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叛徒比敌人更可恶 挺进报的破坏始末「记得收藏」和痛恨背叛者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x女归家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叛徒比敌人更可恨 司马昭灭蜀 姜维知道自己必死 然后就将魏将钟会策反。

姜维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能换一个就不亏。是个好汉啊

我们为什么痛恨叛徒胜过痛恨敌人?

敌人会让你成长,然后完善自己,但叛徒会让你受打击

挺进报的破坏始末

1948年4月初,由于叛徒的出卖,重庆市委的主要领导人相继被捕。1948年4月19日,陈然突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信:“近日江水暴涨,闻君欲买舟东下,谨祝一帆风顺,沿途平安!彭云。”陈然不认识写信人的笔记,但他意识到这是地下党的报警信,要他迅速离开重庆。他对姐姐(佩韦)说:“我的工作还没有谁来接替,我不能走。”他冷静而又气愤地说:“看来我们内部出了叛徒。叛徒比敌人更凶恶,更可恨!因为他知道我们地下党的一些情况。”陈然准备迅速和负责编刻《挺进报》的蒋一苇联系,商量后再定。就这样,陈然仍然坚守在岗位上。4月22日的傍晚六点多钟,陈然在家中被捕,后被关押在白公馆,于1949年10月28日牺牲在重庆大坪刑场。
1948年7月,一度停刊三个月的《挺进报》在重庆地下党的重新组织下又继续出版了,但为避免暴露,改为内部发行。
补充:当时,重庆市委领导的还有一个地下油印刊物叫《反攻》,它和《挺进报》有分工,《反攻》主要登政论性文章,《挺进报》主要登新闻消息,配小评论。从7月开始,一个礼拜,至多两个礼拜出一期,消息来源原来是靠香港新华社寄来,但没有保证,以后就主要靠组织上提供的电讯稿了。当时收到的抄写的电讯稿中,经常有的只记了一半,下面括弧注明:“外面有人,暂停”。解放后才知道,这是成善谋烈士收听记录的新华社广播稿。

敌人和叛徒你最恨哪个?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一定的条件下,敌人也可以转化成为朋友,但是叛徒就不同了,叛徒是永远也不可原谅的,其造成的危害往往比敌人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必须置其于死地

你觉得有什么事是无法原谅的?

无法原谅的事情有很多,但最不能原谅的,应该是“背叛”吧。
没有人愿意承受自己人的背叛,死在敌人手上也比死在叛徒手上好得多。虽然敌人可憎可恨,但是叛徒比敌人更加无法原谅。相信这就是人们痛恨汉奸的原因吧?
你有遇到过别人的背叛吗?如果有,你一定不会原谅那个人的~~

袁崇焕,历史众说不一,不过肯定的宁远,宁锦大捷,有效的挫败了满清入关的狼子野心。

在我看来宁远大战之后,袁崇焕就是典型的书生误国晕招,臭招迭出。打着朝廷的幌子私自议和在战略上严重打击当时还与明朝交好的蒙古诸部(除科尔沁蒙古)和朝鲜的抗击信心。试想,对大明烧杀抢掠、攻城略地后还能讲和封王,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干;明朝又如此孱弱,游牧民族必然会趁火打劫,狼烟四起。事实上明与后金有过几次议和,虽未成功,却大大地伤害了多次帮忙牵制、敢于和后金作战的蒙古诸部和朝鲜的心。在战术上多次被利用,后金伐朝鲜袁崇焕按兵不动①,以款杀大将毛文龙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军事上袁崇焕将筑城坚守极端化坚决不与清军野战,宁锦大战锦州被围,袁崇焕怕路遇清军不派援兵。之后清军入寇北京,袁崇焕怕野战竟不迟滞清军,反而绕道而行。崇祯2年12月24日袁崇焕部在清军抵达之前两天赶到蓟州,蓟州总兵刘策先期赶到,指挥5000真定军在城外可供通行的1000米宽的要隘处扎下营寨,把后金军地主力堵了两天。但袁崇焕一到蓟州,把刘策的兵调去守卫无关大局的密山(怕刘争功,这是最有利于袁崇焕的解释),来援的其他军队也打发走;然后2万关宁铁骑接防,怕野战的袁离了营寨退回城里,一天后后金军就“潜越”了。之后袁又不得不绕道,到北京后第一件事还是要入城。这些晕招,臭招严重的损害了大明对后金(清)三面包夹的战略优势,到己巳之变之前清军消除了东方朝鲜及毛文龙和西方蒙古诸部(除科尔沁蒙古)两大坚壁,筑城坚守困死后金的策略已经不可能实现。公平的讲袁崇焕所作所为过大于功,但是以“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磔刑处死却是对袁崇焕的不公平
补充你详细的回答,足见兄台对历史的了解,不过只能选一个,非常谢谢

到底是清朝丑化张献忠还是现代人美化张献忠

不要被清朝对袁崇焕的美化而太高估了袁崇焕。清朝可是有着随意乱改历史的恶习,历史上,袁崇焕可能是有军事才能,但只是战术上的,不是战略上的,明朝的最后的军事长城也不是袁崇焕,而且他的老上司孙承宗。而且袁崇焕除了军事才能,却丝毫不懂政治,也算不上忠臣,其实不管谁在崇祯的位置上,都必杀袁崇焕,理由如下:
一:擅杀毛文龙,崇祯没杀他;
二:在崇祯4年的北京保卫战中对于皇太极是追而不击,纵使皇太极来个环城游,置京都安危于不顾,就凭这一条,袁崇焕死10次都不够;
三:袁崇焕还犯了其他诸多错误,诸如“五年平辽”的欺君之策,纵容部下抢掠,为魏阉修祠庙,都显现出袁崇焕人品有失,有打过;
鉴于袁崇焕对年轻的崇祯皇帝的欺骗以及对魏阉的态度,袁崇焕并非一个贤臣(私德有损),也不能算一个十成的忠臣,杀袁崇焕之死,是必然的,死因主要归结于袁崇焕自己,而非崇祯之过也(当然后果还是要崇祯来扛)

而为什么死得那么惨 可能因为 中国人的观念中,叛徒比敌人更可恨,既然认定袁崇焕通敌,凌迟也不足为怪。

叛逃到他国能受到重用吗?

如果你能带来有价值的情报,当然值得利用,也可以支付酬金。

但是重用~~~呵呵~~~我为什么会“重用”一个叛徒!?在任何组织,受重用的第一条不就是要求忠诚么

而且,一直以来就是叛徒比敌人更可恨~~~~敌人有时候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叛徒么~~~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