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暮光青柠」消息,近日,国医特效方治百病,国医大师可靠吗??引发热议,国医大师治病经验方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101岁国医名师的独家养生秘方:蒸干枣、醋泡姜、饮三茶

在北京中医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101岁仍坚持出诊治病救人,是目前北京最年长的出诊大夫,也是首届 “国医大师” ,他就是路志正。

路志正出生于1920年,2008年被评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9年被评为 首届“国医大师”

从十几岁从医后,坚持出诊几十年,年过百岁仍眼不花、耳不背、行动自如。随诊的人都知道,路老看病思维缜密,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谈及 养生 之道,路老常说要养好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中医有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的说法。人从出生后成长需要大量能量,几乎都要从饮食获得,而饮食必须由脾胃运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脾胃为 “气血生化之源” ,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

路老在 养生 时不离脾胃,他有几个坚持多年的习惯,非常简单、人人都能做,今天分享给大家。

一、三蒸大枣养脾胃

路老每天坚持吃三颗蒸枣,已经吃了好几十年。

关于吃大枣补不补血,有许多争论,但在中医看来大枣确实有补气血的功效。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功能健全时,才能把摄入的食物转化成人体所需的气、血、津、精等精微物质。

大枣是食物的一种,《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 “安中养脾,助十二经.. . 和百药” ,是指枣可和解百药毒,能通行全身十二经,有为补脾益气(重在补脾)功效。

对比其他的食物,大枣不仅可以提供营养物质,还能从不同角度促进气血生化,帮助脾胃解决“开源”问题,效果自然显著。

大枣有很多种吃法,单从补气血来说,生吃、煮粥、煲汤都不如干蒸着吃。这也是路老的独家秘方,他发现利用中医“炮制学”原理蒸出的枣,不仅绵软甘甜,而且养护脾胃效果最好。

干蒸大枣首先选肉厚、质实、色泽鲜艳的干枣,无需浸泡,洗去杂质后隔水蒸。

蒸枣讲究火候,三蒸最好。先用中强火蒸20分钟,放阴凉处3-4小时;再蒸20分钟,水沸腾后转小火;每次吃时,用小火再蒸一次,剥去外皮和内核即可食用。

这样加工后的大枣有健脾养血、补血的功效,每天吃三颗,可以促进胃肠吸收,帮助脾胃功能慢慢恢复,气血不足的问题也能得到缓解。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大枣,如果脾胃虚弱且湿气重,有腹胀、舌苔腻、大便黏滞不爽等症状,或者患有糖尿病的人都要少吃。

那这类人该怎么办呢?可以看看路老的其他 养生 法。

二、 不撤 姜食护 健康

路老的另一 养生 之道是“吃姜”,每天进食都会吃两三片生姜,已经坚持吃了40多年。

你可别小瞧了这几片生姜,路老90多岁体检时发现心脏功能和40多岁的人差不多,血管弹性跟四五十岁 健康 男性一样,其他数值也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其实最先提出 “不撤姜食” 的人是孔子。在那个物质水平落后、战乱频繁的年代,孔子活了73岁,这与他食用生姜离不开关系。路老十分推崇这一观点,认为生姜是调养脾胃、 养生 防病的必备佳品。

民间也有许多关于吃姜的好处,比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 ,夏天那么热,为什么还要吃姜呢?

我们都知道,春夏养阳,阳气是生命之本,是人体的免疫力机制。阳气就好比太阳,人体每遇到不适时,就像是碰到阴冷潮湿的天气,太阳一出来,各种疾病细菌就不易滋生了。因此有“ 阳气越充足人就越强壮” 的说法。

阳气在春天生发,在夏季达到最旺,每年春夏最重要的事就是储备和养护阳气,是一年的 健康 之本。而养阳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吃姜。

现代研究发现,生姜含有的姜辣素,有健胃、助消化作用。姜还能加快人体代谢、通经络,在气候变冷时可预防感冒、通阳御寒。对于虚寒性胃炎、肠炎,经常吃姜还能改善恶心、呕吐等不适。

对于受不了生姜辛辣味道的,可以试试 醋泡姜 ,又名 还魂汤 ,有养胃、防慢性病、提升阳气的功效,路老每天吃的就是醋泡姜。

醋泡姜的做法很简单,把生姜洗净晾干切片,注意不要切得太厚,尽量均匀;然后放到瓶子里,加入米醋或香醋,瓶子一定要干净,醋要没过姜片;密封后放入冰箱冷藏室,一周后可食用。

用醋泡过的生姜,借助醋的收敛功效,能把生姜的发散发挥到极致。另外生姜与醋融合,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的人也可以食用。

醋泡姜最好早上食用,有 “早上吃姜似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 的俗语。这是因为早上正是阳气回升时,此时食用生姜,可以帮助人体阳气生发。

生姜也不要吃太多,每天早晨吃两三片即可,吃太多则可能导致胃热。老年人如果有咳泡沫的白痰,可以吃生姜,但是痰黄或干咳无痰的,就不要吃了。

三、日饮三茶调脾胃

路老每天都要喝三杯茶,但根据时间不同,选的茶也不同。

早上路老选的是绿茶,一日之计在于晨,上午阳气上升,是人体功能最旺盛的时候。绿茶又被称为未发酵茶,其中茶多酚、叶绿素、咖啡因含量高,属茶中之阳。

早上喝绿茶,有助于阳气升发,使心神俱旺。还能养护心气,运化水谷精微于全身,保持精力旺盛,即所谓提神醒脑。

下午路老会喝乌龙茶。午后阳气渐弱阴气渐升,脾胃功能较上午有所减弱,如果人们在午餐吃了油腻食物,还会妨碍脾胃的运作。乌龙茶正有健脾消食、助消化的功效。

乌龙茶是中国茶的代表,属于半发酵茶,《本草拾遗》记载 “去人脂,久食令人瘦” 。现代研究发现,乌龙茶的主要成分是单宁酸,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的吸收。因此下午喝乌龙茶,有健脾消食、促进运化、减脂降糖的作用。

路老晚上喝茶会选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的普洱茶,普洱茶甘滑醇厚,进入人体后附着在胃表层形成保护膜,有护胃、养胃、助眠的作用。

中医认为夜晚阴强阳弱,阳气趋于里,气机下降,饮食更要注意。普洱茶的咖啡因多年陈放发酵后作用渐弱,喝后不会兴奋,还有补气固精作用,可改善“胃不和则卧不安”。

路老还特别提醒,不爱喝茶的人可以喝白水,喝茶一定不要浓(浓茶中有大量的鞣酸,对大便有收敛作用,尤其不适合老年人喝),等泡了几次没有香味就要换。

大道至简,看了很多名中医的 养生 之道,会发现他们的方式都很简单,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做的,关键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也许, 养生 之道并没有那么复杂,复杂的是我们所思所想,从现在开始动起来吧。

国医大师李济仁精研气血双补茶丨四味精粹,气血双补

黄帝内经》中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气血充盈而调和。血充足了,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才能够得到濡养;气充足了,这些濡养才能得以完成。气血充足,并能够良性互动,人就会精力充沛,身体康健有好气色。

我国首批“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在央视《中华医药》节目里透露自己的养生茶方:气血双补茶。称有“气血调和,百病不生”之效。

李济仁教授称自己饮用这款茶饮几十年,有效改善曾经因气血亏虚导致的疲乏困倦和头晕症状,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在近百岁高龄时,依旧鹤发童颜,皮肤细腻,精力充沛。

国医大师李济仁简介

李济仁

全国首届30位“国医大师”之一

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内科第十四代传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

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

新安医学代表性传承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张一帖”家族简介

歙县定潭“张一帖”一家被公认为历史悠久、当代影响重大的世医家族(新安医学历代临床医家之翘楚)。张家世医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治疗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症有奇效,往往一帖(一剂)药而起沉疴,故被称为“张一帖”。

“张一帖”之名始于明嘉靖年间,张守仁对内科疑难重症、杂病的治疗有神效,并研制有 “十八罗汉”末药,此药由十八味组成,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营、健胃宽中、渗湿利水的神效。

自张守仁始,历明、清、民国,已有460余年、15代的历史。2010年,“张一帖”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2月,“张一帖”16字家风家训,被中纪委拍成传统家规专题视频。

气血双补茶组方

组方:西洋参3-5g,枸杞子6-10g,黄芪10-15g,黄精10g。

西洋参

枸杞子

黄芪

黄精

黄芪:“补药之长”,其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敛疮之功效,可以补养五脏六腑之气。

黄精:滋补五脏的妙品,《名医别录》把它列为上品,其味甘,性平,能养阴润肺、益胃补脾,具有“补诸虚,填精髓”的功效,主要用来补血。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之功效。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寒,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功效。由于西洋参补气养阴、润养五脏,而无温燥上火之弊端,所以被视为补药中之上品。其性偏凉,与偏温的枸杞子相配,就是寒温并用,共奏补气、补血之效。

四味精粹,科学配比,调理气血,通经活络,长期坚持服用,补充精力,养出好气色!

用法及适用人群

用法:把药放到茶杯里,冲入开水,然后盖上盖子,闷5~10分钟就可以了。一天一杯,水没了就续一点,最后把杯底的药材吃掉。

适用人群:

1、工作压力大经常面对电脑;

2、月经不调,脸色发黄的女性;

3、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老年人;

4、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者;

由于其中的枸杞温热效果较强,因此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或者例假期的女性最好不要喝。

5位“女国医大师”:养生,她们各有妙招

国医大师是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获此殊荣者,无疑就是行业翘楚。

下面这5为“女国医大师”,看看她们各自不同的“ 养生 妙招”吧。

1

柴嵩岩:开心快乐,呵护自我。

柴嵩岩说,“现代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家庭压力大,要是得了病,心里苦不堪言多。”

正是因为理解患者的苦,她酷爱自己的专业。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只要能让肾气消耗得慢一些,就能活得更年轻一些,更长久一些。

所以,延缓衰老首当其冲的,就是保护肾气,避免过度消耗。

柴嵩岩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眠是最好的补药”。

想要拥有良好的睡眠,就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柴嵩岩有个“业余爱好”:听相声。

这个习惯,她保持了数十年之久。她说,“相声给我带来欢乐,每晚睡前听一小段,伴随笑声,顺利进入梦乡,感受明天的美好。

2

刘敏如:因人制宜,不落俗套。

“国医大师”刘敏如认为, 养生 是动态的、自在的、发展的,没有什么死板的 养生 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现代人的大部分疾病,都是“吃”出来的,不懂得节制,胡吃海塞,常常是患病的重要原因。

想要 健康 的身体,把握好嘴巴这个“天下第一关”,是智者的不二选择。

在生活当中,刘敏如有两个“不吃”:不吃补品,不吃油炸食品。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鸡鸭鱼肉司空见惯,水果蔬菜五花八门,它们的营养完全可以满足自身需要。

盲目进补,会造成营养过剩,给脾胃、肝脏等器官带来负担。

过度摄入油炸食品,体内脂肪就会增多,随之就会出现上火、消化不良等现象。

刘敏如总结了自己的 养生 “6字秘诀”:

自在、自律、自为。

自在,就是不拘束自己:“想睡就睡,说熬就熬,完全随性”;自律,就是有原则,有底线,不该做的事绝对不做;自为,就是弹琴、歌唱、画画,陶冶情操。

3

朱南孙:记住美好,忘掉烦恼。

饮食方面,营养均衡是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适当清淡一些,对于 健康 大有裨益。

少吃高油、高盐、高糖分、高热量食物。

现代人很多疾病,都跟吃喝有关系,会吃会喝,越来越 健康 ,越来越漂亮。

不会吃喝的人,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情志上,豁达乐观,积极向上是最佳状态。

多愁善感,焦虑郁闷,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变化,久而久之,百病丛生。

高尔基说,快乐,是人生最伟大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快乐不仅是阳光心态的表现,也是一种 养生 技巧。

朱南孙认为,“一个人想要 健康 ,就要懂得怡情”;“快乐的事记住,不快乐的事都忘掉”。

一味纠缠在往事里不能自拔,内心就会乌云翻滚,雷雨交加。

保持开心快乐,保持春风满面,走到哪里都是风光旖旎,祥云缭绕。

4

邹燕勤:知冷知热,凡事有度。

在饮食方面,邹燕勤有个原则:再好吃的东西,不超过三块,再不好吃的东西,只要有营养,都会吃上一两块。

她还说,自己的饮食字典里没有“辣”。

作为中医世家,她小时候就听父亲教导,从来不吃冷饮。他说“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对胃伤害最大。

人体的气血,食物的吸收,靠脾胃来吸收运化来推动;靠肾脏排除人体代谢毒素,肌体才能平衡 健康 。

肾脏和脾胃,分别是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呵护它们就要知冷知热,饮食有度。

邹燕勤认为,一个人把身体养好了,就会精力充沛,事半功倍;把事情做好了,就会心安理得,晚上睡觉也会很香甜。

良性循环的形成,就是对自己身体的高度负责。不负他人,不负光阴,自然通透洒脱。

5

葛琳仪:热爱生活,珍惜当下。

葛琳仪说,现在的消化道疾病大多是因为吃得太好引起的,以前的胃病是饿出来的,现在的胃病是吃出来的。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首先注意自己的身体 健康 ,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不忧愁。

遇到困难,他们会积极乐观,千方百计;遇到不公,他们会自我开心,自我安慰。

她认为,很多人疾病缠身,跟自己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坏习惯是百病的根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 健康 的康庄大道。

有人白天浑浑噩噩,晚上 娱乐 至死,直熬到精疲力尽,才善罢甘休。

有人暴饮暴食,狂欢无度,唱歌跳舞,到深更半夜还意犹未尽。

也有的人,加班司空见惯,挣钱不遗余力,奋斗废寝忘食,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压力山大。长此以往,也为疾病埋下了隐患。

葛琳仪说,能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调好的,尽量不要用吃药来解决。

吃好每一顿饭,睡好每一个觉,是对自己 健康 最大的负责。

珍惜当下,热爱生活,日子必然越来越好。身体必定越来越棒。

国医大师可靠吗?

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比如皮肤科你可以找翁国维(名字真不会打),儿科找李辅仁,妇科夏桂成,内科周仲瑛。

另外,国医大师也不完全是靠医术的凭上资格的:有些人是特别擅长看某种疑难杂症,出了这个领域就一般;有些人是科研教学特别好,但临床经验并没有很丰富;

国医大师可靠吗?

名单上的30位国医大师是可靠的,下面是30位国医大师的名单:

王玉川 王绵之 方和谦 邓铁涛 朱良春 任继学

苏荣扎布(蒙医) 李玉奇 李济仁 李振华 李辅仁

吴咸中 何任 张琪 张灿玾 张学文

张镜人 陆广莘 周仲瑛 贺普仁 班秀文

徐景藩 郭子光 唐由之 程莘农 强巴赤列(藏医)

谢士元 裘沛然 路志正 颜正华 颜德馨

下面是30位国医大师的资料简介:

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著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10、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2、颜正华,男,汉族,19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3、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14、徐景藩,男,汉族,1928年1月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15、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16、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7、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18、裘沛然,男,汉族,1913年1月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19、颜德馨,男,汉族,1920年11月出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张镜人,男,汉族,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 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21、张灿玾,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 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22、张琪,男,汉族,1922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

23、班秀文,男,壮族,1920年1月出生,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4、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

25、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6、张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 年 5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7、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8、陆广莘,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48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9、强巴赤列,男,藏族,1929出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1947年起从事藏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藏医。

30、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张必清为什么被称为国医大师?

自称的大师,感觉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大师吧,几年前,北京“新大师”张必清曾在沈阳建立了一套完整安全的敛财体系:通过走穴讲座和轰炸式宣传来扩大影响招揽生意;利用公立医院公信力,通过租用公立医院场地、自己聘用医生来敛财;自己本人从不行医以规避卫生部门监管的风险…

2011年,继张悟本、马悦凌事件后,张必清和“奇经疗法”,也遭到了质疑。《生命时报》通过采访多位专家,揭“奇经疗法”存在理论不科学、患者疗效显著多是“托儿”、“奇经堂”一种方子治百病等多种问题。“北京奇经堂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发布了澄清公告,称“奇经疗法”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推广项目。

媒体查询发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表”中,确实出现了“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这一技术,但显示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非像奇经堂宣传的那样能治“全身的毛病”。

朱良春精方治验实录的内容简介

《朱良春精方治验实录》内容简介:朱良春先生是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大家,全国首届30名国医大师之一。朱老先生长期从事痹病、肝病、肾病的临床研究、科研工作,特别对于风湿病、癌症、肝硬化等疑难重症深有研究,屡获奇效。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善于挖掘民间经验,乐于培养后继人才,敢为天下先,业绩辉煌,创造出令人感慨的“朱良春现象”。先生是张仲景所倡导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忠实践行者,他宗先师章次公先生“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旨,博及医源,精勤不倦,悟性超常。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教您养形养神

小寒到来,天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一过小寒,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民间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

深冬时节,全国多天寒地冻,正是收敛阳气、守藏进补的好时机。

国医大师 熊继柏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熊继柏十三岁开始习医,十六岁开始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六十年从未间断,年近八旬,仍然坚持每周4次门诊,每次诊疗近百人,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善治疑难病症、危重病症,诊治疾病精于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熟练,临床疗效卓著。

中医名家、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认为,小寒 养生 应加强保暖巧避风寒,谨慎进补法遵《内经》。小寒时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也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如何安全度过呢?熊继柏教授建议,老年人要牢记重保暖、避风寒、慎进补三个 养生 要点。

比如,应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基本饮食原则,做到饮食要有规律和节制,日常作息也要顺应自然,春、夏两季“夜卧早起”,秋天早卧早起,冬天早卧晚起。

熊继柏教授指出,养形和养神是中医 养生 的两个重要内容,中医养形的方法是预防外邪、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养神的方法是让心境安宁清净,精神愉悦,保持平和。

中医 养生 法则主要是四个字: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要顺应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温热凉寒”,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生长收藏”,人要顺应这种规律。

比如夏热冬寒,古人讲究“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夏天开空调,把温度调得很低,一进房间就起鸡皮疙瘩;或者冬天把空调温度调得很高,让人大汗淋漓。这些都是不对的。老人夏天最好随身携带一件衣服或者披肩,进到空调房间的时候披一下,减少空调对人体的伤害。冬天时,最好不要经常逛商场,商场空气不流通,并且空调温度比较高,容易使人缺氧。无论冬天还是夏天,空调都不要开得太热或者太冷。夏天炎热的时候,不要把空调设置到24 以下,冬天寒冷的时候,也不要调到26 以上。

第二个层次是要顺应人的身体规律,从出生到成长,再到壮、到衰。

人不能用生长激素去促进他成长,也不要幻想吃仙丹妙药能长生不老。

第三个层次是要顺应人的个体差异。

《黄帝内经》指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人除了性别、年龄不同外,体质也有很大差别,所以不要千篇一律,如果有宣传说“吃什么可以不得病”,那肯定是假的。

熊继柏教授强调,调节情志,注意避免七情过度,也是 养生 的一个重要方面。

暴喜伤心: “在《儒林外史》里有个‘范进中举’的事例就能很好地证实这一说法。范进考举人老是考不上,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没能考上,直到最后一次没抱啥希望时却突然接到通知考中举人了。这下不好了,范进一狂喜竟然疯了。”熊继柏教授说。喜应该是开心高兴啊,可怎么会伤心呢?因为心主神明,心是管思维意识、神智活动的,正常的喜乐,会使人神情愉悦,可狂喜会使心气迟缓。

暴怒伤肝: “想必大家都听过三气周瑜的故事,他每次暴怒之后的发病症状都是一样的,每次都是昏倒,吐血,第一次、第二次醒过来了,第三次就去了。”

熊继柏教授说。《黄帝内经》上讲,肝脏是藏血的,发怒会直接影响到肝脏,致使气血往上冲涌,很容易造成危险,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要特别注意。

暴恐伤肾: 肾的情志是恐。比如人过恐会尿裤子甚至遗屎,恐惧过多会损伤肾气。

过思伤脾: “林黛玉的相思病害得她整天郁郁寡欢,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陈景润,用了5麻袋的稿纸算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不说话,走路时都在思考。由于用脑过度,陈景润晚年患上了帕金森病。”

熊继柏教授说,一个人多愁善感老是在思考,就会引发饮食不和,严重影响脾胃功能,所以林黛玉也胖不起来,她不可能有薛宝钗那种丰腴的体态。

过悲伤肺: 还是举林黛玉的例子,肺的情志是忧愁。有肺病的人就喜欢哭,林黛玉是典型的愁忧伤肺。

《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可见调节情志对于 养生 是何等的重要。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国医堂五行生命肽是骗人的吗?6000多?

五行生命肽评书机讲的都是骗人的,送的赠品也都是三无产品,陈玄宗也是骗子。经哈尔滨市长热线去查也没有包装盒子上的地址都是假的,给我妈妈发货地址也是假的,我正在收集资料,接下来去报警,让那些骗子早日绳之以法。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疏风解表清热类 风池—风府

【单穴功用】

风池,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为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之交会穴。按"风从上受"之理,本穴又位居脑后,乃是风邪汇集,入脑的要冲,故名"风池"。本穴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之功。用于治疗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风、头昏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失眠、癫症。


风府,又名舌本、鬼枕、鬼穴、鬼林、曹溪、惺惺。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为督脉经腧穴,又是督脉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本穴为风邪入侵之门户,又主治中风舌缓等风疾,故名风府。本穴具有祛风散邪、醒脑开窍、清热泻火、镇静安神之功。用于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感冒风寒、头痛、项强、眩晕、鼻衄、咽喉肿痛、呕吐不止、癫狂。


【伍用功能】

风池、风府,同居脑后。均为风邪入侵之门户,皆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疏风散邪、解表清热、醒脑开窍、镇静安神、明目益聪。二穴相合,互相促进,其功益彰。

【主治】

1.感冒、时行感冒,指感冒病情较重而广泛流行者,症见恶寒高热、头痛、骨节酸痛、神疲乏力、口渴、咽痛、舌红苔白、脉数。

2.中风、舌缓不语、半身不遂等症。

3.头昏目眩,项背强痛(类似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扰者)。

4.颈椎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及伏案工作之人,症见项背发僵,活动不灵,甚则头晕、头痛等症。

5.落枕。

【操作法】

风池:正坐或俯伏,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当斜方肌上部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取穴。针尖向咽喉方向刺1 1.2寸。

风府:正坐,头微前倾,于后发际正中上1寸,当枕外粗隆直下凹陷处。直刺,从后向前刺入0.5 1寸。此穴紧靠延髓,故不宜深刺,更不可斜向上方深刺,以防发生针刺意外。若针到一定深度,患者出现触电样针感,并向四肢放散时,立刻停止进针,亦不可再行提插手法,以防发生针刺意外。

【经验】

风池—风府伍用,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席弘赋》:"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李东垣:"少阳头痛,风寒伤上,邪从外入,令人振寒,治在风池、风府。"

古云:"风从上受",风池、风府为风寒之邪侵入的门户,以针刺之,可以祛风散邪,而治一切风疾。吕老体验,若能经常点、按二穴,每次各点、按60次,即可调和气血、舒通经络、固表抗邪,以达预防伤风感冒之功,尤其营卫不和,表气不固,常易感冒之人,更宜选用。

吕老治疗感冒,常取羚翘解毒丸一盒,首取4丸,水煎10分钟,服下,另外6丸,分2次水煎10分钟服下,往往1天之后,即可告愈。

对于颈椎病引起的颈源性头痛,可直刺风池1.5寸,使针感向头部放散,效果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