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黑便士信演员表,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为什么叫做“ 黑便士”,是谁发明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黑便士邮票的故事

19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伦敦一个中学的校长罗兰·希尔正在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邮递员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姑娘。姑娘接过信,匆匆瞟了一眼,马上又把信还给了邮递员,不肯收下。希尔十分纳闷。邮递员走后,他好奇地问姑娘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诉他,信是她远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邮资昂贵,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过,她已从信封上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原来,他们约好在信封上作一种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暗记,这样,用不着看信的内容就互通音讯了。希尔深感邮政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决心进行改革。
那时,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除了国会议员享受免费邮寄信件的特权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邮资昂贵,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常发生。
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计算和创新后,罗兰·希尔提出了“降低邮资、统一收费标准、简化邮递手续”的思路。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观点为基础写成了一本题为《邮政改革:重要性及实用性》的小册子,呈递给当时的财政大臣,不料受到冷落。出于无奈,他只得将小册子修改后公开发表。他提出了三项建议:由寄信人在邮局付现金;通过对信封、信纸收费的办法统一邮资;使用“一片只够盖上邮戳即可的纸片,在其背面涂上粘液。这样,其持有者将纸片浸湿后,可将它帖在信封之上”。
这三项建议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种情况下,1839年8月,维多利亚女王签署法令,决定正式采纳希尔的建议,并调希尔进入财政部负责实施这一计划。1839年9月6日向全国公开征集“标签”(当时尚不叫邮票),在收到的2600多封应征图案中,5位作者的4份作品获奖。罗兰·希尔根据这4份作品,以威廉·维恩所作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的纪念章作原画,用绘画颜料画了两幅邮票画稿,交查尔斯和费雷德里克·希思父子雕刻,邮票由帕金斯·倍根公司承印,以黑色为基调,下方印有“一便士”字样,故称为“黑便士”.。下图是当时印制黑便士及蓝便士邮票的印刷机 。

求一部美国黑白电影的名字,讲一个男作家为了体验生活作素材当男保姆,搞笑类的

你想找的应该是这个列表里的好保姆,ctrl+f出来之后按照那个英文的电影名找一下试试  
引进剧目录
  1979年
巧入敌后 (南斯拉夫)
我们的过去 (菲律宾)
红与黑 (Red And The Black, The /1954)(法国)
1980年
教授道路 (巴基斯坦)
联系 (巴基斯坦)
娜拉 (Nora) (挪威)
鲁宾逊漂流记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The /1954)(墨西哥)
鸽子号 (Dove,The /1974) (英国/美国)
居里夫人 (Madame Curie) (5集, 英国)
大西洋底来的人(Man From The Atlantis, The /1977-1978)(美国)
加里森敢死队 (26集, 美国)
1981年
小法岱特 (法国)
古拉杜安 (巴基斯坦)
卡斯特桥市长 (Mayor Of Casterbridge, The /1978) (7集,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 /1974) (6集, 英国)
达尔文 (Voyage Of Charles Darwin, The /1978)(7集, 英国)
1982年
敌后金达莱 (朝鲜)
安娜.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 /1977) (10集, 英国)
坦凯什大尉 (12集, 匈牙利)
1983年
莱里的遭遇 (美国)
双城记 (Tale Of Two Cities, A) (4集, 英国)
1984年
亚瑟王 (King Arthur,The /1966) (8集, 英国)
爸爸 (4集, 民德)
阿信 (26集,日本)
1985年
男人和孩子 (捷克)
无边无岸 (孟加拉)
德黑兰’43年 (Tehran 43 /1980) (苏、法、瑞士)
音乐之声 (Sound Of Music, The /1965) (美国)
不走运的神枪手 (Unlucky Sharpshooter, The) (美国)
真主的花园 (Garden Of Allah, The /1936) (美国)
橄榄树公主 (Princess Of The Olive Tree) (美国)
丽贝卡/蝴蝶梦 (Rebecca /1940) (美国)
意乱情迷/爱德华大夫 (Spellbound) (美国)
不平静的村庄 (Intranquil Village, The) (美国)
汤姆.索亚历险记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The /1938)(美国)
珍妮的肖像 (Portrait Of Jenny, The) (美国)
我不能说再见 (I Can’t Say Good-bye) (美国)
死亡飞行 (Death Flight /1977) (美国)
两种爱 (Two Kinds Of Love) (美国)
陌生人之家 (Stranger’s Family, A) (美国)
小天使 (Our Little Girl /1935) (美国)
亮眼睛 (Bright Eyes /1934) (美国)
卷毛头 (Curly Top /1935) (美国)
一月上尉/小水手 (Captain January /1936) (美国)
小叛逆 (Little Rebel, The /1935) (美国)
小酒窝 (Dimples /1936) (美国)
小上校 (Little Colonel /1937) (美国)
小孤女 (Rebecca Of Sunnybrook Farm /1938) (美国)
小公主 (Little Princess, The /1939) (美国)
小歌手 (Poor Little Rich Girl /1936) (美国)
小特使 (Susannah Of The Mounties /1939) (美国)
小海蒂 (Heidi /1937) (美国)
开往慕尼黑的夜车 (Night Train To Munich /1940) (美国)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为什么叫做“ 黑便士”,是谁发明的?

  因邮票票面是黑色的,所以被人们成为“黑便士”。它的发明者叫罗兰·希尔,被后人称为“邮票之父”。

英国1840年5月6日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这枚邮票面值一便士,票面为黑色,上面印有英国女王的头像,被人们称为“ 黑色便士”。

1836年的一个夏天,邮车来到了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子。邮递员把一封信递给一名叫爱丽丝的小姐,并请她付五先令邮费。

可是,爱丽丝姑娘只用眼睛扫了一眼信封,就将信还给了邮递员:“对不起,先生,我没钱付邮费,这信我不能收,请您把信退回去吧。” 周围人都为爱丽丝感到惋惜。当时,收一封信在普通英格兰人看来是笔不小的开支,寄信人不必付费,邮资由收信人支付。

这时, 一位绅士仗义出手,掏出五先令递给邮递员,把信交给爱丽丝。让绅士惊讶的是,爱丽丝仍然没有接过那封信:“谢谢您!先生,这封信是我未婚夫汤姆寄的,他去伦敦找工作赚钱结婚。我等这封信已等了很长时间,但是现在这封信对我没有意义了。” 看着绅士不解的样子,爱丽丝解释道:“我很穷,付不起邮资。所以汤姆就在信封上做标记,按我们事先约好的,信封上的这个叉说明他现在很好,这个圈是说他找到工作了......”

热心的绅士听了爱丽丝姑娘的话,不禁为这种“揩油”行为感到羞耻,但对“囊中羞涩”的爱丽丝报以理解和同情。要知道当时,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除了国会议员享受免费邮寄信件的特权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邮资昂贵,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常发生。

一场风波已经过去,但这位绅士却决定为改革英国现行的邮政政策做点什么。于是经过认真思考,他向英国政府建议:减低和统一邮资,在英国境内凡重量在0.5盎司(14.175克)以下的信件,不论距离远近,一律收费1便士。另外,废除邮件与邮资已付的票据分家的邮寄操作方式,发行一种邮票,由发信人出钱购买,并将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据。

英国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在1840年5月6日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这枚邮票面值一便士,票面为黑色,上面印有英国女王的头像,被人们称为“ 黑色便士”。


黑便士的简史

“ 黑便士 ”邮票使邮政工作大大前进了一步,标志着世界近代邮政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黑便士 ” 是颜色和面值的合称。它采用黑色雕刻版印刷的无齿孔,不标国名,只有女王的肖像,当时世界上还无邮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邮票的国家,至今英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邮票上无国名的国家。图案上方有“ 邮资 ”(POSTAGE)字样,下方是表示面值的“ 一便士 ”(ONE PENNY)的字样,一便士为黑色的,-印张每行由12枚邮票组成,共20行,每张240枚。这是因为英国当时币制为1镑=20先令=240便士,一行12枚正好是一先令(12便士),一个全印张正好一英镑(如下图)。特别有趣的是邮票的下面两角都各有一个英文字母,同一行上的每枚邮票图案左下角的字母相同。第一行A,第二行是B,以下按字母顺序类推;在图案的右下角的字母则表示邮票印在张中的位置,从左向右按字母的顺序排列,如第一横排从左至右为AA、AB、AC直至AL,第二横排依次为BA、BB、BC、直至BL……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仿造。尽管1840年的邮票现存数量相当可观,但要复原原来的一个完整的印张却是非常困难的。由于邮票刚刚问世,人们还不大懂得邮票是什么,所以每整张“ 黑便士 ”的纸边上者印有说明文字:“ 每一枚邮票是一便士,每行十二枚售一先令,每全张售一英镑。把邮票贴在收信地址右上方,涂湿标签时,请勿擦掉背胶。 ”
此外,当时还发行了专门供政府官员用的黑便士,与上面的黑便士的区别就是将上边左右两角的“星星射线”图案改为了左上角为字母 “V”,右上角为字母 “R”(见下图), 而下边左右两角为“英文字母”不变。 黑便士面世九个月后,即1841年开始发行红便士邮票。改色的原因是因为黑色邮票上盖销黑色邮戳不易看清,有人将盖有黑色戳的邮票揭下来重复使用,于是就用同一版模将邮票印成棕红色的了。黑便士邮票几乎具备了现代邮票的所有特点,具有科学性和使用性,开创了邮票发行的纪元,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发行本国邮票。巴西是在英国后第一个发行邮票的国家,其第一张邮票是在1843年发行的,其后是瑞士。美国也在1847年发行了邮票。大约其后的十年间,几乎大多数国家有了自己的邮票,随后也开始了人们对集邮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