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我们是认真的更是专业的,2021-11-09如何让我们变得更专业??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你的需要正好是我的专业。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几番春暮」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2021-11-09如何让我们变得更专业?

说实话,我是一个很不专业的老师。尽管经常吹牛皮,自我反思后,距离专业老师自己还差的很远。

要讲普通话。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然而我就是分不清阴阳上去四个音调,一用普通话就结结巴巴说不成。再有就是上不了台面。当年,我为了考取普通话证书,买了三次书,两次录音带,先后考了三次,两次都是二级乙等,最后才拿到二级甲等。这些年,对自己要求放松了,又打回原型。一开口说话还是土洋结合,有人说,请讲普通话,我立马就如“邯郸学步”一样不会讲话了。

这是为什么?源于自我要求的降低。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加强练习,这是职业语言,必须规范。

从不会讲课,害怕讲课到喜欢课堂。

说起不会讲课,别人可能会笑话,你做了半辈子老师居然不会讲课?我真的不会讲课,并且是越来越感觉自己不敢讲课。以前,上课前,随手翻看两页,或者是边走边翻书,到教室就开始讲。以前真是“无知才无畏”。

如今,把教材反复看了三四遍,许多地方还是拿捏不准,有时候是对学情不了解,有时候是准备不充分,上课前总忐忑不安。

任何事情都需要刻意练习,特别是讲微型课,不练习永远都是不自然的。有老师反映,在职称答辩时,两条腿不由自主的发抖,面对评委的提问半天缓不过神来,不明白评委老师的问题指向是什么,这些不仅仅是心理素质的原因,还源于对教材的分析缺乏高度。

对教材的分析要深入。

为什么说对教材的分析高度不够呢?有一次教研会,杨建章主任提出,数学书上的习题、练习题、试一试是有区别的,老师要知道教材编者的意图。

试一试,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归纳方法的。

练习题,是通过强化练习,巩固所学的方法和解题能力。

习题,是在练习题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迁移能力。从中归纳一类题的解题思路。

所以,我们备课要从学生的角度、编者的角度、作者的角度思考,让自己站在这三个角度思考教材的编排,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

要全面梳理教材的编排体系,熟悉各个学段的训练重点。如今推行大单元备课,就是考验我们对教材的解读能力,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个知识点以前在几年级学过,学生存在什么疑惑,还要知道将来有什么用。

弥补教育理论缺乏的短板。

这次学习,一位专家问,谁有数学课程标准?五十个人,只有19人举手。专家很诧异,没有课标你们怎么上课的?我也是上班很多年才知道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如今2021版课标正在修订中,明年就要全面推行,教材在2023年再此修订,我们的确需要认真解读学习课程标准。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问着问着学生就学会了,一节课后,学生哭着不想下课,不想让吴老师走,这才短短的四十分钟啊,为什么学生如此眷恋?因为吴老师懂学生,知道做错题答错题的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还知道如何帮助他厘清思路。

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理论,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名师的课堂为何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原因在于对各种情况有了充分的预设

别让假学习泛滥。

国家每年都要利用假期搞教师网络研修,有朋友在同学群里上传了一天就可以快速完成学习的方法,很快大家都学会了,完成了学习。我也经常钻研这样的方法,还免费传授给同行。2017年我参加职称答辩,评委老师问我,十九大精神是什么?我一下子懵圈了,前两天政治学习,学校请了党校的老师做了专题报告,我那时忙于准备职称的材料,根本就没有听。好在有天晚上,一个在政府工作的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学习十九大会议的图片,我问他:究竟什么是十九大精神?同学就给我讲了一下。我只记住了三点,就在答辩的时候说了一下。

平时的继续教育、网络研修有用吗?就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件事了。不用心,再好的培训都无济于事。这次省培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课堂管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为老师要善于学习。没有哪一项工作做的人是专业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专业。孟津平乐张盘学校的足球,获得河南省亚军,教练员只是普通的体育教师,为了让自己变得专业自己每天都在查阅资料上网学习。

让自己变得专业,也为了使我们保持一份职业尊严。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吗?

大学是我们把握自己命运的一个起点,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也是我们改变自己的一条途径。对于这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把握机会,认真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呢?

大学的学习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大量的的基础理论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我们培养各种能力。所以我们除了要认真对待书本知识之外,还必须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重中之重的能力。从中学晋升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

首先需要的是态度的转变,我们步入大学的校园,你就必须学会从被动转向主动。在大学里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未来,所以你必要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需要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积极主动首先就要为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

其次,培养自学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我中学时候就听老师讲过:“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上大学前,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步入大学以后,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我们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走上工作岗位后,这样的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这知识更新越来越频繁的社会,学会如何学习其实会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再次,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整合资料。这样,你就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有个整体的把握,明白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时间分配更加合理,利用率更高。时间表的制定要科学,不同时间学习不同的科目有着奇妙的规律的,这点可以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时间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整合资料,对于把希望放在最后两周的人来说犹未重要。其实整合资料是有技巧的,这也就涉及到了一个人要学习掌握的交际能力。大学里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有些资料,这个时候,找你觉得可以依托的同学,然后把你的资料给他传阅,或者询问他是否需要。他拿到了你的资料,信任了你,过不了多久,他必定就和你联系,他把他新得到的资料分享给了你。这样一步步的积累,你就会发现你将成为一个拥有多种资源的人。

总之一定要好好珍惜在大学点点滴滴的学习时光,为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好好努力,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更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