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旁遮普族在印度的地位,印度的11个人口上千万的民族分布在那些邦??,以及印度那加族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旁遮普人的介绍

巴基斯坦的主体民族,主要居住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印度的哈里亚那邦和旁遮普邦等地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 典型的旁遮普人高大魁梧,肤色稍白,略带褐色。使用旁遮普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文字用锡克教师尊创制的古鲁穆喀字母、阿拉伯字母或梵文天城体字母。不少人通用乌尔都语和印地语。巴基斯坦境内的旁遮普人多信伊斯兰教;印度境内多信印度教和锡克教。信仰印度教的旁遮普人也按伊斯兰教习惯通婚,死后土葬。20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一定发展,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主。主要从事农业,纺织、陶器、地毯工业和木刻也很发达。信奉印度教的刹帝利种姓则多从事商业。农民通常穿无领长袖布衫,缠围裤,包长头巾。逢年过节和婚嫁喜庆时,则穿丝绸衣服,头巾的一端或两端垂在耳上。城市妇女穿肥腿长裤、单衫,披披巾。妇女善于绣花,披巾上常绣各式花色图案。以面食为主,在膳食中喜用大量酥油和奶酪。旁遮普人性格开朗,能歌善舞。

旁遮普族的介绍

旁遮普族(PUNJABI)属南亚民族。主要居住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另外还分布于印度的哈里亚那邦和旁遮普邦等地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该族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63%,是巴基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印度总人口的2.3%。典型的旁遮普人高大魁梧,肤色稍白,略带褐色。语言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西部多方言差别。文字原为16世纪古鲁(锡克教创始人)二世创制的“古尔穆基”字母,后使用阿拉伯字母或梵文天城体字母。民族来源主要由古代雅利安人、拉其普特(拉贾斯坦人的支系)和古贾尔人等民族长期融合而成。

印度人现在是哪个人种占主要?

印度是混血程度极高的杂交人种,含有亚欧大陆几乎所有的人种成分,现代印度人的基因已经很难分出哪个人种的成分占主要地位了

印度的11个人口上千万的民族分布在那些邦?

据印度政府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近10年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为23.5‰,199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80%的人口居住于农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7人,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区,每平方公里达400~600人,孟加拉湾三角洲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1000人以上。但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拉贾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带、喜马拉雅山北部高山地区,以及德干高原中部,人口少到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西部刻赤地区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6人左右。独立以来,印度人口由农村大量向加尔各答、德里、马德拉和孟买等大城市移动。
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几十个,“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总数的4~6%。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占全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比哈尔部分地区。泰卢固族,占8.6%,主要分布在泰来尔纳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孟加拉族,占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马拉特族,占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拉特邦和中央邦。(5)泰米尔族,占7.4%,主要分布在泰米尔纳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古吉拉特族,占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坎纳达族,占3.9%,主要分布在卡纳塔克邦及邻近各邦。马拉雅拉姆族,占3.9%,主要分布在喀拉拉邦及相邻诸邦。奥里雅族,占3.8%,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旁遮普族,占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
印度土著部落民人数,约为38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6.94%。百万以上的土著部落有9个,最少者,如安达曼部落只有几百人。他们主要聚居在东北地区、喜马拉雅山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和岛屿地区。

印度社会风情与习俗有什么特点

代印度亚利安人的种姓制度(Caste System),将印度社会分成了四种阶级,最高级称之婆罗门祭司(Brahmans) ,
第二阶级称之为刹帝利武土及贵族(Kshatryas) 第三级为吠舍平民(Vaisyas) ;这三种阶级的男性,一生中要经历学生、家长、林隐、出家等4期的阶段的规范。印度妇女和最低阶级为首陀(Sudras)即奴隶,则排除在外,另外仍还有不入流的贱民;阶级径渭分明。种姓制度是非常封建违背人权的,但却是过去印度约束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
种姓是世袭的职业和与生俱来的社会地位、语言、信仰等行为之规范。结婚也要相 同的种姓才通婚。祭祀、居住饮食亦各有不同。独立後,宪法载明,人生而平等,社会逐渐开放,印度妇女和其他阶级只要能力争上游,仍有机会出头天,但这种阶级意思,仍深值人心,要全面改变,仍有漫长路。
印度人是家族为中心的个人生活,种性阶级和家族和在地的关系,人和信仰、人和神的关系。印度人相信的一生悲欢离合,幸和不幸是无法逃避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