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引漳十二渠的介绍,引漳十二渠「科普」和引漳十二渠答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醉花荫下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引漳十二渠主要写了什么

引漳十二渠主要写的内容如下:

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在魏邺地南(今河北岳城水库坝下)。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

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省安阳市北)。至今安阳县高穴村还有邺渠,闸门的遗迹。

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是与芍陂,刊沟,龙首渠,都江堰,郑白渠,瓠子堵口,鸿隙陂,浮山堰,赤山湖,破冈渎,松花坝,练湖,鉴湖,宁夏古灌渠,永济渠,相思埭,它山堰,戾陵堰等渠系齐名的水利工程。

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

漳水浑浊有很多泥沙,可以灌溉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而富庶起来。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末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十二堰从此改名天井堰。

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在西门豹后约 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田。《汉书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记》有矛盾。后人调和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起又开。

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天井堰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也称万金渠。渠首在现今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

隋代(公元581~公元618年),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安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国家在漳河上动工修建岳城水库,安阳市随后开挖漳南总干渠,引库水建成大型灌区--漳南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达120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引漳十二渠的介绍

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省安阳市北)1。

西门豹渠的引漳十二渠

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在魏邺地南(今河北岳城水库坝下)。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省安阳市北)。至今安阳县高穴村还有邺渠、闸门的遗迹。
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是与芍陂、刊沟、龙首渠、都江堰、郑白渠、灵渠、金堤、汴渠、鸿沟、瓠子堵口、鸿隙陂、浮山堰、赤山湖、破冈渎、松花坝、练湖、鉴湖、宁夏古灌渠、永济渠、相思埭、它山堰、戾陵堰等渠系齐名的水利工程。
引漳十二渠灌区在漳河以南。《史记》等古籍记为战国魏文侯时邺(治今临西南四十里的邺镇)令西门豹创建(公元前422年)。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今岳城水库坝下),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多泥沙,可以落淤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富庶起来,东汉末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十二堰称为十二登,改名开井堰。 《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在西门豹后约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田。《汉书.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 记》有矛盾。后人调和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起又开。东魏天平二年(535)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变称万金渠。渠首在今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 隋唐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建漳南、民有两渠灌田数百万亩(1976年达339.3万亩),代替了古灌渠。古老的漳河焕发了青春。

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是谁

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是西门豹。

古代最先采用引漳灌邺方法的人是西门豹。魏文侯时他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历史治水名人。曾立下赫赫功勋。初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一带)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引漳灌邺简介

引漳灌邺其实说的是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发生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

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引漳十二渠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磴”就是高度不同的阶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12道拦水坝,每一道拦水坝都向外引出一条渠。清代、民国还有过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的人是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

古代最先采用引漳灌邺方法的人是西门豹。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这表明司马迁认为引水渠为西门豹所凿。而《吕氏春秋·乐成》认为,该渠为魏襄王时(约在西门豹后100年)邺令史起所建。《汉书·沟洫志》亦采用此说。

经考证,后人一般认为“西门豹溉其前,史起灌其后”。意思就是引漳十二渠工程,是在郑国渠、都江堰之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他曾惩治地方恶霸势力,颁布律令,禁止巫风,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引漳灌邺介绍

引漳灌邺其实说的是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发生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

西门豹的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磴”就是高度不同的阶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12道拦水坝,这就是“磴流十二”。每一道拦水坝都向外引出一条渠,所以说是“同源异口”。据记载,每个磴相距300步,连续分布在二十里的河段上。

引漳十二渠主要写了什么阅读理解

农田灌溉。引漳十二渠是中国古代有明确记载的大型渠系引水灌溉工程。并且该工程主要写了农田灌溉阅读理解的,并且该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使得邺城民富兵强吗?

西门豹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使得邺城民富兵强。

西门豹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西门豹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扩展资料

引漳十二渠的修建和意义:

漳水渠引水的渠首工程在今丰乐镇以西至上七垣之间的河段上。这里河岸土质坚硬,河床稳定。引水口设在这里,一方面使得工程稳定,一方面由于居高临下,便于引流。由于河床较陡,引水渠采取“同流异口”的方式,即在12个渠口上同时引用漳河水灌溉。

引漳十二渠采用多渠口引水既易于施工和日常的维护,还可以满足用于灌溉的需求,轮流疏浚开展清淤工作。由于当时修建了12个渠口,后人便将此工程称为“引漳十二渠”。

引漳十二渠的修建,给邺地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变化。邺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原来十分差,土地贫瘠,特别是漳水下游的低洼地区,由于长期河水泛滥,形成了大片的盐碱地。当时的史籍记载,邺地的亩产量只及魏国其他地区亩产量的一半。引漳十二渠建成后,使得邺地“成为膏腴”,“亩收一钟”,产量大大提高了。司马迁因此总结说邺地:“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富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引漳十二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门豹治邺

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是谁

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是:西门豹。
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历史治水名人。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5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

西门豹治邺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传说

西门豹是真实的历史,但故事中加以美化成分

西门豹
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西门豹简介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就微服私访,见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才知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魏国邺郡屡遭水患。女巫勾结群臣,假借河伯娶妇,榨取民财,百姓困苦不堪。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遂颁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十二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引漳十二渠,以漳河为水源,始建于战国前期,比李冰所筑的“都江堰”还早160多年,是我国见诸文字记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引水渠系统工程。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战国初年第一个大型引水渠系统。本文通过西门豹在邺县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两件事,宣扬了无神论的思想,歌颂了西门豹在政治的远见,与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智谋、勇敢和治理邺县的历史功绩

禇少孙

《史记·滑稽列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作者:褚少孙,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号先生,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司马迁死后,《史记》有些篇散失了,据班固说是“十篇缺,有录无书”。褚少孙作了补充、修葺的工作。明人辑有《褚先生集》。少孙早年与山阳县的张长安,东平县的唐长宾等人求教汉朝大儒王式。王式要他凡事不能光靠朗讲,而要回之多加润色,少孙课颂老师教诲,遵此认真研究学问,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文章不同凡响。
成帝年间,少孙与张长安,唐长宾等三人同应博士殿试选,即有提问,对答如流,三人均升博士,故《鲁诗》中有唐、褚、张之说。少孙甚爱《史记》,尤其爱读史书列传。美中不足的是司马迁死时,《史记》尚缺十篇未写完。少孙就拜访学识渊博的名流、谈古论今的学士,费尽周折,得到前朝《封册书》,历尽艰辛补缀了《史记》之缺,补写的有《景纪》《武纪》《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