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洗劫墨索里尼电影下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洗劫墨索里尼电影,有没有关于奥托·斯科尔兹内的电影?特别是营救墨索里尼的“橡树行动”,知道的大神请告知小弟,本人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有一部专门描写营救墨索里尼的电影 应该是部老片 求名字

苏联有一部长篇电影《解放》前苏联战争史诗巨片。1972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耗时4年拍摄共5集《解放》。每一集的片名分别为:《炮火弧线》、《突围》、《主攻方向》、《柏林战役》、《最后一击》。柏林战役之中,有一个解救墨索里尼的片段。
《墨索里尼与我》(Mussolini: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Il Duce) (1985)

有部德军营救墨索里尼的彩色故事片片名叫什么?

一部很老的电影,我记得是90年代初,录像带上的!!

 片名:《The Eagle Has Landed 》
  更多中文片名:猛鹰雄风 / 猛鹰突击队 / 纳粹16死士
  国家/地区:英国
  上映日期:1976年12月25日 芬兰
  片长:135 min / Germany:125 min (25 fps) (TV version) / UK:145 min (25 fps) (extended version) / USA:123 min / USA:131 min (DVD version)
  导演: John Sturges
  主演: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特里特·威廉斯 Treat Williams

  1943年9月12日,德国伞兵从意大利山顶监狱成功救出墨索里尼后,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决定实施一个更大的计划:把丘吉尔从伦敦绑架至柏林。卡拉里斯特将军将这个近似荒唐的特别任务交给了瑞德尔上校。一番认真的可行性研究和缜密的筹划后,爱尔兰人戴弗利作为最合适的人选被空投到了英国东海岸。随后,在戴弗利的内应下,什泰那上校率领的伞兵特遣队也在英国东海岸准确着陆。
  在邱吉尔首相必经的一个农庄猎场,戴弗利和什泰那上校分别以猎场看守和波兰伞兵的身份赢得了农庄人的信任。就在什泰那以组织演习为名勘察熟悉地形时,一个士兵在营救落水儿童时暴露了德军的身份。看着一张张惊恐愤怒的脸,什泰那上校下令将所有的庄民关押在教堂里。
  两个勇敢的少女偷听到什泰那的讲话后,冒着生命的危险将德军入侵的消息报告给了梅尔森庄园的美国驻军。戈拉伦斯上校当即率队前往,激烈的交火中,戈拉伦斯上校不幸阵亡。在哈里上尉的增援下,德军伞兵除什泰那上校在兄弟们德掩护下得以逃生外,其余的悉数被歼。什泰那上校躲过一劫后,仍然固执地去完成绑架任务。不久,远在柏林的瑞德尔被希特勒以滥用职权罪枪决,什泰那也在刺杀一名甘愿化装成邱吉尔首相的演员后,被英军的警卫部队击毙

求墨索里尼的电影

1.征服Vincere (2009)
意大利导演马可·贝罗奇奥的这部影片讲述了墨索里尼的情人伊达·达尔塞以及他们的儿子贝尼托·阿尔比诺的故事。
2.与墨索里尼喝茶Tea with Mussolini (1999)
二战期间,一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妇女每天都要到英国驻意大利使馆同大使夫人喝茶,本片讲的就是她们的故事。
3.墨索里尼的女儿Edda (2005)
1919年,墨索里尼被意大利社会党开除后成立了法西斯党,并迫国王交出权力,墨索里尼成为了意大利集大权于一身的领袖。他的女儿埃达也长成了大姑娘。女儿的个人感情与政治或者是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时候,那就由不得自己了。墨索里尼的女儿与丈夫的爱情成了墨索里尼利益的牺牲品。

有没有关于奥托·斯科尔兹内的电影?特别是营救墨索里尼的“橡树行动”,知道的大神请告知小弟,本人对...

《解放》系列第二集《突围》,斯科尔兹内营救墨索里尼。

《莫斯科保卫战》也给了他一部分镜头。

请问这段对白是那部外国电影:在启程前我荣幸的见到了墨索里尼

征服

主要演员: 费立波·提米 乔凡娜·梅索兹殴诺 米雪拉·塞尚

伊达·达尔塞第一次和墨索里尼相遇是在特伦托,当时墨索里尼只是一家报社的记者,是一个初出茅庐、心地善良的人。后来,他们又在米兰相遇,这是的墨索里尼是一个激进的社会党人,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政治演说。也是因为政治理念相契合,达尔塞渐渐爱上了墨索里尼。后来墨索里尼要创办法西斯报纸《意大利人民》,达尔塞更是倾囊相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达尔塞和墨索里尼有了孩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渴望权力和战争的墨索里尼立马报名入伍。在部队里如鱼得水的他忘记了达尔塞和他自己的孩子。1915年,……

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意大利文全名: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1883.7.29—1945.4.28)意大利政治家、独裁者,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就是此人而非希特勒。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1925年获“Il Duce(领袖)”称号,1925年1月至1943年7月25日间实施独裁统治,1945年4月28日死于意大利科摩省的当戈。
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多维亚蒂·普雷达皮奥一个铁匠的家庭,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并加入了社会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使他在思想上从极左转向极右,转向战争狂热并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
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独裁的统治。
墨索里尼与德国总理希特勒于1939年5月22日签订意德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1943年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同年9月12日,德国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意大利抵抗运动的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的一个村庄被枪决。后被愤怒的群众暴尸
[编辑本段]早年岁月
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多维亚蒂·普雷达皮奥一个铁匠的家庭,他的父亲亚历山德罗是一个读过社会主义书籍的铁匠。他以墨西哥解放者贝尼托·胡阿雷斯德名字为自己的儿子命名。贝尼托·墨索里尼从小缺乏教养,粗鲁好斗,多次被学校勒令停学。
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1900年,他加入了当时激进的左翼政党意大利社会党,
1902年居住在瑞士,结识了一批革命家。使他由于政治活动而被驱逐出境。
1908-1909年居住在奥地利的特伦提诺。这时产生了对民族主义的感情;他读过哲学家尼采和索尔的著作。
1911年因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详见意土战争)在监狱中度过了五个月。
1912年,他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领导成员和党报“前进!(Avanti!)”的记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是福利省的社会党领袖。兼任党机关报《前进报》的编辑。
1914年11月5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建了右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Il Popolo d'Italia)”,思想上从极左转向极右。
1915年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他亲自参加义勇军在1917年2月23日的一次训练事故中负重伤。
1919年3月在米兰发起成立“战斗的法西斯”组织。1921年该组织改称“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成为该党领袖。1922年10月指挥该党军事组织“黑衫军”进军罗马,发动暴乱并夺取政权,任内阁总理。
1928年强行终止议会制度,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内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和群众团体,镇压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对外煽动民族沙文主义,推行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 1935年10月发动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1936年5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7月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向西班牙叛军提供武器装备。10月与德国结成柏林—罗马轴心。翌年11月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9年4月侵占阿尔巴尼亚。
1940年5月任战时统帅部最高统帅。6月10日对英、法宣战,出兵法国南部,并向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和埃及发动进攻,企图建立地中海帝国。10月发动意大利入侵希腊的战争。
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军进攻南斯拉夫。6月22日对苏宣战并派兵配合德军进攻。 1943年7月25日,由于军事上失利和国内反法西斯运动高涨被撤职,并被监禁在阿布鲁齐山大萨索峰顶。9月被德军伞兵救出后,在意大利北部萨洛出任“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总理。
1945年4月27日在逃往德国途中为意大利游击队捕获。次日被处决并暴尸米兰广场示众。

墨索里尼的秘密情人的演职员表

导 演 马可·贝罗奇奥 Marco Bellocchio
主 演 费立波·提米 Filippo Timi ... Benito Mussolini
乔凡娜·梅索兹殴诺 Giovanna Mezzogiorno ... Ida Dalser
米雪拉·塞尚 Michela Cescon ... Rachele Guidi
Corrado Invernizzi ... Dottor Cappelletti
弗斯托·卢索·阿莱西 Fausto Russo Alesi ... Riccardo Paicher
Pier Giorgio Bellocchio ... Pietro Fedele
保洛·皮罗邦 Paolo Pierobon ... Giulio Bernardi
Bruno Cariello ... Giudice
Francesca Picozza ... Adelina
Simona Nobili ... Madre Superiora
Giovanna Mori ... Tedesca
Silvia Ferretti ... Scarpette rosse
Corinne Castelli ... Lacrime
Matteo Mussoni ... Medico
Elena Presti
Patrizia Bettini ... Cantante
法布里兹奥·柯斯戴拉 Fabrizio Costella ... Benito Albino
Benito Mussolini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幕后制作
马可·贝罗奇奥和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是意大利当下最为著名的两位电影导演,与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华丽、炫目和激情四溢不同,马可·贝罗奇奥的影片则雄郁、顿挫,充满悲怆的情感。如果说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是意大利电影人中的李白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马可·贝罗奇奥则是杜甫。在影片《征服》里,马可·贝罗奇奥继续驾驭着自己擅长的警世题材,并在影片中一再展示自己对人性心理、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体察。
历史、真相和电影
众所周之,墨索里尼是意大利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法西斯独裁者,那么马可·贝罗奇奥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部以墨索里尼的早期生活为背景的电影呢?难道就是这个可怜的女人和她不幸的遭遇打动了他么?对此,导演说:“我没有像想拍摄一部仅仅是关于墨索里尼的电影,尽管我看过很多关于她的研究资料,也曾经听我的父母和长辈谈论过他。不过我出生的1939年,墨索里尼已经在意大利如日中天了。当然,我还看过很多关于她的电影,比如像是卡洛·里扎尼1974年拍的《墨索里尼的末日》、安东尼·班德拉斯主演的电视剧《年轻的墨索里尼》等等。在很多年前,有人和我讨论过要找谁来演墨索里尼,我当时的建议是马龙·白兰度。我认为他是在大银幕上墨索里尼的最佳诠释者。”
“不过,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会拍摄一部关于他的电影。因为在我们听到的传说中、在我们看到的电影和历史书籍中,墨索里尼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一个负面的、滑稽的、演技低劣的小丑”,马可·贝罗奇奥说:“但是这个遭到他遗弃的女人的举动打动了我。达尔塞这个悲剧的人物在一个疯狂的时刻爱上了墨索里尼,并且他们的政治见解如出一辙。这个女人爱上他并不是因为权力或者是财富,而是他的性格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他们相见的时候墨索里尼只有20来岁,还是一个报社的毛头小子。但是当墨索里尼要抛弃她的时候,她拒绝逆来顺受,并开始主动抗争”。
在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改编而来的电影里,贝罗奇奥强调所有细节的真实,也正是由于这种真实,影片才更加令人动容。他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我在拍摄中所有的细节都力求还原历史。比如有一场戏,达尔塞掏出一把枪对自己的儿子说:‘这里面有一颗子弹,不是给你的,也不是为我自己准备的,是为了射穿你父亲的心脏而留下的’。其实在剧本里是没有这个情节的,但是我们在拍摄的最后一天,一个老妇人告诉了我这个小故事,所以我就把它加进了我的电影里,第一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第二,这个故事能很好地反应达尔塞的性格”。
比男人还男人的女人
相比较起墨索里尼的动用国家机器来镇压和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行径来,达尔塞坚持不懈为自己维权的做法算得上是充满了英勇的大无畏精神。面对一般的男人,一个女人能做到这般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是达尔塞面对的是意大利——甚至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男人,她的这种做法抵得上英勇二字。
贝罗奇奥说:“是的,我非常赞赏和钦佩达尔塞的做法。其实,墨索里尼遇到达尔塞的时候恰巧是他与蕾切尔·古蒂订婚的时间。而蕾切尔是意大利官方所承认的墨索里尼的合法妻子——尽管这并非事实真相。墨索里尼在和达尔塞交往了几年之后,在1915年结婚并生了一个儿子。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在几周之后和古蒂结婚。从此达尔塞就变成了一个遭人遗弃的可怜女人。因为当局不堪忍受达尔塞的维权,墨索里尼就把他送到了疯人院里,后来又把她送到了威尼斯附近的一个小岛上。在那里,达尔塞就是被软禁了起来,直到1937年去世。而他们的儿子贝尼托·墨索里尼在一个法西斯开办的孤儿院里长大,然后被送到米兰读书并且参军。可以说他一直都生活在法西斯的监控之下。因为他一直说自己的父亲的墨索里尼,所以也被送的精神病院,27岁就死在了那里”。贝罗奇奥接着说:“我之所以要解释整个故事的原因是,我在影片里展示了这一切,而这一切都表现了一个女人的坚韧和无畏。影片的名字《征服》也是在说明这个女人在历史上征服了所有的意大利人称为了人们的楷模和榜样。但是我不想让年轻观众的同情心变得泛滥,也不想在道德上批判和褒奖什么,所以我没有大肆地使用暴力镜头。我把她比作是意大利的安提戈涅和美狄亚,或是在战争中死亡,或是在战争中赢得胜利。虽然墨索里尼将她弄死在了疯人院,但是我想她的精神和气魄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肤浅的意大利媒体”
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之后,收到了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评论。在这些评论中,消极的、负面了评论占了大半。多数意大利媒体用了一种“对人不对事”的方法评价这部影片。因为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历史上的地位和他身前身后事的敏感使得意大利媒体在评价《征服》的时候和西方的主流媒体出现了断裂。
贝罗奇奥说:“我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就料到会有一部分媒体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对待我的影片,因为这里还有政治的因素,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是最让我感到不可理喻的是一部分意大利媒体用了一种肤浅的态度对待我的电影。他们一致给了我的电影差评。不过,相对于媒体的评价,我更看重的是观众的口碑。所以我想用观众的评价来给我的这部电影定位。不管媒体给我了什么样的评价,我觉得观众才是一个导演的立足之本。当然,这可能会造成意大利的公民再次对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讨论,但是我也很高兴有媒体说这是一部经典电影,不管他们是不是说了反话。我的职业生涯表明,我总是尝试在任何一个触及本体的问题上寻找真相。当然。我不能改变一切,因为历史就是定论”。

美国恐怖电影《征服》的影评

想看名人情史的要失望了,这里没有爱情,只有政治。
*三段性爱
甚至三段激烈的性爱场面也都是隐喻政治——年轻的墨索里尼的身体在黑暗中,肌肉紧绷,在轮廓光的勾勒下,呈现出有如大理石雕塑般的线条;身下的女人亦如“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渴望沦陷;她开始呻吟了,唤起他更强的征服欲,不是肉体的,两性的,他眼睛里燃烧的是俾睨天下的野心。
编导极匠心的设计两人的关系,当伊达越是臣服,他对她的爱还象男人对女人。其中她把所有资产变卖支持他创立《意大利人报》,在这一场戏中,伊达近乎赤裸着身体躺在黑暗中,她深色的长睡衣,没有遮挡她所有最迷人又最脆弱的私处——她那样横陈着,眼中闪烁着乞怜般的爱慕。他此时冲进了她早已沦陷的城池。
而当,伊达企图维护自己爱情的尊严时,当她不再臣服而是愤怒时,他以对待敌人般的绝情回答她的追问。
因此,从这个关系的设计上,编导并不是在塑造一对爱恨纠缠的情人。而是隐喻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更直接地讲是,独裁者和民众。从这个动机出发,那些看似高深的纪录片插入的依据就结实了,也令结构上可以解读。我往往害怕不可解释的,因此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仅仅是影片的一半。
下一半,从伊达回到家乡开始,他的情人不再出现,而仅以墨索里尼的纪录影像穿插。
*四种“送信”
从此,电影变得越发令人痛苦,不在于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悲歌,而在于伊达正常与疯癫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四个“送信”段落是不断加深的绝望:开始她请修女帮她向外寄信,她说他不知道她的处境,还有给教皇、法官etc.的申诉;然后她逃跑,爬上高高拱门栅栏,向路过的少年求助,把信抛给他们,她大喊她是元首的合法妻子;再然后,她在深夜里又爬上那高高拱门栅栏,向满天飞雪抛洒她给他的信,万籁俱寂;而最后,她就是个疯子了,监禁她小屋的四壁,遍地的纸片,都写着她的控诉……
显见,这并不是写实的电影,它充满着意象,影像的修辞与格律,对故事的渴望是得不到满足的。有评论说片子更接近歌剧,很有几分道理——意大利人的激情表现得像黑色而寒冷的火。
*一段史料
或许很多对意大利政治图景不大了解的人,对后半部会产生费解,墨索里尼对伊达的决绝仅仅因为此人的冷酷和丑陋吗?答案显然不是。
这里简要的补充一下。
这得从影片开头说起:年轻的墨索里尼与众人争论对上帝的信仰,他借了一支怀表大声宣称——如果上帝存在,请他在五分钟内让我死。在戏剧化了的嘀嗒声中,时间流逝,他灼热的野心挑战了上帝同时征服了一个女人。这个段落是表现这个投机者和两人命运最重要的场景。即墨索里尼早期赢得声望是依靠挑战宗教权威、梵蒂冈的天主教廷而积累的。
而天主教教义是伊达最终被她的男人和历史抛弃的根本。因为,天主教义是不允许离婚的。
墨索里尼向权力巅峰迈进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是使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天主教会成为他推行法西斯制度的主要支柱。于是,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
作为反基督者的他或许爱她,而政治投机后,他必须以虔诚天主教徒的面目出现。她脆弱的爱情像一颗粘在权力“华服”上的苍蝇屎。

影片迫使你思考,就不像是娱乐的产物。其实,我也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看一个这样彻底的政治电影……也许是因为政治在我们的创作中更加禁忌,而禁忌就意味着危险的趣味。

墨索里尼永远是正确的,尤其是他错误的时候.出自哪里?

出自《宁死不屈》(又名》《大开眼界》)是1969年G·爱莱巴拉导演、P·达道 G·爱莱巴拉 P·米尔卡尼编剧的一部阿尔巴尼亚战争片,主要演员有E·古曼等。

影片讲述了1939年至1944年间阿尔巴尼亚反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统治的斗争的故事。

《宁死不屈》剧情介绍:

阿尔巴尼亚电影.(主演:E.古曼,E.鲁阿拉西,N.弗拉舍里;片长:90分钟;配音演员:刘广宁 李梓 尚华) 这是一部令中国观众难忘的经典影片。

故事发生在号称山鹰之国的阿尔巴尼亚,讲述了1939年至1944年间阿尔巴尼亚反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统治的斗争,是阿尔巴尼亚民族历史上最艰苦的时刻。

当时,在阿尔巴尼亚南部纪洛卡斯特城里,由于叛徒的出卖,地下工作者米拉和女游击队员阿费尔蒂达同时被捕,在监狱中,在刑场上,她们不畏强暴,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最后,米拉和阿费尔蒂达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经典台词就是:

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永远有理!

扩展资料:

作为文革开始1967年的电影译制片,《宁死不屈》毫不夸张地说影响了一代人:不管是朗朗上口的“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墨索里尼总是有理?昨天有理,今天有理,永远有理!”;还是偶像级的阿尔巴尼亚少女米拉的美丽和坚强都永远难忘。

还有那耳熟能详的吉他声:

“赶快上山吧的勇士们,

我们在春天加入了游击队,

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

我们祖国将要获得自由解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宁死不屈

这莫佐里尼 总有理啊 这句话出自哪里?有什么意思啊?

是“墨索里尼总是有理”,墨索里尼二战中是意大利的总理

出自电影《宁死不屈》。影片中是意大利法西斯占领下的阿尔巴尼亚,女主角在狱中回忆过去的学校生活:一位男学生在教室黑板上栩栩如生地画了一幅漫画,画的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叼着香烟,一付不可一世的样子。画毕他跳上桌子讥讽地大喊:“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有理,永远有理!”学生们起哄地把他抬了起来……

意思是对方的话明明毫无道理,但他总是能找出理由来(诡辩,投机专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