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丁聪百年 漫画一生阅读理解,丁聪的成绩100(读后感)「知识普及」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丁聪漫画童年作文。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撩污酷野浪」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丁聪的成绩100(读后感)

看到著名漫画家丁聪画的《成绩100》,真恨不得跟他道几百声谢,因为他用一幅漫画,帮我们说出了心里一直想说的话。
这幅漫画画的是在一个夜晚,一位年纪与我们相仿的小学生在写作业。他一手紧握着书,一手夹着笔。瞧!它正皱着眉头思考书上的难题呢!在他书桌的正中央,摆着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作业本。左上角还摆着一本砖头般厚的字典。哎,整天都在写作业,难怪会带上一副这么厚的眼镜。嘿,真巧!他手上夹着的那支笔和鼻梁上的眼镜正好组成一个“100分”。再看看,这位学生的头发和手指甲都很长了,可能是没时间剪吧。
看着这幅漫画,画上的场景似曾相识。对了,这不就是一位位学生的写照吗?你瞧,在一个个兴趣班的门前,家长们的车把路都堵住了,一位位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不情愿地走进兴趣班里上课。顿时,兴趣班里有的传出宏亮的读书声;有的穿出悠悠的琴声;有的传出老师的讲课声。看看补习班,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涌了出来,手里还抱着一叠试卷,那都是拿回家做的。而不用上兴趣班和补习班的学生,在家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你瞧,一位学生做完了功课,正准备打开电视机一饱眼福,却被爸爸妈妈拉去做早已准备好的练习题。周末本应是我们休息、玩耍的时间,为什么家长们却把这美好的时光安排地像上学一样呢?

阅读短文《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然后回答照片中的问题

①勇敢正直。他是一个敢于对现实的丑陋进行讽刺的斗士。②爱国。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节人士辗转来到重庆,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③乐观。他“相信事情最后会水落石出,也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④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宁可自己被关小黑屋、挨打,也不坑害好友。⑤钟情于漫画。“文革”开始时,不许他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废标签后画漫画;为了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他不吃药,故意让血压升高。(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①他的漫画贯穿着他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②他的漫画讽刺现实,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或:画风针砭时弊,一针见血。)③他的漫画幽默辛辣,技艺高超,富有个性。④他的漫画能够体现百姓的心声。(每点1分)

作者称其为“时代身上的牛虻”,是指丁聪先生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都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黑暗现实或不良现象的揭露。他的画总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1949年,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之后,仍坚持创作讽刺漫画。三中全会之后,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丁聪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钦佩。(“时代身上的牛虻”的内涵,2分;从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2分;对此表达自己的看法,2分。)
如果有帮到你请给个好评,谢谢

读《丁聪漫画》有感作文

漫画的人生,人生的真实——读《机器猫》有感
最近读了几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机器猫》这本漫画书。 看书怎么看回头了?对这样小儿科的书也感兴趣?是不是太菜了?你可能对我嗤之以鼻。大可不必如此!读书是一种享受,是和书中人物的交流,是一次心灵的历程。对于《机器猫》这本漫画书,我敢下这样的结论:当你无聊时,你看到它会很开心;当你伤心时,你看到它会破涕为笑;当你幻想时,他又是最好的伙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简单的判断让你回归真实的人生。 偶遇《机器猫》是在一个星期天。“今天干什么呢?”我无事可做,感到特别无聊。去同学家吧,或许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发时间。在同学家,看到了它,便随手翻了起来。刚打开第一页,我便被书中有趣的插图吸引住了。我急忙告别同学,带着这本书钻到我自家的小天地了。 《机器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熊用时空机从一百年前带回来一只恐龙蛋,在大熊的精心呵护下,恐龙蛋孵出了小恐龙。小恐龙渐渐长大了,要不要把小恐龙送回去,这使得大熊陷入了深深的感情矛盾之中。大熊舍不得送走小恐龙,小恐龙也舍不得离开大熊呀! 看到这里时,当时我已泪眼模糊了,不得不停下来。小恐龙该不该走呢?一方面,小恐龙与大熊有很深的感情;另一方面,小恐龙应该生活在它们的世界里呀!小恐龙的爸爸妈妈肯定也在想念着它们的孩子。友情与亲情,在这里发生了强烈的碰撞!是去是留,友情与亲情这一对砝码谁轻谁重,你可以放飞你的心情,也可以挥洒你的泪水。 躺在床上,合上书放在胸上。大熊每次去看小恐龙,小恐龙是怎样地兴高采烈,分别时,小恐龙又是怎样的恋恋不舍,在我脑海里一一闪过。我虽涉世不深,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不过如此吧! 这本书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无聊是找它,我伤心时找它,我开心时也找它,我告诉它我所有的喜怒哀乐。朋友一再催我还书,我总是找借口拖着不还。我似乎握着某一个人互珐皋貉薤股鸽瘫龚凯的人生,我珍爱这人生!

漫画之中看人生 丁聪漫画 1+2=3 老师说不对,我的标准答案是2+1=3 作文600字

漫画之中看人生,丁聪漫画一加二等于老师说不对,我的标准答案是二加一等于三。

看看著名的漫画家丁聪画的这幅 揠苗图 ,你能不能体会到画家的画家的用意你?把你的看法和想法

  丁聪所作的《成绩100》这幅漫画画着一个戴着眼镜的学生,拿着笔,在灯光下对着眼前的一本书面露愁容。再仔细一看,那个学生手中的笔和两块镜片似乎变成了一个潜藏的“100”,这也引起我们的思考:一支笔加上两块厚厚的镜片,真的就等于10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们智慧的古人给我们的遗训,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这句话当成至理名言。但这群人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和老师。不幸的是,他们不但自己这么干,还把这种方法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们从此成了学习的机器。如有违命者,必打其屁股,扯其耳朵,再加之无穷无尽的训斥,直到他听话为止。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遭受了不幸,丧失了快乐的童年,只能抱残守缺,进入无聊的中年。
  是呀!现在的父母常常想孩子天天考100分,长大考上名牌大学.而且常常帮孩子补习这个,补习那个;上这个班,上那个班.
  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厌倦了,有些孩子因为怕父母补习,常常不敢回家了.
  父母常常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整整一天中三分之二补习,三分之一吃饭,睡觉.他们给孩子自由,不给孩子们休息的时间.
  孩子得不到休息,吃不消,睡不饱,天天沉浸在书之中. 比如:我的姐姐,她妈妈每学期报这个班,学那个课,弄得她不可开交,不知如何是好.
  更加不幸的,是这种状况难以改变。当年,吴敬梓的一部《儒林外史》痛批科举考试,到今天仍然掷地有声,可骂过后的几百年,科举考试依然盛行。中国竞争太多,不通过高考这样淘汰没办法维持平衡,虽然现在实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可还是改不了骨子里的“应试教育”。
  目前,我们只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了,不只是不幸,而且是悲哀,所有中国孩子的悲哀,为了考试,也只能牺牲自由和快乐了。

  我想对那些不给孩子自由空间的父母们说:"亲爱的父母们,我知道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好.但是,你们不能控制孩子们休息的时间呀!"

成绩100这部漫画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这幅漫画画的是在一个夜晚,一位年纪与我们相仿的小学生在写作业.他一手紧握着书,一手夹着笔.瞧!它正皱着眉头思考书上的难题呢!

在他书桌的正中央,摆着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作业本.左上角还摆着一本砖头般厚的字典.哎,整天都在写作业,难怪会带上一副这么厚的眼镜.嘿,真巧!他手上夹着的那支笔和鼻梁上的眼镜正好组成一个“100分”.再看看,这位学生的头发和手指甲都很长了,可能是没时间剪吧.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才让孩子们终日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让孩子们透气,使得他们都快窒息了。就是为了好成绩,许多人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睡不好,不开心。。

扩展资料:

成绩100是漫画家丁聪所做。

丁聪(1916-2009),1916年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作品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

参考资料:丁聪--百度百科

著名漫画家丁聪的《成绩100》包含了什么含义?

同学,你放错分类了......
看到著名漫画家丁聪画的《成绩100》,真恨不得跟他道几百声谢,因为他用一幅漫画,帮我们说出了心里一直想说的话.
这幅漫画画的是在一个夜晚,一位年纪与我们相仿的小学生在写作业.他一手紧握着书,一手夹着笔.瞧!它正皱着眉头思考书上的难题呢!在他书桌的正中央,摆着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作业本.左上角还摆着一本砖头般厚的字典.哎,整天都在写作业,难怪会带上一副这么厚的眼镜.嘿,真巧!他手上夹着的那支笔和鼻梁上的眼镜正好组成一个“100分”.再看看,这位学生的头发和手指甲都很长了,可能是没时间剪吧.
看着这幅漫画,画上的场景似曾相识.对了,这不就是一位位学生的写照吗?你瞧,在一个个兴趣班的门前,家长们的车把路都堵住了,一位位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不情愿地走进兴趣班里上课.顿时,兴趣班里有的传出宏亮的读书声;有的穿出悠悠的琴声;有的传出老师的讲课声.看看补习班,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涌了出来,手里还抱着一叠试卷,那都是拿回家做的.而不用上兴趣班和补习班的学生,在家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你瞧,一位学生做完了功课,正准备打开电视机一饱眼福,却被爸爸妈妈拉去做早已准备好的练习题.周末本应是我们休息、玩耍的时间,为什么家长们却把这美好的时光安排地像上学一样呢?
http://zuoye.baidu.com/【和谐】question/e63e053f5a680f04f03871105ceb2e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