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江湖天籁」消息,近日,危险因素可控制心血管死亡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需怎样预防和控制??引发热议,危险因素控制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都随之增高。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发生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也明显增高。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血压超过160/90毫米汞柱者,比血压在该水平以下的冠心病患病率高2.3倍;开始患高血压年龄越早,以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舒张压超过94毫米汞柱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血压者高3.6倍。
(2)高血脂和高胆固醇(TC)血症
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正常胆固醇的5倍。胆固醇在体内可形成脂蛋白,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为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因此,当TC/HDL—C大于4.4时,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超重与肥胖
超标准体重的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体重增加10%,血压平均增加6.5毫米汞柱,血清胆固醇平均增加18.5毫克。35~44岁男性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性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性增加86%。
(4)糖尿病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机会较无糖尿病的患者高一倍。
(5)生活方式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刺激血管收缩,使血管内膜受损,亦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一氧化碳造成的缺氧,使血管内皮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饮食:冠心病高发地区人们的饮食中往往富于脂肪,尤其是肉和乳制品。植物油和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膳食纤维又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体力活动:在一些脑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冠心病危险度增加。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是正常活动量者的1.5~2.4倍,且与冠心病的危险性呈等级相关。
(6)水的硬度及微量元素含量
饮用水水质的硬度与冠心病亦有一定的关系。硬度是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水的硬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负相关。钾、氯、硒、铬、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存在也可能有利于脂质和糖的代谢,而钙、镁离子对维持心肌正常代谢有重要作用,铅、钴、镉等元素有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7)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联合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或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越大。研究提示具有三种主要危险因素的个体(血清胆固醇≥6.46毫摩尔/升,舒张压≥90毫米汞柱,有吸烟史),冠心病患病率与完全没有这三种因素的人高8倍,比具有两种危险因素者高4倍。
其他如家族史、精神紧张、忧虑、时间紧迫感等均可使血脂增高,冠心病发生率增加。

怎么预防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吸烟:研究发现,吸烟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猝死,包括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冠状动脉痉挛等。还可使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高血压:血压水平从110M75mmHg开始,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与血压180M110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0倍。大量临床资料分析,只要收缩压、脉压下降,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就会下降。
3、血脂异常:纠正血脂异常,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血脂异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有协同致病作用。
4、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是动脉硬化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5、心血管疾病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超重、大量饮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缺少体育运动、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状态异常等均可导致或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需怎样预防和控制?

1、及时补充水分

如果想要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最关键的就是注意水分及时补充。很多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主要跟血液太过粘稠有关,在血液粘稠度明显增加时正常的血液循环无法保持,有可能会导致血管堵塞,这样大脑健康,心脏功能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想要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充足饮水量,通过这种方式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才能够让血液及时输送到身体需要的每个部位。

文章图片2
2、控制好情绪

想要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注意情绪的控制是关键。不良情绪影响是加速疾病发展的原因,也是诱发某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很多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没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经常波动,在影响之后身体受到刺激,许多不良症状就会经常出现。

因此,在保持身体健康过程中好的生活习惯应该坚持下来,通过保持良好心态,控制个人情绪这种方式来让自己保持健康,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

3、作息保持规律

为了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到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是关键。如果可以通过作息规律这种方式维持健康,通常也可以让疾病患病率下降一些。很多人心脑血管疾病来临之后不良反应明显,寿命容易缩短,主要跟平时经常熬夜有关。

熬夜也是加速疾病发展的原因,也容易导致身体衰老,降低抵抗力,而通过保证作息规律,睡眠时间充足来维持健康,通常可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才能够保持身体良好状态。

文章图片3
4、学会健康饮食

如果想要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到来影响身体健康,平时饮食科学合理是重点。很多人心脑血管疾病出现跟饮食不合理有关,在饮食过程中暴饮暴食,摄入一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受到影响之后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因此,想要保持身体健康状态,饮食合理控制是重点,选择合适的食物获取营养物质,这样才能够保养好身体,防止某些重要的器官功能下降带来影响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个人史、高血压、吸烟、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糖尿病、肥胖和缺乏体力活动。近年研究还发现一些新显现的危险因素,包括促炎症因子、新的脂质危险因素、促凝血因素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都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增高有关。此外,基因多态性和基因异常也直接影响脂蛋白、血糖和血压的调控。

  患冠心病的危险很少取决于单一的危险因素,多数情况下决定于两个或更多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危险远远高于单个危险因素作用的相加。

  临床医生应注意识别冠心病的高危个体,干预危险因素并及早发现冠心病。

  1、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2、性别:成年后的任何一个年龄段,男性危险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危险性显著增加,并逐渐接近男性。

  3、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如父母或同胞在50岁以前发生冠心病或周围血管病者,其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比一般人明显升高。

  4、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个人史:已发生周围血管病、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大。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相对危险因素和绝对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因素,是某一个体在具有或不具有某些已知危险因素或处于一定危险因素强度下发展为导致冠心病可能性的发生率。绝对危险因素,是在一定期限内,例如,10年内发展为冠心病可能性指标。在某种意义上说,相对危险因素反应了患者自然转变为绝对危险因素的机率。血胆固醇研究的资料提供了一个反应相对和绝对危险因素不同之处的很好例证:相对于一个低血胆固醇水平者来说,高胆固醇水平的成人虽然冠心病绝对危险因素低,但是相对危险因素高。患高胆固醇血症的成年人,在近10年内发展成冠心病的可能性小,但从长远观点看.他们在65岁以前易患早发冠心病。Framingham的长期随访资料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即中青年血胆固醇水平高低与寿命成反比。其他的研究结果也支持此观点,即在中青年人群中高相对危险因素随时间推移亦会转变为高绝对危险因素。近期在一些研究者中间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在已经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通过大量使用降低胆固醇药物治疗,便可以完全防止冠心病的绝对危险因素。诚然,在已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在这些正接受降低胆固醇治疗的患者中,较高的冠状动脉恶性事件发生,仍难完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