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持戒的功德与破戒的过患,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有何功德?不持戒有何过患?持戒是否束缚了人性??和持戒的功德和重要性的经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寒玉簪秋水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破戒的过患

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议,但是破戒的过患也很可怕,因此我们要十分谨慎,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破戒会导致哪些过患。

比丘珍爱经》当中说:「或有戒为乐,或有戒为苦,具戒则安乐,毁戒则成苦。」受戒的结果可以是安乐也可以是痛苦,如果受戒后毁坏戒律,只会感召今生和后世的痛苦。

失坏了戒律的双足,就无法生到善趣之中。佛在《大般若经》中说:「由于破戒、破见、破威仪、破净命,必定会堕落到地狱、旁生、饿鬼之中,感受剧烈的痛苦,而且长久在生死中轮回,难以得到解脱。」不必说破戒,即使轻视学处、失坏威仪、不恭敬法衣,也会堕入恶趣。

律本事》当中说:「破戒有十种过患,就是:被导师佛陀呵责;被诸天以盗贼等恶名呵责;被持梵净行的同参道友呵责:如理作意时遭到自己的呵责;理应受到护法呵责;臭名远扬四方八隅:不能听闻未曾听过的法,曾经听过的法容易遗忘;产生不了地道证悟功德;在追悔莫及当中死去;死后堕入恶趣。」破戒的人就像破碎的瓶子不可能成为珍宝容器一样,不能产生善法功德。以破戒的罪业力,内心忧恼不安,无法现前禅定,不能照见四谛十六行相和三十七菩提分的法性,即使修持密法,也得不到成就。

如果不重视戒律,作最多的闻思修行,也没有实际利益,最后还是会堕落恶趣,感受痛苦,这是佛在《三摩地王经》告诉我们的:「虽通一切法,恃闻不持戒,破戒堕恶趣,多闻无力救。」

托嘎如意宝说:本来圣者们对待—切众生就像慈母对待儿子一样慈爱悲悯,恒时垂念,但是自相续染上了破戒的严重过患、不辨别取舍的道理,就好像体内没有了心的愚痴者,因为被严重的破戒过患障蔽,将会导致在无数劫中不能面见圣者的尊颜,一切圣者以及继承护持、弘扬佛教的吉祥怙主七十尊、明辨善恶的诸事业护法神,也会远离、谴责他们,而得不到他们的救护。

如果一个人舍弃生命,只会毁坏一生,但是如果破戒,则会百千万生沉沦恶道。所以,佛教诫我们: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能三门放纵违犯戒律。

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有何功德?不持戒有何过患?持戒是否束缚了人性?

嘿嘿,以下是个人看法,不一定对,供参考:
修行,不管道家还是佛家,都说修行(或修道),修行就是要通过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促进自己的灵性早日觉醒,最终达到开悟的境地,成为觉悟的人。修行,不光是站桩打坐,日常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可修行都是修行。
为什么要持戒?
要正确修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这个规范,就是【戒律】,也就是持戒,如同军队的纪律,如同马路上的红绿灯。只有严守纪律的队伍才能打胜仗,只有严格照红绿灯指示同行的道路才会真正安全通畅。
持戒是否束缚了人性?
你说的人性,本质是动物属性,也就是人的感官享受。戒律,一定是与动物属性相违背的,这不是束缚,是规范,否则就无法让人脱离动物属性而达到灵性的觉醒。如同小孩一定要被约束在学校学习,而不是总在野地里瞎跑乱玩,否则长大了一定不能成才。修行一定是艰苦的,与小孩读书一样,没有那个小孩不是被逼着读书的。
持戒有何功德?不持戒有何过患?
持戒没有功德,功德是在修行中得到的。不持戒是无法修行的,不仅无法觉醒,也全无功德一说了。

五戒的破戒过失

因为清净持戒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破戒之后所得的过失也会招感无穷的恶报。如同一个解犯了国家的法律,其人要受到法律制裁一样,而受戒之人,破戒后同样会受到因果规律和护法神的制裁。在佛弟子中,不论在家,出家,破戒的过失有差别,但破根本戒的过失都是相同的,因为在因果前面人人平等。
戒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是佛弟子修行必须具足持守的,否则就不能达到解脱的目的。《法华经》云:“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我们受持五戒后,就应该好好受持,才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经又云:“信为能入,戒为能度。”我们学佛是为求解脱而来,就必须如法持式,从而断除现有的烦恼,亦能销熔未来的结使,完善人格,得大自在。现在文明的贡献虽然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膨胀物欲,从另一方面说受文明引导,人们用智力控制自然,为讲求功利生产越来越多的商品似乎成为人生活的最高目标,人设计机器,机器又来设计人。个人被强烈的自我中心,以及对权力和财富的不满足所吞并,一切以我为中心,乃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当时的享受,不顾一切违犯戒行,损失人格,故《福盖正行经》云:“破戒之人,无所堪任,如彼破车,无能运载。”不但毁了佛弟子自身的名誉,也破了许多善信者的信心,尤其糟糕乃是损坏了三宝的尊严。
五戒之中杀盗淫妄为根本,饮酒戒属于遮戒,酒的本身是没有罪恶,很多人认为酒是米做的,酒不是荤。为什么不能饮酒呢?因为酒能乱性,破坏生定,而且许多坏事,恶事,都是由饮酒起来。从古到今,人间的悲剧,又都不出杀盗淫妄的范围,及饮酒造成的罪业。纣王,商朝末帝,喜欢饮酒,作酒肉林,与王妃饮酒作乐于其中。因酒色所迷故,暴虐无道,剖孕妇腹,斫行人胫,作炮烙之刑,刳比干之心,最后纣王奔赴鹿台引火自焚。据历史记载,纣王具文武全才,本可作大有为之君,不幸贪迷酒色,竟成亡国昏君。倘若当时若有佛教,若以五戒来引导约束,绝不致于如此。《中阿含经》云:“犯戒有衰:一、求财不遂,二、设得衰耗,三、众不敬爱,四、恶名流布,五、死入地狱。”破戒的人现世名声不好,未来要招感无穷的地狱果报。

什么是持戒,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遵守戒律而不犯,叫做持戒。持戒的意义是防非止恶,有规矩而成方圆,戒律唯佛所制,是实行佛法的先决条件与前提,有戒才能得定,有定才能发慧,戒定慧是佛法修学密切相连的三无漏学,是解脱生死的保障,''以戒为师"是世尊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