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湖底的隐形杀手,什么是黄鳝的“隐形杀手”?怎样提防??,以及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阅读答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耐奥斯湖一晚之间方圆30里生命皆亡是为什么?

喀麦隆政府高度重视,派出本国科学家调查的同时,还邀请国际权威科学人士来共同解开谜团。尼奥斯湖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乔治·克林(George Kling)和USGS科学家比尔·伊万斯(Bill Evans)首先来到现场。他们发现,清晨6时左右,湖面上飘起一小缕一小缕雾气,雾气渐渐汇聚形成雾团,随风飘向岸边,并带有臭味,人吸后感觉头晕、恶心、憋闷、四肢无力,渐渐地,雾气越来越浓,在8时至10时之间达到顶峰,此时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畜都面临死亡的威胁。到上午11时后,雾气又渐渐变淡,直至消失。

科学家根据幸存者的回忆说灾难发生前听见有隐隐的轰鸣声,初步猜测可能是尼奥斯湖底火山喷发了,火山中的有害气体漫溢开来导致人畜死亡。

折叠菱铁矿

科学家测出湖底有高浓度碳酸盐,再用同位素方法测出碳酸盐中的碳的确来源于火山。同时科学家们发现尼奥斯湖的深水里含有大量碳酸铁矿物(菱铁矿),菱铁矿是湖底的二价铁与高浓度的碳酸盐经长时间的化合而形成的,这个化学形成过程必须在宁静的环境下产生,并且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而尼奥斯湖底火山已有数百年没有喷发,为这个化合过程提供了可行条件。

湖水分层

研究发现,火山湖的湖水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呈现有规律的分层,这种分层使湖水保持一种奇妙的化学平衡状态。尼奥斯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气体,其中9成是比空气重1.5倍的二氧化碳,另有一些是含有氰化氢及其延伸物的剧毒气体。这些气体在湖水平静的时候,安分守己地待在湖底,一旦在足够强烈的外力搅动下,充满碳酸的水上升,产生巨量的二氧化碳,冲出水面,和其他毒气一起,形成大量雾气涌向岸边,就成了让人畜瞬间窒息的隐形杀手。

折叠有害气体是元凶

而尼奥斯湖澄碧的水变成了红褐色,一是因为火山的喷发导致湖水浑浊,二是因为巨大力量的搅动使湖底大量的红褐色菱铁矿翻上湖面。

因为湖中释放的气体重量比空气重,所以更容易向山谷低洼处聚集,这也是尼奥斯湖区山谷下的人们死亡最惨重的原因。青年牧师伏尔鲍因为拼命奔向高处,所以他幸运地从死神魔爪的缝隙中逃开了。

尼奥斯湖火山从1986年突然喷发至今已有20多年,此后,它又陷入了静默。但是,谁能保证它不会再一次突然喷发?科学家们发现,20年前火山喷发造成的大量死亡事件,主要原因并不是火山喷发本身,而是因为尼奥斯湖底聚积的巨量有害气体被释放出水面。因此,科学家们从2001年起尝试为尼奥斯湖排毒,用特制的排气管湖底,将湖底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导出来并妥善处理。

2008年3月份,喀麦隆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签署文件,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杀人湖"尼奥斯湖的治理及移民安居计划。

希望在人类科学力量的保驾护航下,悲剧不再重演。

什么是黄鳝的“隐形杀手”?怎样提防?

温差,是黄鳝的“隐形杀手”。据湖北省嘉鱼县高铁镇养鳝大户杜先声调查统计,在养鳝失败者中,有55%以上的都“死”于温差症。为了确保养鳝取得百分之百的成功,就必须警惕温差对黄鳝的危害。一般来说,黄鳝应变温差的能力只有±3℃。具体来说,黄鳝应变出水温差(捕捞出水时水与空气的温度差别)的能力,只有±3℃;应变入水温差(投放鳝苗于水中时,空气与水池内的温度差别)的能力,只有±2℃;应变换水温差(换水时池内水温或泥土表层温度与池外水温的差别)的能力,只有±3℃。此外,黄鳝应变昼夜温差的能力,也只有±10℃。短时间内的温度差距越大,对黄鳝生理机能的破坏也就越严重。根据上述黄鳝对温差的应变能力,在养鳝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出水温差危害出水温差对黄鳝的危害,主要是指黄鳝在受捕出水时,水温与空气温度相差超过±3℃的危害。收捕黄鳝时,如果水温与气温差大于±3℃,黄鳝一出水,其生理机能就会遭到破坏。这种现象往往不被人察觉。特别是在天气突变、阴雨时节、大风降温天气和中午阳光强烈之时,水与空气的温度差距极大,故在捕捞黄鳝时,要审时度势,切实把握好出水温差的度数,发现温差过大,应坚决停捕。
(2)入水温差危害入水温差对黄鳝的危害,主要是指黄鳝在投入水中时,水温与气温的差距大于±2℃的危害。在投放鳝苗时,如果水与空气的温度大于±2℃,黄鳝一入水中,其生理机能就会遭到破坏。如果“入水温差”大于±4℃,黄鳝入水后,5~7天发病,8~12天全部死亡。因此,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或阳光强烈的时候,最好不要投放鳝苗。即使是在早晚投放鳝苗,也要先测试一下水与空气两者之间的差距,然后再进行投放。
(3)换水温差危害换水温差对黄鳝的危害,包括给鳝池换水时的温差危害和暂养黄鳝注水容器中时,水与室内温度差距的危害等。对此,①给鳝池换水时,最好在10:00以前进行。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不要更换池水。②在暂养黄鳝时,不要采用水缸里的水、井水和自来水。一般暂养黄鳝的用水,都选择自然沟渠塘堰中的露天水,且取用自然沟渠塘堰水的时间,选择在7:00~10:00之间。③在运输黄鳝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将黄鳝放入沟渠塘堰、河湖水库中“浸”、“透”、“漂”、“洗”。最好的方法是将黄鳝运回家后,静放阴凉处20~30分钟后,再用露天水“透鱼”或“喂鱼”。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保护之旅

“骑车路上被割喉”,这个季节,被称为隐形杀手的究竟是何物?

这个季节天气温度舒适,风力大,是适合全家老小一起放风筝的休闲放松的好时候。但是风筝线却被称为这个季节的隐形杀手割喉凶器。已经有不少路人遭受其害了。前段时间,山东张某和李某就在同一路段不同时间被同一根隐形风筝线割伤脖子摔倒在地。二人的脖子都有明显伤口,张某缝了三十多针。李某缝了十针。

放风筝原本是一件休闲活动,但风筝线却成了伤人的凶器。主要是现在主流的风筝线一般材料都是凯夫拉线,它的优点是不容易断,承受力达到100公斤。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优点也可以是缺点。它在被拉成直线紧绷的状态时,就会像一把锯子能割断许多东西。

因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一些事情。首先是要在公园里空旷的草地上,不要在马路旁的小地方放风筝。有高压线的地方也不要放风筝防止触电危险。风筝线不要放太高了,防止不好控制。放风筝的时候最好带上手套不会勒手。其次在选择风筝线上也要选粗一点的不要透明的那种,可以在上面涂点蜡,减少伤害的程度。如果不小心风筝线断掉,不要一走了之,尽量去找到风筝线取下来。如果有危险可以请警察帮忙。从源头上降低对路人的伤害。

对我们平时的行人来说,要是走在路上看到有人放风筝,我们要放慢脚速不要在路上追逐打闹。如果是骑着车的朋友们看到有人在放风筝,最好能下了车推车走,等到了安全地段再骑车。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正埋伏在孩子的身边?

母亲的化妆品也会对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因为颜色艳丽,很容易吸引孩子,孩子也很容易找到。许多化妆品含有铅、汞或其他化学物质,包括口红、手指油、除臭剂等。孩子们不应该接触它们。如果摄入,后果将难以想象。母亲们注意到化妆品应该放在孩子们够不着的地方,尽量不要让孩子们看母亲的化妆,这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模仿。

目前,干燥剂可储存在糖果、饼干或家用电器等日常必需品的包装中,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时,家里的孩子很好奇,会用嘴咀嚼。马克笔是儿童常用的文具。当你打开标记时,你经常能闻到一种类似酒精的强烈气味,那就是苯。这种标记物使用苯作为溶剂,更便宜。苯化合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致癌物。长期接触苯会导致慢性中毒。定期接触苯会因脱脂而使皮肤干燥。有些人会出现过敏性湿疹,严重者还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现在很多孩子特别喜欢玩手机、iPad和其他电子设备。儿童的视力正在发展。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会影响儿童黄斑和视神经的发育,甚至终身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有些孩子习惯于把头偏向一侧,但很容易挤压头部一侧的眼睛。长期以来,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大眼睛和小眼睛的症状,甚至出现其他视力问题。

许多家庭都会放置鼠药,父母经常将鼠药与各种食物混合。出于好奇,婴儿经常误服会导致中毒。在房子里种植植物不仅美丽,而且空气清新,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植物有毒或容易让孩子们捕捉和食用。如常绿植物、含羞草等。叶子有毒,不能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