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西行漫记主要说明了啥呀啥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行漫记简介,《西行漫记》的作者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西行漫记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这本书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扩展资料

作品影响: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就是斯诺回来后写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集。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孤岛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

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

西行漫记的主要内容


1、《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2、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首次向西方世界披露了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
3、《西行漫记》的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

西行漫记的主要内容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西行漫记》的作者是谁?

西行漫记一般指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1979年出版的版本也曾经销售破百万册:

《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面世,1938年2月,其中文版首次在中国面世,至今年2月,该书中文版已诞生整整80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个惊人的数字传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最新版《红星照耀中国》目前销量已高达300万册。

新版《红星照耀中国》推出20个月来,创下了销售奇迹,也是人文社首部一年内码洋过亿元的书,更是国内出版界2017年头号爆款图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百度百科-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悬赏两百万元首级概括如下:
《红星照耀中国》是具有满满正能量的一部书。
全书主要以“探索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这样的路线叙述中国革命事业,通读全书后我看到了革命先烈敢于牺牲,奋身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他们不分阶级、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他们信仰坚定,全身心献身于民族革命事业。
拓展资料: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
3.红军对沿途群众的革命政治宣传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经历炮火硝烟,跨越千山万水的艰难征途中,红军将共产主义的火种播撒在神州大地,让身处落后偏僻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了解到这支“为穷人谋利益”的部队,激发了无数贫苦工农奋起革命的意识。

西行漫记第一篇概括200字

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简介:

开始就提出了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在去西安的慢车上与白发老人探讨红军的转移和西南的局势,在到达西安六个月之后西北的危机便令人意想不到的爆发,作者见到了鼎鼎大名的邓发,终于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

之后遇见了大名鼎鼎红军指挥员周恩来并与其交谈的经历,了解到周恩来一些生平经历,从林长林口中得知贺龙二三事,了解陕北当时的一些风貌。

扩展资料:

西行漫记的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创作纪实作品)

《西行漫记》《地球上的红飘带》简介

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地球的红飘带》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作品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作者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使诗与史融 为一体。 作品着重从敌我双方的最高层活动反映其长征壮举。四渡赤水,占遵义,逼昆明,渡金沙江,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峻险危急却又精彩绝伦的历史生活场景,在小说中化为鲜活生动的艺术情节,震撼人心,不仅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千难万险的真实情景,而且揭示了红军内部的激烈斗争,从而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 沈尧伊先生的《地球上的红飘带》是中国连环画史上有一部不得不提及的鸿篇巨作。虽然这部作品并没有惊人印数,也没有很长的发行期,但是这本描述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的空前巨制呈现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庞大的气势、极其精湛的绘画笔法、丰满真实的领袖人物、曲折壮烈的长征情结。《地球上的红飘带》曾荣获四项政府最高级别奖,被誉为“前无古人的连环画巨作”、“连环画有史以来新的高峰”、“现实主义美术的红飘带”。

红星照耀中国文学常识是什么?

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文学常识包括但不限于:

1、《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谁?他记录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所见所闻?

答: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3、《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4、《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

(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5、《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者所写的事实。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于1928年到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