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闪光少女观后感800字,为什么说《闪光少女》是被名字埋没的电影??,以及闪光少女观后感600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燃!你的青春谁做主 ——《闪光少女》观后感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好电影。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很多年了,一个人在宿舍看电影,居然不是恨不得早点结束或者看了点时间就觉得难受看不下去了,哪怕是公认的好影片,而是担心,担心进度条走得太快了,电影快结束了。因为特殊原因,不得已出寝室,依依不舍。办完事,抓紧时间回来。再要看时,居然有种朝圣的感觉。

当然,这恐怕只是个人感觉。即使我自己,稍微一思忖,也能发现不少逻辑不自洽的细节。然而,在无奈看完正片后,我仍然舍不得关闭播放器。一直等,一直等。画面居然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边是字号极小的演职员表,而左边居然是一段微电影式的小故事:男女主不再是音乐附中中学生,而是社会人。只是,过得似乎并不好。当他们蜷缩在角落里时,仍要遭受生活的打击,这时候,年轻的他们,中学生的他们出现在他们面前,引导他们重回中学的教室。也许,是重回《闪光少女》的那段故事。

是的,也许,这就是打动我的地方。作为混沌茫然、苟活于世的我来说,需要一点点东西能够沉在心里,又浮于生活表面。在自己无可奈何的时候,在自己惊慌失措的时候,在自己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乃至生活本身时,能够想起这段日子,能够从这段日子里汲取养分,再次站起来,去拼去冲,去咬去啃。

那么,我欣赏影片中的什么呢?是女主追求男二的勇敢吗?是“千指大人”的那段关于理想不应该被背叛的“鸡汤”吗?还是男一油渣为女主的无私付出吗?或者是二次元的描述中,那面旗子中写的“即使弱小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有伙伴”?或者就是二次元本身在努力,让别人得到认可?是的,都是吧。

印象中,片中第一次打动我的应该还是塔塔在介绍小霾(千指大人)为了弹好古风曲子,《中国通史》读了好多遍;贝贝塔塔为了帮助她,也在很努力学习古文,争取为曲子配上最好的词;没有一句台词的小樱也在研究民族乐器的起源,号称从夏商周到近代就几乎没有她不知道的乐器演变。是的,我似乎找到了。就从这里出发,我看到了一种叫做“热爱”的东西,我看到了为了“热爱”愿意不断奋斗、不断实践的具体范例。与西洋乐斗琴的故事、在国家音乐大厅演出的故事、在小湖边油渣表白的故事、陈惊和油渣在诸位领导中争取排练机会的故事、陈惊在别人的不解嘲笑中依然表白的故事都是如此。

严格说,西洋乐和民乐那么强烈的冲突,感觉是刻意制造出来的。但忽略这个背景,关注各路人马的表现热爱、实践热爱、保护热爱却是令我动容的。我有过这样的日子吗?高三算吗?考大学英语六级的时候算吗?还是别的什么时候?似乎,我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所为的热爱奋斗过。或者,我根本就没有过什么热爱。或者,有自己的热爱,但是受到挫折之后,放弃了所谓热爱。这是否可以反证:我就是没有热爱。如果有,在受到挫折的时候,为何就那么轻易地放弃了?我想学历史,却只是浅尝辄止;我想学文学,却害怕不好就业就选择经济;我想写文章,但是缺少人关注,就干脆少写;我想······我想,我只是想吧。所以,当看到别人为了自己的热爱而不断去奋斗,而做了自己能做的努力之后,汗颜而悲伤、悲伤而感动,感动而惭愧,惭愧而觉得自己面目可憎。

不!我说得还不够透彻,我想的还是太过浅薄。所以,当走入学生食堂,看到同学们吃饭时,我感到羞愧;当走入教师公寓,一阵茫然,我感到羞愧。是的,我感到羞愧。我感到自己在一个漩涡之中,自己失去了某种力量。我以努力的名义在哄骗自己,当骗无可骗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如狗屎般无用。不,狗屎还有用。

不!我也在努力。不!我真的在努力。只是,我努力的程度和自己的预想相差距离,我自己无法忍受;只是,我很难原谅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却总是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是,我真的尽力去做了,但是真的还不够,真的会因为自己的这些表现而与自己的目标相差好远。所谓考研,书买了看了吗?浙大的梦现在变成了更小的梦,但是我依旧看不到任何希望。或者,是自己给自己催眠,还有希望——谁给你的希望?

你的青春谁做主?至少我感觉自己做不了主。为什么喜欢看网络小说?因为它们的代入感让我们体验了一把成功。每当从小说中起身,害怕恐惧、躲闪彷徨如空气般无所不在。讨厌无所事事的自己,讨厌虚浮混沌的自己,讨厌自己。

你瞧,我在歇斯底里写下这些时,手机推送了一条信息,我又忍不住去看了。接着又看了别的推送。又是几分钟过去了。哈啊哈,干甚么?

不!我看的是一部挺好的片子。我也只是想写一篇挺好的读后感,又变成了自我的批判。虽然我应该被自我批判,但是我想我也不能陷入这种自我批判之中不可自拔。我能力不是

为什么说《闪光少女》是被名字埋没的电影?

因为《闪光少女》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中二,感觉像是没什么内涵的爆米花电影,所以很多想看有意义电影的观众看到这个名字就会打消看这部电影的欲望。

我原本是抱着彭昱畅的想法去看的这部电影,但是看完后我发现电影真的好看,所以我看完后就推荐给朋友去看,但是大部分被推荐的人看到电影名字就表示没有兴趣,由此可见,这真的是部被电影名字埋没的电影。

《闪光少女》电影简介。

《闪光少女》是由王冉导演执导,由徐璐和彭昱畅主演的青春热血校园片,该片讲述了音乐附中的奇葩少女陈惊(徐璐饰)喜欢上了校草师哥,并向他表白,但是在表白之时却遭受到了校草和校草所在的西洋音乐团成员的奚落和嘲笑。原本陈惊和男闺蜜油渣 (彭昱畅饰)所在的古典民乐团在校园中就备受西洋音乐团的欺压,经历表白事件后,陈惊为了向校草师哥和西洋音乐团证明自己和民乐的实力,联手油炸和沉迷于cosplay的二次元宿舍三姐妹一起组建了一支2.5次元的民乐乐队,由此上演了一幕幕热血搞笑的青春趣事。

《闪光少女》电影观后感。

首先,整部电影的叙事非常连贯,所以具备了一部好电影应有的基本条件;其次电影有笑点也有泪点,而且它的笑点和泪点有新意不尴尬,所以让人看了不无聊;最后,影片中涉及到的cosplay和民乐等小众文化,相关情节可以让不了解这些文化的观众在看了影片后对这些小众文化多一分理解和包容,我觉得这点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电影属于娱乐文化产品,《闪光少女》能在娱乐观众的同时,起到文化传播的正向意义,它就能归结为一部好电影。


《闪光少女》电影评分。

该电影的豆瓣评分是7.3分,爱奇艺评分9.1分。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读者朋友们,如果也喜欢《闪光少女》这部电影,欢迎在文章下面的评论区留下您的观后感哦。

看过《闪光少女》电影,对于中西文化碰撞你有什么感想?

《闪光少女》电影虽然热度较低,上映后的票房不高,但是就单看《闪光少女》7.3的豆瓣评分,就能知道这部电影肯定是有它的可看之处的,其中最为可看的要点就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电影中音乐附中重视西方乐器和音乐,却对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抱着鄙夷的态度,从一个音乐学校可以窥看整个中国社会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区别对待,由此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悲哀和无奈。

《闪光少女》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斗琴这一片段,堪称整部电影的亮点。西洋乐系和民乐系的斗琴,整个情节酣畅淋漓,西洋乐器一一对应着民乐乐器展开了焦灼的争斗,尤其是最后民乐器的唢呐的出现将整部剧推到了高潮,很多网友说出了“唢呐一出,谁与争锋”的话语,确实唢呐的节奏、音阶,是任何一个西洋乐器都无法比拟的。

整个情节令观者感慨万分,这不单单是西洋乐器和中国传统乐器的碰撞,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碰撞,究竟谁更胜一筹要看观者心中是如何来评判的。

《闪光少女》中另外一个最为令人感慨的情节是最后民乐系在剧院演奏的时候,开场那位老者在中国古老的乐器编钟响起之后所吟唱的那首诗句“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朴质的诗句,阐释出的却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盒乐器遭遇的讽刺,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了几千年,却在如今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之下不得已失传而“藏”起来,甚至是被像电影里面的一些西洋乐系的学生称之为不入流的野音乐和乐器,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也不禁感慨现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之难。

xl是哪个明星

徐璐名字大写字母是XL。

徐璐,1994年12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2008年,因在古装剧《红楼梦》中饰演薛宝琴而步入影视圈。2012年,凭借古装清宫剧《甄嬛传》受到关注,并开始在影视领域崭露头角。:

第20届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竞赛单元的颁奖典礼于昨晚在上海举行,徐璐凭借电影《闪光少女》中的陈惊一角夺得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奖。

徐璐在本次上海电影节中取得“双入围”的成绩已是对她最大的肯定,《闪光少女》讲述的是徐璐饰演的扬琴专业学生陈惊与小伙伴们一起逐梦的故事。

二次元与民乐团的融合令影片匠心独具,但也因此陈惊这一人物的完成难度很高,戏份并不浓墨重彩却拥有着主角光环,徐璐凭借一路以来的积累与努力将这个角色刻画的栩栩如生,平凡却不平淡,简单又充满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