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西极之国,穆王月波是谁??,以及西极之国的成因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穆王台指什么

穆王台:周穆王所建的一座楼台。周穆王是周朝第五代王,一位在中国古代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世称“穆天子”。

补充说明如下。

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书于元佑元年(1086年),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086年初秋,刚定居于润州的米元章,登上了闻名遐迩的多景楼,此楼是北固山风景最佳之地,宋元以来经常为历代文人雅士聚会赋诗之所。

登高望远,心胸开阔,极目江海,触景生情,这让米芾遥想到了上古的穆王台,此时的米芾才刚刚35岁,也有感而发,写下了

一首诗《秋暑憩多景楼》:

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

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

世界渐双足,生涯付一杯。

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穆王台:周穆王所建的一座楼台。周穆王是周朝第五代王,一位在中国古代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世称“穆天子”。在古老的传说中,他曾西征犬戎,东攻徐戎,会合诸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列子》说:穆王台就是他为“西极之国”的“化人”建筑的楼台,极尽土木之功,用尽府库珍藏,有千仞之高,可比终南山,号曰“中天之台”。台成,他与“化人”在“中天”之上宴饮享乐,活了一百零五岁。

历史上第一个到中国的西方人是谁

可能具体是谁已经找不到了。

有时可查的,是166年罗马帝国来的几个商人 ,号称是帝国的使臣,因而受到了汉朝隆重的接待。

但是在此之前,应该来过很多罗马商人了。

另外还有,关于罗马军团的问题。前53年的卡莱尔战争中神秘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据考证后来流落中国,如果证据确凿,他们就比那几个所谓“使臣”要早得多了。

穆王月波是谁?

穆王月波就是周穆王姬满,周穆王姬满(约前1026年—约前922年),姬姓,名满,子月波,又称穆天子,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穆王富于传奇色彩,在位期间,曾征犬戎(一作畎戎)、伐徐戎、 作甫刑(亦称《吕刑》。 此外,史料中还有关于穆王西游见西王母的记载,其中以《穆天子传》为详细。

周穆王的为政举措:

1、周穆王元年,穆王任命君牙为大司徒,伯同为太仆,申诫周政。 

2、周穆王十二年,穆王西征犬戎(居陕北神木,山西保德一带),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氏族),遂迁于太原(山西西南汾洮流域)。得炼赤刀,用之割玉如切泥。

3、周穆王十三年,造父因为善于驾马被周穆王宠幸,穆王得良骥,遂以造父御马西征,至于青乌之所解(乌居三危山,在甘川交界处)。

4、淮夷大举西侵,前锋至芮国(今华阴境,为西入宗周的咽喉)。周穆王长驱归国,命录终(即《后汉书东夷传》所称之楚文王)以成周八师伐淮夷,在古师安营扎寨。在此之前,白□父已率师省麸地至古师与录终会师,抄淮夷后路,淮夷崩退。

5、周穆王十四年,西极之国(中亚地区)有化人来见,能入水火,贯金石,变化多端,穆王为其所惑,遂西游。途中得能工巧匠偃师,制木偶人肖似真人,能合乐拍歌舞。穆王携其同归宗周。

6、周穆王十七年,西王母入周朝见,穆王以宾相待,赐居昭宫。周穆王三十七年,穆王大起九师,伐荆楚。周穆王三十九年,穆王大会诸侯于涂山(泰山下会稽山)。

7、同年,周穆王东游,乐而忘返。陵翟致贿良马百匹,归还毕国宝器,想通过许男与毕达成和平协定,未果,随即侵略毕。毕人告警,周穆王派孟悉到毕地讨戎。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穆天子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周王

太虚幻境的哲学渊源

太虚幻境受《老子》本体形上宇宙观的感官式描述的影响 。《列子·周穆王传》 中周穆王借化子 “神游幻境” 的构思, 从总体思维的把握上和 《老子》 的感官式想象有密切的关系, 现分别对比如下: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恍惚。
周穆王时, 西极之国有化人来, 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 又可易人之虑。穆王敬之若神, 事之若君……王执化人之祛,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 络以珠玉, 出云雨之上, 而不知下之据, 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 鼻口所纳尝, 皆非人间所有……化人复谒王同游, 所及之处, 仰不见日月, 俯不见河海。
在 《老子》 中 ,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抟之不得” 是一种形象的本体描述, 旨在不可名, 是一种没有影像的影像, 没有形状的形状, 作者把它归结为“恍惚” 。对照 《列子·周穆王传》 “出云雨之上” , “仰不见日月” , “俯不见河海” 。周穆王的“神游” 有意弃绝了人间景象, 神游的目的是一种非人间化的感官享受。表面看来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但仔细甄辨, 不难发现, 列子的运思是通过人间的景象来反衬 “神游” 的奇异, 是一种对《老子》 本体形上宇宙混沌状态的文学化处理。
《红楼梦》 第五回的构思既受《老子》 宏观宇宙观的影响, 又借鉴 《老子》 感官式的形上宇宙观, 然后嫁接 “娲皇补天” 的神话, 接着构思出 “茫茫大士” 、 “渺渺真人” 、 “一僧一道” 的神话中人物。其中 “茫茫大士” 、 “渺渺真人” 的语境内涵和 《老子 》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的语境内涵十分接近, 因为《红楼梦》 中的神话人物往往是一种寓意化的符号 。“茫茫渺渺” 和 “恍兮惚兮” 都指的是天地洪荒时万物存在的本真状态, 曹雪芹要写的是“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 的整体发问 , 《老子》 的感官式的形上宇宙观为曹雪芹的神话构思提供了最佳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