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十三岁的际遇感悟,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从新开始i」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十三岁的际遇主要内容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7岁的 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
  10岁的 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 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
  16岁的 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
  明确:七至十六岁的生活:
  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向往
  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
  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
  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

十三岁的际遇全文全解

预习
穹窿(qi6ngl6ng) 涉足(She) 徜徉(chang yang) 絮语(xu) 犀利(xi)
安恬(tian) 撷取(xie) 惆怅(ChouChang) 沉淀(dian) 呜咽(ye)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Xi):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五、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一) 思考: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
1、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
7岁的 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
10岁的 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 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
16岁的 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
明确:七至十六岁的生活:
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向往
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
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
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二)1、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
2、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
(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
(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回忆起一件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往事?
(3)北大的什么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对她的影响是什么?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3、学习课文第10----12段,思考:
(1)她喜欢北大的哪些人,她看到了什么?
(2)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 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提示: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
北大的书:400多万册图书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如那个哭泣的小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浅薄,慢慢的,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三)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赞颂北大、抒发深情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摘录文中精彩语句,说说妙在何处?
3、摘抄田晓菲的《露》

第二课时
一、揭示目标:1、品味精彩语句,联想造句 2、学习写作技巧(巧用表达方式)
二、复习导入:思考:
1、此文是她多大年龄时写的?写了什么年龄的什么事情?
2、重点写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情?
3、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

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汪曾祺受的散文优美、淡雅、朴实、精炼。

第一个特点,汪曾祺的语言出落的就是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话。有人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说是“把白话白到了家”。然而,读汪曾祺的文章又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带有的那种文人雅气。二者得到了某种平衡和协调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个特点,则是汪曾祺的散文中,善于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他似乎特别擅长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寓巧于拙,表达真挚的感情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编者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时光五载已过,编者又在此基础上精编出这套“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十六种。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曾祺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