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甲午大海战模型,电影甲午大海战中的军舰是真的吗??和甲午大海战感悟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怅然若失的我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甲午大海战电影中的战舰是真的还是模型?大约多少钱造的(电影中的定远舰,不是清朝的)可以开炮吗?

“定远”是使用威海港停泊的那艘按照1比1比例复制的“定远”纪念舰拍摄的,其余战舰用的都是大比例模型。可能是考虑到运输问题,其中八艘“军舰”都做得和火车车厢差不多大。 定远打炮估计还有一点可能性,但实战肯定不行,其它的就根本不可能了。
至于投资,宣传上说是6000万人民币,不过据冯小宁自己说,实际投资没宣传得那么高...

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的战舰是什么改造的?

部分是模型,部分是用旧船改造的

当时用了“威景运8”“威景运9”这两艘退役的就穿做了改造
同时在威海的定远舰1:1模型上拍了不少场景,合起来的

但总体上远不如昔日老美拍摄的《虎虎虎,偷袭珍珠港

电影《甲午大海战》怎么拍的?

《1894·甲午大海战》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制作发行,总投资1亿3千万元。由著名导演冯小宁执导,陆毅、龚洁等一线当红明星参与演出。该片的拍摄可分为实景拍摄、模型拍摄以及电脑特效。实景拍摄的一部分是在威海海事局按照1∶1比例复制的“致远”舰展览馆上拍摄的;另一部分就是在退役的军舰上拍摄,如:开炮的场景。但这里穿帮太大,因为那时根本没有此种炮塔和呈楼梯式样布置的舰炮,这显然是一艘二战时期的旧军舰。关于海战则是在长寿湖拍摄的,主要是运用了大比例的2艘军舰模型来进行拍摄,然后经过后期的电脑特效处理。内容包括《邓世昌告别妻儿》、《军舰对战》、《军犬在海战中营救邓世昌》等画面。并且,从宣传片上来看,模型的拍摄手法和电脑的后期处理不是很好,往复的画面很多······

电影甲午大海战中的军舰是真的吗?

是真的

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中,有哪些是和历史不符的情

片中多数军舰的模型或涂装都有错误
英国人居然用拼音念东乡平八郎的名字
海战中扬威和广乙都不是直接被日军击沉的(扬威重伤后被逃跑的济远误撞沉没,广乙重伤后由舰上官兵自行焚毁)
高升舰是被浪速用舰炮击沉,片中是吉野用鱼雷击沉
黄海海战后面平远,广丙,镇南,镇中都来支援了,然而片中只字未提
定远是先于来远,宝筏,威远中雷的,片中是在三者后面
日本皇宫内的地图居然是大清在中央,还标的简体字
另外就是特效太假了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导演是冯小宁。
观影归来,我心里有一股敬佩感油然而生。这部影片描述了19世纪后期,慈禧太后掌权,国家落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带领全体将士,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了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铁甲舰大决战。中方英勇反击,可却还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屈辱的一页。
看完这部电影,我非常敬佩这些名族英雄。就像邓世昌,他誓与舰同沉,舰沉时,他明明可以上岸却不愿上岸,表明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可他的爱犬--太阳,却舍不得他的主人,便跳入大海中去救邓世昌,可他还是不愿上岸。于是,邓世昌狠狠心把爱犬一同带入海中。我看到这一幕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场景令人十分感动!
我敬佩英雄,同样也憎恨小人。那些日本人甚是可恶,想方设法占领中国的领土。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可是,日本还想抢我们的钓鱼岛,他们难道还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一百多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时代吗?别再痴心妄想了!
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以邓世昌这些民族英雄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中日大海战

   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自己,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朝在其宣战诏书中指出朝鲜历来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是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出兵的,相反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理昭然”,令清朝忍无可忍,因此“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16]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宣战诏书中则针锋相对,声称“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声称其开战原因是“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表示其目的是“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宣扬帝国之荣光于中外”,日本的这些无理借口和诡辩之辞都充分体现了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补充今年甲午

甲午大海战简介

1867年,李鸿章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邓世昌来报考,一鸣惊人。1877年,邓世昌送同学们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号召朝野捐俸也购得了铁甲舰,伊藤博文还奉上了侵略的奏章。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刘步蟾、邓世昌等 “镇远”号、“致远”号将士出访日本,遭遇长崎事件,大战一触即发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自己无聊写的日志,觉得还可以就看着摘选吧,另外,你这种一点分都不给还想要原创的家伙,好比大街山的乞丐张口问人要一千块一样恶劣。)
  晚上看了《甲午大海战》的预告片,还有关于甲午战争的《军情解码》,重温了那段中华民族的滔天奇耻、旷烁大辱。
  想到那场悲惨的战争,两眼不时地泛着泪花,为牺牲的英雄而感动,为中华的浩劫而伤痛。
  真的很害怕甲午的惨剧会再次上演,虽然如今和平是主流,大街小巷都在看着温馨的家庭剧、爱情剧,但战争阴云却一直未散去。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丁汝昌战术指挥的重大失误,保守而一沉不变的战术在面对与时俱进的日本舰队时,是那么不堪一击。根本原因则是政府的腐朽以及战略思想的落后。
  政府的腐朽自不必提,战略思想的落后却很致命。中国一直信奉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处处摆着礼仪之邦的谦恭姿态,害怕邻居们哪怕一点点的误解。我认为这种思想是极其可悲且愚蠢的,完全是沽名钓誉。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话搁在几百年前的冷兵器时代,那是没有错的。你想先犯我,带领着大军前来攻打,我大关城门坚壁清野,你不一定能奈何我,我则可以从容的组织反击。
  但在热兵器时代,情况就变了。法西斯德国行那不义之举,有几个国家在师出有名后成功反击的?日本的胜利更是源于他们一直信奉着先下手为强的思想。可悲那清政府,在组建北洋海军之后,本可以轻松拿下日本,腐朽的王朝却从未考虑过,以至于养虎为患,终成大祸。而日本,将海军当做谋利的工具,扩张速度何其壮观。
  在21世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就是亡国的催命符!
  因为21世纪的海战比之甲午海战更要残酷血腥一万倍!这是个攻击手段远远超过防御手段的年代,一枚导弹就能报废一条军舰,胜负就在于谁准备充分,谁率先发动。战争的结果是其中一方片甲不留,另一方却毫发无损。老美四处撒播战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相比之,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被偷袭还能有一半的军舰得以返港是何等的幸运,而这种状况不可能出现在21世纪。
  真希望天朝能硬一把啊,把那个阻碍中国发展的绊脚石狠狠的砸碎,小日本得以自傲的不就是联合舰队那四十几条驱逐舰吗?咱们百枚导弹过去,爱国者能拦截几颗?
  这个时代,当是“人欲犯我,我先犯人,且致其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