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张骞 读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出使西域的张骞怎么读?,大汉张骞怎么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出使西域的张骞怎么读?

张骞的读音是zhāng qiān,声母是zh和q,韵母是ang和an。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相关评价

张骞这次远征,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论,是没有完成。因为他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如从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成功。

自春秋以来,戎狄杂居泾渭之北。至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的广阔的西域,尚为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所未及。

张骞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自此,不仅现今中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张骞的“凿空”之功,是应充分肯定的。

张骞怎么读

张骞,读音:[ zhāng  qiān ] 

解析:张有两个读音[ zhāng ] 和[ zhàng ] ,用于姓时读:[ zhāng ] 。骞只有一个读音:[ qiān ] 。

张的基本解释:

1. 开,展开 :张开。

2. 商店开业 :开张。

3. 拉紧 :紧张。

4. 扩大,夸大 :夸张。

5. 放纵,无拘束 :乖张。

6. 料理,应酬 :张罗。

7. 惊惶,慌忙 :张惶失措。

8. 看,望 :张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 :一张纸。

11. 姓。

骞的基本解释:

1. 高举,飞起 :骞举。

2. 亏损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3. 古同“搴”,拔取。

4. 古同“褰”,揭起衣服。

扩展资料: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骞的本义:马腹病,指腹部亏损低陷。“闵子骞名损,或曰即左襄廿三传之闵子马。”——《史记·弟子传

白话文:闵子骞名声损害,有人说就是左襄公二十三传的闵子马。

张骞的读音

张骞的读音是:zhāng qiān。

zhāng:声母zh,韵母ang,声调一声;

qiān:声母q,韵母an,声调一声。

张骞,字子文,汉代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他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汉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

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扩展资料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随行人员100多人出使大月氏,欲与大月氏结盟夹攻匈奴,他们越过葱岭,途中虽为匈奴扣留,时间长达10余年,但始终没有屈服,后伺机逃脱,西经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中亚西尔河流域)到达大月氏。

此时,大月氏已臣服大夏,安居乐业,无意还击匈奴。张骞在大月氏留居一年多,见事不成,只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所俘获,直至匈奴发生内乱,才乘机逃出,返回长安。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历时13年,虽未竟使命,然而了解到了西域的风土人情,有“凿空”(开通道路)之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乌孙,目的是劝乌孙回河西故地,与汉共同抵抗匈奴,并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此行带领300多人,每人备马两匹,又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随行的还有许多副使,沿途分派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联络。

此行虽然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迁的目的,却于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数十人返抵长安。随后其副使也偕同大宛、康居等国大臣,陆续来到长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都没有达到直接目的,但却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丝绸之路张骞怎么读?

丝绸之路张骞:sīchóu zhīlù zhāng qiān

丝:声母是【s】,韵母是【ī】,声调是第一声。

绸:声母是【ch】,韵母是【óu】,声调是第二声。

之:声母是【zh】,韵母是【ī】,声调是第一声。

路:声母是【l】,韵母是【ù】,声调是第四声。

张:声母是【zh】,韵母是【āng】,声调是第一声。

骞:声母是【q】,韵母是【iān】,声调是第一声。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张骞的历史评价:

张骞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同时,也通过他的外交实践,第一次张扬起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交往的外交理念,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为中国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骞出使西域是途经大月氏,“大月氏”这三个字应该怎么读?

很多人认为"月氏"就是先秦时代的"阴戎"或"允姓戎"。古音"月"亦读作"乌",吴语(苏州)方言又将"月亮"读作"讹亮",闽浙方言则将"阴天"读作"乌天"。如是推来,"月氏"可是"乌氏"或"讹氏",而"阴戎"即是"乌戎"。从族名的语音比较来看,"兀者"是"月氏"最贴近的源音。我们也可推测,元代中亚地名"讹迹邗"[2],就是"月氏邗"或"兀者邗"。

关于张骞的资料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也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

扩展资料

张骞从长安出发的时候,整个世界东方与西方还相互隔绝,就在张骞到达中亚各国1100多年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双脚,才踏上中国的土地;而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开往东方的船队,在张骞出使西域1300多年之后,才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扬帆启程。

汉武帝开通通往西域各国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征讨匈奴,开拓大汉疆域。但战争结束了,被张骞带到西方的中国丝绸,却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宝黄金,也沿着这条闪烁着丝绸光芒的道路,涌进西汉首都长安。丝绸之路,一条由开拓者张骞走在最前面的万里通途,把古老中国和遥远的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

张骞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同时,也通过他的外交实践,第一次张扬起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交往的外交理念,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为中国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

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是谁

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是张骞。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丝绸之路开创的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