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Gail」消息,近日,美国商业骗局,20200926听书笔记:《骗局:美国商业欺诈简史》「知识普及」引发热议,史上最成功的商业骗局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20200926听书笔记:《骗局:美国商业欺诈简史

200年来,为了精准地识别欺诈、打击欺诈,美国政府和社会团体不断推出新的监管规则;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也在与时俱进,他们总是能找出监管规则的漏洞,发明出更高级的骗术。所以,一部美国商业史,就是骗术大师与监管规则相互博弈、共同演化的历史。

有一类著名的骗局,叫做“避雷针销售”,就是钻了这个“正当持票人”的法律漏洞。这个骗局是这样的:每到夏天的雷雨季节,一批避雷针推销员就奔赴各个乡村,向村民们宣传雷电引起火灾的巨大风险。一旦你露出了一丝惊恐的情绪,他们就会马上告诉你,愿意以很大的折扣给你家安装避雷针,因为公司刚刚在这个地区开展业务,而你们家的位置地段特别好,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展示产品的地标性建筑。而且,你也不必先付款,等安装验收完成后,满意再付钱。

这听起来完全没有问题吧?接下来,坑就来了。他们会和你签定销售合同,安装费用很便宜,而且是赊销给你;但你根本不会注意到,在合同中还有一个特别不起眼的附加条款,就是你必须给避雷针买一个特别昂贵的保险。等你签完合同,避雷针安装好了,你也同时欠下了一大笔债务。避雷针公司马上把这笔债务低价转让给第三方经纪公司,也就是所谓的“正当持票人”,你必须向“正当持票人”还款,而不能以合同欺诈为由取消交易。

南北战争中的奸商欺诈,让各州重新意识到了质量检查的重要性,纷纷重启强制检查制度。那么,之前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那些问题,怎么解决?针对检查中的主观随意性问题,伊利诺伊州创建了“检查员指导学校”,培训合格的检查员,规范检查流程。同时,聘用技术专家,利用最新的化学知识来检测产品的成分和纯度。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检验的可靠性和公信力,强制检查制度很快普及开,在化肥、农药、奶制品、酒类等商品中广泛采用。特别是1906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纯净食品药品法案》,制定了质量检查的国家标准,进一步严格了监管规定。1916年,美国国会又颁布了《谷物标准法》,规定谷物检查员必须通过考试,持证上岗,考试不通过就会被吊销执照。作者认为,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意味着美国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了。

说西尔斯公司。其实,它被发出欺诈令,并不冤枉。当时西尔斯的营销策略和那些骗子公司确实没多大区别,它的邮件广告中充满了虚假营销和诱导性购买,如买东西赢大奖之类。也许,在当时的竞争条件下,如果西尔斯不用这种极为夸张的宣传方式,就没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也就活不下去。

好在,西尔斯收到欺诈令后,态度很好,赶紧承认错误,立刻整改,于是邮政局收回了欺诈令。从那之后,西尔斯不敢再往虚假营销上动脑筋,而是通过优化供应链、以高质低价来吸引回头客。西尔斯还率先推出了“无理由退货”政策,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就这样,西尔斯从一家被邮政局判了死刑的“骗子公司”,发展成了20世纪全美最大的零售公司之一。

提起投资欺诈,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一个词,庞氏骗局。没错,这个大名鼎鼎的骗局,就发生在1920年的美国。庞氏骗局并不是由商人庞兹发明的,他只不过是在20世纪把这个古老骗局做到最大的人,因此获得了冠名权。庞氏骗局的固定套路,就是向投资者定期支付高利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投资,其实是用后一批人的钱去支付前一批人的利息。

两种投资欺诈形式在等着你。

一类叫“哄抬价格,逢高卖出”,这也是一种古老的投资欺诈形式。比如著名的17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就是郁金香刚引入荷兰的时候,当地投机商先囤积一批郁金香球茎,然后大肆炒作郁金香价格,诱骗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去当接盘侠,投机商趁高价卖出。这种投资欺诈在几百年中反复上演,股市里,庄家推高股价,再逢高卖出,就是同一种操作手法。

在书中,作者讲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的高明骗局,是这种操作手法的变种,很有意思。当时,加尼福利亚有很多采矿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一旦企业新发现了一座富矿,它的股票就会大涨。所以,每当工人发现了富矿的线索,管理层就会紧急关闭矿山,防止消息走漏,然后自己以低价大量买进本公司股票,坐等价格上涨。久而久之,股民们也发现了这个规律,一旦哪个矿山封山,就意味可能发现了富矿,于是赶紧跟进购买股票。

1872年,有一家采矿企业,根本就没发现任何富矿,也假模假样地封山,结果引发投资者的追捧,股价一路走高。这家采矿企业的高管趁机在高位卖出了自己的股票。后来真相大白,这家公司的股价暴跌,给投资者造成了惨痛损失。在那之后,又发生了几起类似的投资欺诈事件。加州政府这才痛下决心,整顿上市的矿业公司,要求它们必须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定期向股东披露信息,以保护股东

美国“韭菜”被血洗,两天亏1300万,为何会这样?

因为很多美国散户商量一起购买了大量游戏驿站的股票,想让游戏驿站股票上涨,最终却被机构割了一波韭菜,短短几天损失惨重。


事情起始

作为国外老牌的游戏零售商,Gamestop(游戏驿站)受到网游冲击,再加上疫情影响,日渐式微。在风险投资人瑞恩·科恩开始大量买入游戏驿站的股票后,游戏驿站的股价终于有了起色,但也引起了诸多做空机构的注意。他们普遍认为,游戏驿站的股价上涨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回落,他们准备趁此机会收割散户。由于不满大型做空机构对股市的看衰和操纵,以及对于老情怀的一些怀念,不少散户在Reddit等国外论坛上聚集,声称要大量购买游戏驿站的股票,让游戏驿站股价上涨。但最终这些散户都被资本家割了一波韭菜,损失惨重。尤其是带头与资本家作斗争的战役发起人,短短时间内损失了3000多万元


具体分析

散户与资本家作斗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一,散户的心不齐扛不住一直暴跌,第二散户的资金有限,抵不上资本的资金。就拿我最近买基金的今天来说吧,前几天抄底的券商一直暴跌,到现在都快有10个点了,有很多人心态崩了急着抛掉。不过更多的人是打算拿着等待一波行情。不管是买基金还是买股票,确实心态很重要,但有时候还是要懂得及时止损。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赚不了钱也别赔太多,在这里回不了本,到别的地方早赚回来了。

写在最后

股票本来就是个风险性很大的东西,他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不了解的人还是尽量别去玩,免得损失惨重。

骗局:美国商业欺诈简史》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骗局:美国商业欺诈简史》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6v6-wd7tAbfG7zN0tj8TQ

资源名称:骗局:美国商业欺诈简史PDF+txt电子书资源下载.pdf(4.67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6v6-wd7tAbfG7zN0tj8TQ
提取码:87np

?pwd=87np 提取码:87np
简介:美国的商业发展就是一段从未停止与骗子角力的故事。美国对于很多热情的支持者、精明的商人和彻头彻尾的骗子来说常常很具吸引力。对商业自由的崇拜使得区分激进的推销术和不可接受的欺骗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创新前沿时。

华尔街巨骗麦道夫狱中去世,庞氏骗局造成了什么影响?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华尔街巨骗麦道夫在狱中去世,这个新闻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但讨论的重点不是麦道夫这个人,而是他所策划的史上最大庞氏骗局。

美国史上最大的投资诈骗案

麦道夫生于1938年的纽约,在从大学毕业后创立了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通过不断的努力,他在1991年成为了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同时伯纳德·麦道夫公司也成为了纽交所第三大经纪公司。但是在2000年以后,他设计了一个层压式投资骗局,从数以百计的银行、对冲基金和个人投资者的手中骗取了六百五十亿美元的巨额金钱,这也是美国史上最大的投资诈骗案。而这次庞氏骗局也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受害人总多

庞氏骗局往往会有很多受害者,因为该骗局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受害者才能形成规模,所以庞氏骗局是有金字塔形状的投资者结构,此外,庞氏骗局存在的时间越长,就会有越多的人被欺骗拉拢进来,而麦道夫所策划的庞氏骗局由于过了八年才被揭穿,所以受害人的数量是不可计数的。

二、受骗金额巨大

由于麦道夫从不考虑过如何偿还投资本金,因此他不害怕投资金额过大,反而觉得金额数字越大,就能令自己更加有名气,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都认为把钱交给他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于是纷纷把大量金钱交给麦道夫管理。而在滚雪球效应积累下,令受骗金额累计到数百亿美元。

三、影响社会秩序

由于很多人被骗,很难进行处理,如果稍有不慎会引起大量民众的不满,从而危及到投资信心和金融稳定,同时对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影响。

总而言之,大家在投资时要理智思考,慎重做出判定,不要轻易相信过于神秘和超高回报的投资。

麦道夫骗局为什么被揭穿

麦道夫全名是伯纳德,麦道夫,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在任期间,操纵一支对冲基金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500美元的损失,因其面临高达70亿美元的资金赎回压力无法支撑,被其儿子告发,麦道夫骗局被揭穿。

麦道夫的从业记录“白壁无瑕”,事发前被认为是一个传奇的投资专家,在麦道夫公司网站上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

麦道夫惊人的业绩记录其实都是伪造的,利用了人们追逐高额回报的心理,鼓励人们投资,伪造数据,创造虚假繁荣,就是我们俗称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以高额回报做诱饵,吸引投资,由于没有实际业绩做支撑,最后骗局破裂,使客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扩展资料

麦道夫骗局有如下几个破绽,最后也因为这几个破绽导致骗局被揭穿:

首先,骗局中承诺的收益率高得离谱。庞兹承诺的45天之内达到50%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高达400%),除非是在特定的,非理性的投资品种,否则这个收益率是几乎难以实现的。异常的高收益背后往往就是一个骗局。

其次,稍作分析,也可以发现骗局中的投资计划和可能获得的投资收益根本不匹配。仅仅依靠炒作邮政票据,几乎很难持续地获得庞兹所承诺的收益。

最后,如果投资者能够做一些背景调查,就可以发现庞兹案底累累。早年庞兹在餐厅当侍应的时候,就曾因盗窃而被解雇;后来在蒙特利尔一家银行任柜员的时候,也因商业诈骗被判入狱三年。而在庞兹此次骗局刑满出狱之后,又在意大利干了几件类似的勾当再次入狱,最后在巴西身无分文地结束了骗子的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麦道夫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