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集结号观后感1500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集结号观后感100字,集结号观后感「分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一)

  文/王金琳

  在《集结号》这部影片中,我感到作为一名战士他们的那种誓死服从命令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中,连长谷子地坚决地服从上级的命令,在仅有47人的情况下,面临大量敌军,临危不惧。当时,许多战士以已经听到了集结号为由,要求撤退。但连长谷子地仍然坚守着对团长的诺言,在听不到集结号的情况下,即使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不撤退。但事实上,并没有人给他们吹号。在几次交火之后,除了连长谷子地外,全连所有的人都牺牲了。即使此时,谷子地都在坚持战斗,最后被炮弹击中,昏了过去。影片中那真实的战斗场面,战士们泼洒的热血,都给人一种强烈地震撼,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热血沸腾的感觉。

  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他们坚守着阵地。这就意味着他们选择了死亡。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怎样的意志?对此我不敢妄加评论。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来说,我是无法想像他们所面对的究竟是什么。我对于战士们敢于牺牲的精神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

  影片中,幸存下来的连长谷子地,历尽千辛万苦为战友**的事让人敬佩不已。一个人可以做到这一点,他的行为实在让我佩服。在证明战友们烈士身份的当天,部队安排了一个相当庄重的场面,却让我的心里涌起一些伤感。影片中充满了浓厚的兄弟般的战友情谊,使得影片更不缺乏感情色彩,让人觉得荡气回肠,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

  这部影片开启了我对我们中国军人的无比崇敬的感情,我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么出色的部队,这么出色的军人而感到自豪。


   集结号观后感 (二)

  太激动了!很久没这么动心地看电影了。子弹好像擦着头皮乱飞,一道道金光射过来,太近了,我都要中弹了。我害怕,以前看电影从没怕过,都没往心里去。

  子弹、饺子、放下枪、换双筷子(呵呵,自己人还啃干馒头呢)。凑六个钢盔,于是他们向前压近,跑得很急,镜头比杜可风还晃,是不是摄影师也投入了战斗?后坐力太强了吧。敌人的火力太强了。我们太危险了。从没这么近距离地看战斗场面,一声枪响,敌人手腕断了,手协和手一起掉在了身边。“卧倒!”手雷在头顶炸开,砖头瓦片应声而落。前一秒还在争吵是否进攻的指导员,后一秒只剩上半截了,太血腥了的场面,我从没见过。看得我浑身直冷。117-71=46已经叫不成连了。

  “没听到集结号,就不能撤退,哪怕你只剩最后一个,也得顶着!”这就是命令,不能拒绝,只能服从。一场又一场的恶战,“喘气的”,“带脑袋的”,这就是他们报数时的单位,“死了的抬窑里头去”,没时间矫情那叫“牺牲”。自制的土炮很管用,汽油瓶也很管用,可人还是越来越少,敌人却越来越多。我身后一位大哥发出了“哎我”的声音,是啊,太意外了,满山的敌人,“就是一个营也未必顶得住。”又找来的新指导员还是个曾在战场上“尿了”的。等集结号声,等集结号声。在炮火连天的地方,听不到。真的有号声?不知道。谁听到谁走,连尿了的都不走,还有谁会走?死顶。顶到死。那集结号响没响啊?谷子地没听见。到底响没响?

  死了的,一了百了,活着的人最受罪。解释得烦了,自己烦,别人还不信,更难过。最后活下来了,却阴差阳错成了自己人的战俘。部队改编了,没处找证人证物,无处诉苦。以炮兵的身份当回了步兵。“会外语”的机智,按地雷的勇气,壮烈的双眼,活着,战斗着。

  “爹妈都给起了名儿了,怎么就成了没名儿的孩儿了?”满山的“木碑”,都是无名烈士。是牺牲是失踪,在那个年代,是几百斤粮食的区别。多少斤粮食也换不回个活人啊。那集结号响没响啊?谷子地没听见。到底响没响?谷子地的弟兄,没记录,白纸上没有黑字,没人知道,只有他,只有他知道,只有他知道这47个人存在过。证明呢?他连自己都证明不了,只能自己去找弟兄们,找到了,就有证明了。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找不到弟兄们,就对不起弟兄们,挖也挖不到,喊也没人应,委屈,窝囊,咋就挖不着呢?牺牲了,咋能连存在过都没法证明呢?


   集结号观后感 (三)

  昨晚重看了冯小刚的巅峰之作《集结号》一部颠覆“中国风格”的有诚意,有感动,有故事,有情怀“的”四有”战争大片。

  战争,犹如一场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战场,就意味着随时准备献出宝贵的生命。(m.taiks.com)电影的主人公谷子地,做为军人的他,一直觉得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属于九连的46个兄弟的崇高荣誉。故事就是从一个用毕生的时间寻找死难战友的军人开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
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ahasou.com/ent/589401a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