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过程?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1986年1月28日,7名宇航员遇难,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人员全编7人,其中一名女性,7名宇航员遇难.
1986年1月28日是美国最为寒冷的一天之一。这一天,在佛罗里达的卡纳维 拉尔角,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悲痛。“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1983年4月4日,“挑战者”号首次前往太空执行任务。 “挑战者”号的名字有特殊意义,这个名 字来自1870年航行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上的英国海军研究船“挑战者”号,美国 的航天飞机都是以早期的研究船名命名,“挑战者”号的命名也不例外。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资料

1、时间及地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发射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

2、事故直接原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

3、事故根本原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中的缺陷与错误是导致这次事件的关键因素。NASA的管理层事前已经知道承包商莫顿·塞奥科公司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存在潜在的缺陷,但未能提出改进意见。

他们也忽视了工程师对于在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并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

扩展资料: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发生当晚,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原本要对国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事发后改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对全美发表了针对这一灾难的演说,并与三天后出席悼念遇难的7名宇航员的纪念仪式。另外,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海面搜救行动。

事故发生后,里根总统亲自下令成立罗杰斯委员会,专门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罗杰斯委员会由14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其中,费曼因厌恶官方为调查环节设立的繁琐手续,选择独自调查事故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挑战者航天飞机灾难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原因?

此次事故的根源来自一个不起眼的橡胶部件——“O-ring”(O型环)。由于发射时气温过低,橡胶失去弹性,使得原本应该是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内的高压高热气体泄漏,最终导致高速飞行的航天飞机在高空解体。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是因为“○圈”的不稳定。

组装在火箭上的这些钢圈看上去很结实,很牢固,但点火后,每个部分由于受到巨大压力,都会像气球一样被‘吹’起来。这样,就需要在各部分的接合处采用松紧带来防止热气跑出火箭。这份工作由两条名为“○圈”的橡胶带完成,它们可以随着钢圈一起扩张,并能弥合缝隙。如果这两条橡胶带与钢圈脱离哪怕0.2秒,助推器的燃料就会发生泄露,固态火箭助推器就会爆炸。

“挑战者”发射那天,天气非常寒冷。气温降低后,这些“○圈”就变得非常坚硬,伸缩就更加困难。坚硬的“○圈”伸缩的速度变慢,密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虽然那可能只是零点几秒的时间,但足以把一次本应成功的发射变成一场灾难。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怎么失事的?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整装待发,7名宇航员,其中包括2名女宇航员,肩负着太空探索的任务,按时进入了机舱。克里斯塔?麦考利夫是一位小学教师,是美国的第一位从普通人中选拔的宇航员,志愿参加美国政府的“公民航天”计划,她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向全世界的儿童进行空中授课,实现人类第一次太空授课的壮举。

格林尼治时间16时39分(当地时间11时39分),“挑战者”号点火升空,它拖着长长的火焰直蹿天穹。然而,仅仅过了73秒钟,突然亮光一闪,紧接着地面人员听到了像打雷一般的轰然响声,瞬间“挑战者”号变成一团火球,直坠大西洋。就这样,这架已作过9次太空成功飞行的航天飞机,带着7名壮志未酬的宇航员一起遇难了。

对宇航员来说,最担心的是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更令人可怕的却是人为的差错。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在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了一个巨大阴影。导致这次惨祸的直接原因是航天飞机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密封装置失效,致使燃气外泄,喷出火舌,引起推进剂贮箱的爆炸。除了设计上的缺陷外,发射时气温过低也是一个直接的诱因,使合成橡胶失去弹性,丧失密封作用。

在前几次飞行时,已经发现橡胶密封圈有移位、腐蚀或烧坏的情况。美国航天局已了解到这个情况,并把它列为要优先解决的课题,但未付诸实施。

似乎无足轻重的密封橡胶圈,竟导致了世界航天史上的这一最大空难,使7名风华正茂的宇航员魂丧长空,这一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有哪些影响?

以挑战者号事故为例,说明当信息表达不明确时会发生的问题。

信息设计师爱德华·塔夫特曾经以挑战者号事故为例,说明当信息表达不明确时会发生的问题。他认为,如果莫顿·塞奥科公司的工程师能更明确地表达出SRB部件的接缝在低温与烧穿间的数据关系,他们也许能成功地说服NASA取消航天飞机的发射。塔夫特也认为,信息表达的不完备也可能影响了NASA在哥伦比亚号最后一次飞行中的决定。

挑战者号的事故常是专题研究的案例,例如工程安全、揭弊者的道德规范、沟通与集体决策等。在加拿大和其他一些国家,更是工程师在取得专业执照前必知内容的一部分。对O型环在低温下将会失效提出警告的工程师罗杰·博伊斯乔利,辞去了他在莫顿·塞奥科公司的工作,并且成为了工作场所道德规范的一位发言人。

扩展资料: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的相关情况:

1、挑战者号升空下一个发射时的视频回放点显示,在T+0.678时,一股黑灰色的烟雾从右侧SRB尾部靠近连接该部件与外部舱的支架处喷出,大约在T+2.733时烟雾不再喷出。

2、烟雾最后可见的时刻位于T+3.375。后来确定这些烟雾是由右侧SRB部件尾部接缝的开合引发的。助推器的外壳在点火产生的压力下有所膨胀,作为膨胀的结果,外壳的金属部分崩离了其他的部分,打开了一个泄漏温度高达华氏5000度(摄氏2760度)气体的裂缝。

3、主O型环是设计用于封闭该裂缝,但在过低的温度下它没能在第一时间内密封住,而副O型环又因为金属部分的崩离而偏离了原有位置。这样就没有可阻碍气体逸出的障碍了,两个O型环在大约70度的范围内都被气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次飞行是什么时候?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航空太空总署旗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于1983年4月4日至4月9日进行了首次飞行。绕地球80圈,航程达330万公里,整个发射和着陆过程都很顺利。轨道飞行期间,宇航员充分试验这架航天飞机的各个系统,还施放了一颗大型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进行了9年来的第一次舱外空间行走,试验了新型宇宙服。此外,还做了一系列空间医学和科学试验。除了“挑战者”号施放的那颗巨大的通信卫星由于卫星本身火箭的原因未能达到预定的同步轨道之外,整个飞行获得成功。

美国航天飞机的事故是什么?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

指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发射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挑战者号的残骸散落在大海中,后来被远程搜救队打捞了上来。

文化影响

由于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名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是挑战者号的乘员,这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兴趣,在发射的现场进行实况直播,不过只有CNN提供了全国性的直播。不过,在事故发生后的一项研究中,有17%的答复者表示他们观看了航天飞机的发射,剩下的85%则表示他们在一小时内得知了事故的发生。

据报告的作者写到:“只有两项事故的新闻传播得更为快速。”(其中一项是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被刺杀的新闻;另一项是在肯特州立大学的学生间传播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死讯。)另一项研究提到,“即使在事故发生时没有看电视的人,也几乎肯定能在事后几天的电视台几无中断的报道中看到事故重放时的图像”。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介绍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开发初期原本是被作为高拟真结构测试体(high-fidelity Structural Test Article,因此初期机身代号为STA-099),但在挑战者号完成初期测试任务后,被改装成正式的轨道载具(Orbiter Vehicle,因此代号改为OV-099),并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行任务首航。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代号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务时,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上面的一个O形环失效,并且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在升空后73秒时,爆炸解体坠毁。机上的7名宇航员都在该次意外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