恩、科隆、布鲁塞尔抵达法国,在巴黎他短暂碰壁,随后在英国重整旗鼓,在意大利度过的岁月则为莫扎特日后的歌剧创作提供了无限源泉。 1773年,在意大利受挫的莫扎特重返故里,从粮食大街四层狭小局促的公寓迁至萨尔茨河对岸新城的马卡特广场八号。在萨尔茨堡,莫扎特被任命为大主教宫廷首席乐师,但是这个人生阶段于他而言,却充满了忧郁压抑。新任大主教科罗瑞多让莫扎特深切体会到萨尔茨堡的保守封闭。 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
莫扎特乐于接受传统曲式,并对其作巧妙的运用。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不同于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莫扎特传是真实的吗?

《莫扎特传》是传记片,是根据真实材料创作而成的。

《莫扎特传》是由米洛斯·福尔曼导演,汤姆·休斯克、F·莫里·亚伯拉罕主演的一部传记片。该片于1984年9月19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音乐家沃尔夫岗·阿巴迪斯·莫扎特的一生。电影1985年获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项大奖。

扩展资料

《莫扎特传》主要角色:

1,沃尔夫岗.阿巴迪斯.莫扎特

莫扎特是一名天才音乐家。性格上他放荡不羁、玩世不恭而又不拘小节,不擅处理人际关系。莫扎特26岁来到维也纳,其音乐才华得到了国王约瑟夫二世的赞赏,由于被人在背后挑唆,莫扎特的经济收入很少,生活贫穷。但他又不知疲惫、夜以继日的创作,年仅35岁就英年早逝,永远离开了他无法适应的社会。

2,安东尼奥·萨列里

萨里埃利是约瑟夫二世王宫的宫廷乐师,为人自负,心胸狭隘,自诩为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开始很是仰慕莫扎特的才华,后来看到莫扎特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开始嫉妒莫扎特,并在宫廷里诋毁莫扎特,后来莫扎特因病去世后,萨里埃利开始悔恨他自己的所为,并向神忏悔。

1985年获三项奥斯卡,被誉为最成功的传记类电影,是哪位人物?

《莫扎特传》

《莫扎特传》是由米洛斯·福尔曼导演,汤姆·休斯克、F·莫里·亚伯拉罕主演的一部传记片。该片于1984年9月19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音乐家沃尔夫岗·阿巴迪斯·莫扎特的一生。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响,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

本片从一个宫廷乐师萨里埃利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萨里埃利是维也纳音乐界里有名的人物,自视甚高的他自从遇到了莫扎特,心里的妒嫉之 火便熊熊燃烧不能平息。莫扎特总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乐作品赢得全场惊叹,他的《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都成了传颂千古的经典

萨里埃利对莫扎 特又羡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经发展到几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业上一次次的从中作梗——故意缩短歌剧的上演周期,恶意删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着丧父之痛时给他无情的精神折磨。

贫穷虚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写就遗作《安魂曲》,一代大师35岁就与世长辞,留下不朽作品。而萨里埃利,早有等 待他的宿命般的结局。


以上就是对你提出问题的解答,感谢阅读,希望采纳!


推荐莫扎特的好的传记

去看看电影《Amadeus》

莫扎特传的剧情简介

影片开始于奥地利宫廷乐师萨里埃利向神父忏悔,音乐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与他不可饶恕的嫉妒和坑害有关。42年前的1782年,萨里埃利从偏僻小镇到了维也纳,在约瑟夫二世的王宫里当了宫廷乐师。谁知被莫扎特的乐曲迷得神魂颠倒,一次在主教家里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莫扎特,这位人称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写大型歌剧的大音乐家原来是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又十分傲慢的青年人。
约瑟夫二世热爱音乐,闻知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并接见了他,国王弹奏萨里埃利谱写的曲子表示欢迎莫扎特,并征求对这曲子的看法,莫扎特一面赞扬曲子,一面把曲子又弹了一遍,边弹边修改,使曲子变得更流畅和充满热情,惊叹之余使萨里埃利感到羞耻,为什么莫扎特有如此才华,自己却偏偏平庸。
由于国王的喜爱,莫扎特留在维也纳写歌剧。他写的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都是不朽之作,由于萨里埃里的作梗,借助国王的招牌,每剧上演不超过一星期,因此莫扎特的经济收入很少,生活贫穷。
莫扎特的妻子康丝坦丝受不了贫穷的折磨,带着莫扎特的手稿去见萨里埃利,求他为莫扎特谋一个皇家音乐教师的职位,萨里埃利翻见一迭厚厚的手稿,他惊呆了,手稿上没有一处修改的痕迹,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气呵成的。他既陶醉又痛苦,他抱怨上帝为什么把智慧和天赋都给了莫扎特,他愤怒地把刻有耶稣的十字架扔进了壁炉中。
萨里埃利一面假装是最关心莫扎特的人,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装扮成神迷的黑衣人上门向莫扎特买乐曲,迫使他不停地交出作品换取报酬来维持生活,莫扎特的身体日趋虚弱。莫扎特创作的歌剧《魔笛》在剧院上演了,莫扎特担任乐队的指挥,终于有一天在演出进行到一半时晕倒在地。
莫扎特卧病在床,萨里埃利要他写《安魂曲》,萨里埃利迫不及待地想像,在莫扎特的葬礼上由他演奏死者创作的安魂曲,他的名字将和音乐大师一起永世长存。
病床上的莫扎特极度虚弱无法执笔,萨里埃利建议由他执笔而莫扎特则口述。莫扎特的灵感像泉水喷涌,萨里埃利甚至来不及记录。曲子完成了,莫扎特的生命之火也熄灭了。一代音乐大师永远离开了他无法适应的社会。下葬的那天,大雨滂沱,好像苍天也在为他哭泣。
萨利埃里得逞之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后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时光流逝,曾经烜赫一时的萨利埃里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莫扎特传电影观后感

终于看完电影《莫扎特传》了。也多明白了一点大张伟为什么总说自己不勇敢。莫扎特身上有很多能引起他共鸣以及自省的地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才若不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实妥协,很容易被风折断。“不勇敢”不失为一种细水长流的良策。

在看《莫扎特传》这部电影之前看了一个解说,作者描写影片的开头被悔恨折磨的萨聚聚躲在小黑屋里不肯出来,人们只能用一碟甜品引诱他出来。别的不提,这个形容真是,biu!完全忽略了什么嗜甜是堕落和贪欲的象征啊,一个甜食控的可爱大师啊!

说起冬优子和朝日才能上的不同,今天创作时脑海里浮现的是米洛斯·福尔曼的莫扎特传里的萨里埃利和莫扎特两位,主要是最后一幕,其实我可能还是没太懂萨里埃利最后怎么想的,但总之还是挺有灵性。

《莫扎特传》是我最喜欢的传记片没有之一,私以为这片是同人女的必修课,叙事视角与情感可以放在任何一个纸片人身上。

1985年获三项奥斯卡被誉为最成功的传记类电影是关于哪位人物的

获得1985年,第57届获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的电影是《莫扎特传》
这部影片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
所以答案是: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