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换个人睡」消息,近日,伍迪艾伦谈英格玛伯格曼,如何用一句话概括一个名导演??引发热议,伍迪艾伦 伦敦三部曲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如何评价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

这是最喜欢的电影导演之一,也是世界级艺术大师。对法国新浪潮的导演甚至乃至整个欧洲的艺术电影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伯格曼的电影是任何一个电影人都想拍摄的,哪怕只是拍出其中一部。”伍迪艾伦将伯格曼放在了一个电影之上的高度。以前的一个老师给讲了一个段子:伯格曼在瑞典的电影届并没有那么的受欢迎,在他之后的瑞典电影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反对他的,认为伯格曼的电影过于深奥,没几个人看得懂,这种电影也没有意义,电影拍的简单让人懂就好了。”自己有一千种爱的理由,那么也可能会有一万种恨他的理由,就是艺术大师,哲学的电影家”,恨,就是故弄玄虚”故作深沉”。隐居法罗岛的他也许早已不在乎外界劈头盖脸的如何如何评价他,如何如何的夸,这个让人捉摸不透的老头子也许呆在法罗岛的日子并没有他电影里那么多沉思,冥想,也许有的只是阳光海滩海浪和小木屋。

如何用一句话概括一个名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伍迪艾伦说,他是一个天才,而我不是,天才是无法学习的,否则其魔术就能延续了。

  代表作品:《第七封印

黑泽明 科波拉说,如果能和一位大师一起拍电影,我宁愿当一个助理。这位大师就是黑泽明。

  代表作品:《七武士

希区柯克 特吕弗说,希区柯克属于另一个家族,也即卓别林、斯特劳亨、刘别谦的家族,他像他们一样,不满足于实施一种艺术,而是殚精竭虑地深化它,从中抽取出比制约小说更严格的规律。

  代表作品:《西北偏北

费德里科费里尼 卡尔维诺说,即使后来他的语汇倾向于矫饰,但费里尼从来没有放弃过与大众沟通的信念,至于他有计划的反智作风也从不稍减:费里尼的知识分子总是绝望的,在所有例子中,比较好的是在《八部半》中的上吊自尽,当情况失控,像《甜蜜生活》那样,则先把孩子杀掉以后举枪自戕。费里尼多次被归入巴洛克主义,是因为他不断强化摄影影像,想把漫画转为视觉。不过他脑中始终有一个像起跑点那样精准的表现法,又找到最具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形式。

  代表作品:《八部半》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伯格曼说,初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蓦然间,我感到自己伫立于房门前,却从未获得开门的钥匙。那是我一直渴望进入的房间,而他却能在其中自由漫步。我感到鼓舞和激励:终于有人展现了我长久以来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体现的境界。对我来说,塔可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忠实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同镜像、如同梦境。

  代表作品:《伊万的童年》

善意的背叛的编剧简介

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是宫廷牧师之子。先在业余剧团、后在哥特堡、赫尔辛堡以及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戏剧导演。是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者电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当地时间2007年7月30日(周一)在他的最后定居地法罗去世,享年89岁。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读书期间,经常参加戏剧小组或戏剧团体的活动。1944年离校到南方哈辛堡市立剧院任专职导演。1944年他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苦闷》(HETS FRENZY),1945年执导了第一部影片Crisis《危机》。此后又接连执导了Skepp till India land (《开往印度的船》,1947)、Fingelse (《监狱》,又名《魔鬼的宠儿》,1949)、Tirst (《渴望》,1949)等片,《不良少女莫妮卡》则使他闻名全球。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创作过50多部作品,其中《处女泉》、《杯中黑影》、《呼喊与细语》和《芬妮与亚历山大》于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后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术师》、《处女泉》和《杯中黑影》则让他在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等欧洲三大电影节各有斩获。  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奇异构思对当代很多导演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国“新浪潮”导演吕克·戈达尔和美国黑色幽默大师伍迪·艾伦。伍迪·艾伦在祝贺伯格曼70岁寿辰时这样说,“自从电影被发明出来之后,英格玛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