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是“第一人称”写作手法?,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是什么类型?,以及第一人称写文章 叫什么文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写小说时用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小说。

第一人称适用于想让人身临其境,或者是自述类的小说,比如说犯罪现场、尸检现场比较多的小说。

第三人称适合写场景设定比较大,信息比较多的小说。一般来说玄幻魔幻什么的适合这么写,因为设定特别多,一个人的视角解释起来好麻烦。

推荐第三人称吧,第一人称容易卡文,也容易交代不清。

什么是“第一人称”写作手法?

总结有以下好处:

1.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2.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

3.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

4.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5.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在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即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词语:

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或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发生种种关系,并对人物\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这种叙述方式常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但笔触所至,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

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我的老师》记的是真人真事,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蔡芸芝先生“慈爱”“公平”之心的敬仰。

故乡》是小说,文中的迅哥(“我”)有作者的影子,文章通过第一人称手法,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渴望。

由于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因而也为作者直接表达(或宣泄或流露)感情提供了方便。但它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文章是第一人称就是自传体小说吗?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方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有些校园爱情小说也是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整个故事,但故事并不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这种类型的小说就不是自传体小说咯。

文章叙述风格有哪些

文章叙述风格有:
1、第一人称叙事法 2、第三人称叙事法 3、顺叙法
4、倒叙法
5、插叙法
6、补叙法 7、分叙法
8、详叙法 9、略叙法 10、直接抒情法
11、间接抒情法
12、先叙后议法 13、先议后叙法 14、夹叙夹议法
15、以物为线索 16、以人为线索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19、写生法
20、转动法 21、剥笋法
22、拟人法 23、化动法 24、说明法
25、运用“五觉”法 26、借物抒情法 27、托物言志法
28、物品自述法
29、远眺近看法 30、内外结合法
31、移步换形法 32、说明介绍法 33、环境衬托法
34、彩笔描绘法 35、远近结合法
36、时序变换法
37、生长变化法 38、展开联想法 39、突出重点法
40、对照比较法 41、赞美颂扬法 42、静态素描法 43、总分结合法
44、特征举例法
45、特征说明法 46、重点突出法
47、成长变化法 48、实验证明法 49、群体描写法 51、拟人法 52、动物自述法
53、议论抒情法
54、景物衬托法 55、季节特征法 56、随时变化法 57、日内变化法 58、定点换景法 59、定景换点法
60、移步换景法 61、围绕中心法
62、分类描写法

什么是第一人称写作?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我的老师》记的是真人真事,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蔡芸芝先生“慈爱”“公平”之心的敬仰。《故乡》是小说,文中的迅哥儿(“我”)有作者的影子,文章通过第一人称手法,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衰败和萧条,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渴望。由于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因而也为作者直接表达(或宣泄或流露)感情提供了方便。但它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采用第三人称写法,自由、灵活地选取三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感情。“松骨峰战斗”——对敌人的恨,体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火中救小孩”——对朝鲜人民的爱,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高尚的苦乐观,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三个典型事例,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正是由于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作者才能这样全方位地表现主题。但是,第三人称也有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防空洞中战士的对话,就很真实地展示了战士的内心世界,让人有亲切感

什么是第一人称写法?

第一人称写作,顾名思义,就是以“我”的角度出发的一种写法方法。这种写作方式,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的事情。
所以,第一人称写作具有很强烈的亲切性,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刚开始写作的人来说,第一人称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写起来更流畅。

记叙的人称及特色

我们可以从叙述的角度和人称的优劣方面来把握记叙文的人称。
一、把握叙述的角度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2.“我”是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
4.“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述。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二、明白各种人称的优劣
1.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2.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如《皇帝的新装》。
阅读时我们要看文章是用什么人称来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心理、表现主题的。在阅读中把握好记叙的人称对于理解文章主题,理清文章思路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通过思考作者对人称的安排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法。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我们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更有利于学习和考试。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作有什么区别

  1. 第一人称:以单线的单元剧为主;第三人称:以多线的剧情流为主。

2.第一人称:以解谜为期待感 ; 第三人称:以事件矛盾为期待感。

3.第一人称:以渲染氛围来增进代入感;第三人称:以衬托和布局来增加代入感

4.第一人称:单线剧情,能营造出的冲突感有限,读者期待感较弱,一放下来就容易弃文;第三人称:剧情连贯性强,可营造出的冲突感无限,但高潮处理不好容易崩文,情节过于复杂后,容易让读者遗忘前面情节。

扩展资料

写作方法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写具体。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生动。

6)渲染环境,生动感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会很好的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作文

语文记叙文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分别有什么作用?求解啊。

语文第一二三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叙述的方式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