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光明行教学视频,和光明行很像的二胡曲是什么名字?和光明行第四段教学视频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他he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光明行很像的二胡曲是什么名字

是《病中吟》。因为:《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刘天华,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

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而率先进行国乐改革的一代宗师,1927年成立了“国乐改进

社”。他吸收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某些长处,将二胡从伴奏乐器上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

院校的专业教学。
他一生创作了《良宵》《空山鸟语》《病中吟》等十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光明行》具有进行曲风格,全曲充满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对光明未来的信心。

谁是《光明行》的作者?

《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的作品。
刘天华 (1895~1932) 江苏江阴人。原名寿椿。刘半农之弟。

刘天华对中国音乐的贡献主要在民族器乐创作上。他共创作有7首二胡乐曲,47首二胡练习曲,3首琵琶乐曲,15首琵琶练习曲。他将二胡这件中国最普及的民族乐器从伴奏地位上升到独奏地位。并且将这件乐器纳入高等院校教学之中,设立二胡专业,为二胡在我国民族器乐中的地位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的二胡曲有《病中吟》、《月夜》、《悲歌》、《良宵》、(《除夜小唱》)、《闲居吟》、《空山鸟语》、《江明行》、《烛影摇红》、《苦闷之讴》等。

急需光明行阅读答案

14.在“我”与女孩的偶遇中,她为“我”做了哪些事?(4分)
答案:撑伞遮雨,牵手同行,谎称叔叔能治好“我”的眼病,为“我”拉二胡曲《光明行》鼓励“我”。
15.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答案:动作,意思是摆脱不开,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孩帮助“我”的坚定执着,同时也写出“我”内心的烦躁。
16.选文第9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答案:环境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我”逐渐平静的心情。
17、请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答案: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枙子花洁白、灿烂的特点。
18.阅读选文,请简要概括女孩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善良(有爱心、友善)、纯洁、善解人意、温柔。
19.选文第26段(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本文来自娆雪教学网
答案:表达了“我”对女孩的感激,没找到女孩的伤心和遗憾,感受到光明的幸福,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感动。
20.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既指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也指女孩对“我”的帮助让“我”坚强自信,重新获得光明,“我”也由此感到人间真情如阳光般光明美好。

光明行 是谁写的

刘天华,光明行

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

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

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习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军鼓似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片段 1) 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如歌。先在G调上用内弦演奏出现,而在D大调上重复主题时,则移至外弦演奏,这样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乐曲由一种内在的、被抑制的热情,发展为更加开朗和富于自信心的新的音乐形象。第三段将 2 32 1 2 3 1这一富有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模进、移调,作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尾声中,利用颤弓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且加以扩展;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刘天华对二胡做出了哪些贡献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
上述名曲除了《病中吟》是1918年创作并流传的外,其余都是在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3所大学教授二胡、琵琶期间,以及1927年8月,在蔡元培、萧友梅、赵元任等人支持下创办“国乐改进社”之后,或创作、或修改定稿后得以广为流传的,至今仍是每个二胡学习者的必修习经典。

刘天华哪些作品?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

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

扩展资料

刘天华简介及代表作

刘天华(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原名刘寿椿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

器乐曲《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当时国内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五四”对中国知识分子及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就音乐而言,当时黄色音乐泛滥,靡靡之音流行。

主张“真正的音乐”的刘天华此时创作的一曲《光明行》,使中外一些对传统民乐有偏见的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从而有利地驳斥了那些认为二胡乐曲只能表现缠绵无力情绪的论调,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天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