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有一个假想的朋友正常吗,孩子想象了一个朋友出来我该怎么办呢??和列假来几天是正常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光着脚丫子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幻想的朋友这正常吗

挺正常的你应该是一直想有个这样的朋友 但在生活中一直没有遇到你就一直在幻想

孩子有“想象的好朋友”到底是好是坏?

二胎政策在近几年的中国逐渐推行开来,这使得许多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告别独生子女的状况,拥有自己的弟弟妹妹。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城市化高速发展也让这些孩子在小的时候缺少玩伴,变得孤独。这个时候,有些内向,孤独的孩子身边,就会出现“想象中的好朋友”(Imaginary friend)。

很多孩子都有过“想象中的好朋友”,这样的情况多发生在孩子3,4岁的时候,随着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增强,想象中的朋友会慢慢淡出他的世界。 孩子在脑中创造出一个或多个假想的朋友陪着他玩耍,聊天,这和孩子与玩具成为朋友的感觉差不多,只是这个“朋友”是完全看不见摸不着的。

即便如此,孩子“想象中的朋友”还是会困扰不少家长,这种困扰,更多的是一种内疚感。很多家长检讨自己,孩子看似幼稚又奇怪的行为,其实是他们没有花时间陪孩子造成的,这种想法令他们感到不安,担心孩子会因此缺乏关爱,变得孤独封闭,只愿待在脑中的世界,拒绝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

那么,“想象中的好朋友”到底是好是坏?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作为父母不必对此感到焦虑和自责,这种情况并不是一件坏事。 换一个角度来看,孩子可以和自己玩耍其实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孤独感。 有些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生活,认为这是陪伴的最好时机,因此大量地组织并参与进孩子的童年活动中,这种做法容易适得其反。 在他们最有丰富想象力的时候,过度参与往往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思考的机会,变得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 这位“想象中的好朋友”,并不会让孩子在未来出现社交障碍,它有时还能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与“想象朋友”的交流,可以看作是对未来社交的练习。 很多孩子内心中或多或少对“想象中的好朋友”都有一定的意识,有些孩子也可以分辨出真实和虚假的存在。假象朋友的出现,对于孩子当下来说,一定是有特别意义的,孩子的经历可能会告诉他需要这样一个朋友的存在,来缓解心中的孤单痛苦。举一些例子,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遇到父母离异的情况,他可以和“假想的朋友”聊天,将心里话排解出来;或者孩子被欺负,这位“想象中的朋友”也是对孩子很好的宽慰,同时减少他内心产生的压力。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眼中“想象的朋友”,一定不要强行破坏他的幻想,告诉他这是虚假的。相反地,这是你与孩子内心沟通的绝佳机会。 孩子在小的时候,还没有掌握好与父母交流的方式,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内心的活动该如何表述出来,通过“想象的朋友”,你可以感知孩子的想法,陪他一起成长。问问他的“好朋友”最近好吗?今天在一起做了什么事?遇到事情,可以问问孩子:“你的好朋友怎么看?他为什么这么觉得?”等等方式来与他的世界保持同步,保持沟通。

有些时候,孩子会搬出“想象中的好朋友”来和自己一起对抗家长的一些决定。比如当你希望他乖乖在家的时候,他就会告诉你,他的朋友想要出去玩;或是你需要他吃有营养但不好吃的食物时,他又会说,他的朋友不爱吃,他也不想吃。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批评孩子无理取闹,可以告诉他说:“你的朋友刚刚悄悄告诉我,他想要在在家听你读故事书,你想不想给他讲故事呢?”或者:“你的好朋友听到吃这个菜会变得越来越高,他也好想吃呢,你要不要陪他一起吃,一起长高高呀?”类似这样的方式来给他建议。

其实, 在整个过程中,最忌讳的部分就是父母言行不统一, 哄孩子的时候,让孩子以为爸爸妈妈也认可这个“朋友”的存在,而生气的时候,又突然否定他的“朋友”。 孩子会感到困惑,也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这样一来,为了“保护”他“想象中的朋友”,他宁可封闭自己,和“朋友”独处,也不愿意再打开心扉。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正存在“泛灵心理”的孩子身上,所谓幼儿的泛灵心理就是孩子拟人化的心理,他们会在幼年时期对许多事物赋予生命和情感,比如毛绒玩具是会说话的;灯泡亮得太久会疼……如果在这个时候,以成人思维处理问题,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生命体,如果你把玩具扔了就相当于扼杀了生命,他们幼小的心灵很难承受。

因此,无论是孩子的“想象中的好朋友”还是“有生命的玩具朋友”,家长都应该妥善对待, 处理得当,孩子会通过这些“朋友”慢慢成长,在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后,渐渐告别这些陪他度过童年的伙伴;处理不得当,孩子很难对世界建立信任感,只会长期沉溺在自我的小世界里。

一个人喜欢在脑海里虚构出一些朋友,这正常吗?

正常啊,比如一些内向,或者受到伤害的人,他们因为往往以得到了,又失去,还不如没有的心情!去看待,其实很渴望拥有,却又害怕失去!长期以来就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以至于在脑海里虚构朋友,潜意识就形成了,是因为太缺乏爱,和孤独。

孩子经常凭空想象出朋友,是不是孩子精神出现了问题?

很多孩子在两到六岁的年纪里往往都会自己虚构一个小伙伴出来,这时候有些家长就开始担心长时间下去孩子会不会分不清楚现实和想象,会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会听到孩子有时候自己坐那边咕咕叨叨的不知道在说什么,这个时候他们很可能是在和自己看不见的小伙伴讲话。小孩子们很喜欢将自己的事情分享给这些虚拟伙伴们,甚至睡觉的时候也要匀出一个位置给他们。

其实家长们不要过度担心,这些虚拟的小伙伴们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正常健康的现象,家长们不需要过度担心。

孩子和自己虚拟伙伴相处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际关系相处的一种假想,当他们遇到困难或者焦虑的时候,这些假想伙伴可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减少孤独感。

其实孩子会有假想伙伴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孩子没有一起玩耍的伙伴。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课外时间又贡献给了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同龄人的陪伴,因此他们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伙伴跟自己玩。

其次可能是陌生环境给孩子带来孤独感,孩子为了排解这种感觉就想象出一个小伙伴陪伴自己熟悉陌生的环境。搬家,换新的学校了都会让孩子产生孤独感。

最后是孩子做错事了怕受到惩罚,贫空想象一个小伙伴来帮自己开脱。比如孩子不小心将桌上的花瓶打碎了,这个时候他怕受到来自父母的惩罚就会说是xx打碎的,不关自己的事。从而逃避来自父母的责怪。

我相信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假想伙伴都有点不知所措,其实父母们只要不反应过度就行,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尊重孩子的小伙伴,不要随意嘲笑。

家长还可以运用孩子的假想伙伴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向孩子询问这位伙伴的一些好的行为并让孩子向它学习,当然也不要过度强调,避免孩子厌烦。

另外父母要充分观察孩子与假想伙伴相处时的情况,当发现孩子对假想伙伴产生过度依赖情形出现的时候,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缓解这个情况。

家长们要多陪伴孩子,不要用上班忙当做借口,平时的关心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当孩子不孤独的时候,也就不会太多提及依赖自己的假象伙伴。

孩子想象了一个朋友出来我该怎么办呢?

虽说你没法促使孩子虚构一个朋友,但可以给他一段安静休息的时间和空间,来为这个想象中朋友的出现创造机会。想让孩子发挥自己想象力,凭空创造出一个朋友,首先让他觉得有一点儿无聊。所以家长把电视电脑游戏机通通关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虚构出一个同伴来的。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想象中的朋友,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够有创造力,这只是说明在没有人可以陪他的时候,他更愿意去做些别的事,比如堆积木,涂画册,等等。当孩子可以交朋友的时候,家长如果存在疑惑,可以在知子猫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