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哀乐中年电影解说,《哀乐中年》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哀乐中年是什么意思。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夏花依旧※」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哀乐中年》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电影《哀乐中年》由文华影片公司于1949年摄制。主要剧情是: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妻子去世之后未再续弦,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虽然孝顺,但却只想把父亲当成宠物养起来,而缺乏对情感心灵的真正体贴。


父亲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陈绍常意志坚定,终于开放了爱情和生命的二度梅。该片是桑弧导演的巅峰之作,是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深度和艺术力量的优秀影片;一部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


敏华突然前来叩见,谋求职业。绍常同情她的遭遇,便留她在校任教。此时,绍常的孩子也都成人。长子建 中在一家银行供职,与银行经理的女儿结婚,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他力劝绍常退休,在家颐养晚年。


绍常被勉强说服而向学校提出辞呈,并推荐敏华继任校长,并请亲家捐款给学校并担任学校的董事长。绍常赋闲在家,孩子们成家后,与他往来日疏。只有敏华,为了工作常来和他谈心,她深知他的事业心很强,生命力也还旺盛,应该工作。经敏华热情、诚挚的邀请,绍常又回到学校。

怎么评价电影《哀乐中年》?

这是一部很大胆的电影,因为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老少配的故事,再考虑到电影制作发行的时间是1949年,就不由得让人感叹了。

《哀乐中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人到中年的鳏夫陈绍常和挚友的女儿敏华相恋结婚的故事,而他的恋人敏华的年龄正和他的子女一样,可想而知,这段感情要经受多么大的压力,但是他们竟然坚持了下去,并且脱离家庭,夫妻两个还创办了学校,生下了一个宝宝。

我想这样的剧情可能现在的电视剧都不敢拍了吧,但是当时就拍摄了,而且镜头语言很成熟,也很幽默,对于社会上的成见也有着辛辣的讽刺。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人生不是只有青年和老年,还有需要关注的中年。

非常佩服那个时候的导演,非常佩服这部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 哀乐中年

电影《哀乐中年》由文华影片公司于1949年摄制。主要剧情是: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妻子去世之后未再续弦,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虽然孝顺,但却只想把父亲当成宠物养起来,而缺乏对情感心灵的真正体贴。父亲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陈绍常意志坚定,终于开放了爱情和生命的二度梅。该片是桑弧导演的巅峰之作,是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深度和艺术力量的优秀影片;一部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

  • 中文名

  • 哀乐中年

  • 外文名

  • Miserable at Middle Age

  • 出品时间

  • 1949年

  • 出品公司

  • 文华影片公司

  • 制片地区

  • 中国大陆

  • 导    演

  • 桑弧

  • 编    剧

  • 桑弧

  • 类    型

  • 剧情

  • 主    演

  • 石挥,朱嘉琛,沈扬,李浣青,韩非

  • 片    长

  • 104分钟

  • 上映时间

  • 1949年

  • 对白语言

  • 汉语普通话

  • 色    彩

  • 黑白

  • imdb编码

  • tt1580409

  • 混    音

  • 单声道

哀乐中年什么意思

  这出自是古代成语典故,也叫哀感中年,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后有“哀感中年”之语,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也有人写为“哀乐中年”。
有人以这为题拍了电影,文华影片公司于1949年摄制了电影《哀乐中年》,讲述中年困境。

哀乐中年的电影剧情

陈绍常创办小学多年,自任校长。其妻英年早逝,留下三个孩子赖他照料 。别人每每劝他续弦,但他目睹挚友刘之权的女儿敏华备受后母虐待之苦,便打消了续娶之念。后来,刘之权全家迁居外地,多年音讯杳然。
某日,敏华突然前来叩见,谋求职业。绍常同情她的遭遇,便留她在校任教。此时,绍常的孩子也都成人。长子建 中在一家银行供职,与银行经理的女儿结婚,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他力劝绍常退休,在家颐养晚年。绍常被勉强说服而向学校提出辞呈,并推荐敏华继任校长。建中为了表示支持,恳请岳父捐款给学校并担任学校的董事长。绍常赋闲在家,孩子们成家后,与他往来日疏。只有敏华,为了工作常来和他谈心,她深知他的事业心很强,生命力也还旺盛,应该工作。经敏华热情、诚挚的邀请,绍常又回到学校。
不久,学校里一个同事托他向敏华求婚,他忽然感到一种异样的心情,开始觉察到自己已爱上敏华。同时,他发现敏华也一直爱着他。于是,他告诉建中,自己准备结婚,却遭到建中与家里所有人的坚决反对。 建中并宣称,他代表岳父以学校董事长的名义,将敏华撤职。绍常为维护他和敏华的感情,也毅然离开学校。他俩结婚后,共同创办另一所小学。 在新学校开学之日,也正是敏华的婴儿呱呱坠地之时,他们都感到“生命无处不在”的喜悦。

结合电影《太太万岁》和《哀乐中年》分析比较桑弧和张爱玲创作风格的异同

《太太万岁》是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哀乐中年》是桑弧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其实还是张爱玲执笔写的)。桑弧——张爱玲式的影片都属于都市轻喜剧,都意在关注凡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对比之下,桑弧在讥刺中总还包含着对温情的渴望,对善和美的肯定和追求,而张爱玲则表现出一种洞悉世态炎凉的冷幽默,因此,共同的喜剧风格包裹着的,是两人不同的人生观。
P.S.所以俩人最后没在一起(⑉꒦ິ^꒦ິ⑉)

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早期著名电影演员石挥的演艺生涯和他的代表作吗?

石挥: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

石毓涛别名:石挥国籍:中国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57年职业:电影、话剧演员 电影导演经纪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代表作品:《我这一辈子》《家》《大雷雨》《云南起义》《福尔摩斯》主要成就:1942年石挥被评为“话剧皇帝”。
1979年授予中国电影世纪男演员奖
  石挥(石毓涛),"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家第二门正廉堂后代,生于杨柳青,出生后不久随父母迁居北京。以后在北京师大附小毕业又断续上了两年初中,后因其父失业生活困难,15岁时就独立谋生了,先后卖过报,在牙科诊所做过学徒,当过北宁路列车服务员,真光电影院小卖部会计等。1940年赴上海,后经幼时同学董世雄(影星蓝马)介绍,参加了“明日剧团”,曾来天津演出。几经磨练,演技逐渐提高,由配角到主角。在四十年代初,参演了30多个剧目,无论正面、反面、青年、老年、喜剧、悲剧,各种角色他都能驾驭自如,特别是他饰演的《正气歌》中的文天祥,《大马戏团》中的慕蓉天锡,《秋海棠》中的秋海棠,更是令人叫绝。因此,1942年石挥被报刊与观众舆论评为“话剧皇帝”。  ”。
参与影片:   情长谊深 (1957)   宋景诗 (1955)   天仙配 (1955)   鸡毛信 (1954)   美国之窗 (1952)   关连长 (1951)   姊姊妹妹站起来(1951)   腐蚀 (1950)   太平春 (1950)   我这一辈子 (1950)   哀乐中年 (1949)
母亲(1949)   艳阳天(1948) (1948)   夜店 (1948)   假凤虚凰 (1947)   太太万岁 (1947)   乱世风光 (1941)   世界儿女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