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我国的国宝有哪些,国家宝藏的文物有哪几种?和国家宝藏最新文物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じ蝸牛姑娘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国宝有哪些?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也被称之为后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后期被铸造出来的。这个庞大的青铜器高度为133厘米,重量更是达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进入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2、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个宝贝虽然名字有点复杂,但是整体来看相当漂亮。这是汉代蜀地织锦护臂,这个也是中国的一级文物,在中国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中也占据一席之地。这个珍贵的宝物目前被放置在新疆博物馆中。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一直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品,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宋代的街口情景,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优秀画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有传闻说清明上河图价值100亿,这个说法当然是假的,因为这是中国国宝,是不允许拍卖的。

4、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在1969年成功出土,这是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的陪葬品,目前被安放在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自从出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高超手艺的代表作品。

5、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在1986年成功出土,整体长度大约为1.76米,居然是用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制而成,所以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这是一款十分精致美丽的宝物,出土之后,甚至有人好奇金缕玉衣里面有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里面就是空的。

国家宝藏,中的十件宝物的,特征年代名称

一、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二、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
三、漆器之宝:“张成造”剔犀云纹盘。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
四、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属国宝级文物,
五、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
六、青铜之宝:亚方尊。中国商代晚期青铜酒器。
七、陶瓷之宝: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八、法帖之宝:《平复帖》。陆机唯一传世真迹,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卷轴类书法作品,被誉为“法帖之祖”,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九、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十、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

我国的国宝有哪些

  一、长城

1987年入选,河北境内包括山海关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行相媲美。

自古以来河北就是长城修建的重要地区,有两条长城绵亘于冀北和冀洗的山峦之中:一条自东向西,从渤海边的山海关老龙头,经秦皇岛、唐山、承德、天津、北京、张家口与山西的长城相连,横贯河北北部;另一条自北向南,从北京的慕田峪起始,经北京、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至邯郸,纵贯冀西山区。战国志金代,河北境内修筑的长城累计在3000公里以上,现在地标尚存遗迹为1200余公里。

  河北境内长城包括:

 1、老龙头

老龙头,国家5A级景点,位于河北省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老龙头景区总占地面积700亩,由入海石城、海神庙、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城七部分组成。

  2、山海关

山海关,也指山海关区,又称“榆关”,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墙一边是辽宁,一边是河北。

 3、喜峰口与潘家口

唐山迁西县西北50公里,有一处万里长城的绝景——水下长城,昔日雄关喜峰口、潘家口已没入一泓碧波之中,悠悠长城蜿蜒曲折,伸向水底,又从对岸挺身扬起,山影倒映,云水相交,山、水、城美妙组合,北国的雄奇与江南的秀美浑然一体。

长城由喜峰口向西,盘山而过潘家口关门,跃上挺拔险峻的高山。潘家口历来与喜峰口互为唇齿,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1976年,国家为引滦入津工程建潘家口水库,水库注水横切长城,潘家口、喜峰口及其周围长城淹没于水库之中,造就了独特的“水下长城”景观。

  4、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与北京市密云县相邻,距北京市区130公里。系明朝爱国将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官时期(1567-1586)主持修筑,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素有“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美誉。金山岭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大境门

大境门,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

它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当时的地方军政首脑于1927年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苍劲壮观。相传,清康熙皇帝远征回归京都,夜经此地,曾露宿大境门外,后建卧龙亭和将军亭。

  6、紫荆关

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扩展资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宫殿以及其他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1、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为第一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外八庙

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

  三、清代皇家陵寝中的两处:清东陵、清西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清代皇室一共有三处陵寝,分别在东北沈阳,称北陵;唐山的遵化,称东陵;保定的易县,称西陵。

  1、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2、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大传世国宝分别是什么?

十大传世国宝分别是:商周太阳神鸟金饰、西周利簋、渎山大玉海、四羊方尊、越王勾践剑、商司母戊鼎、定窑孩儿枕、五牛图 、石鼓文、东汉铜奔马。

1、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是一件漂亮的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

2、渎山大玉海

忽必烈时期制作,主要是为了表示元朝的强大。渎山大玉海被评为镇国之宝玉器之首。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

3、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用于祭祀的商周晚期青铜礼器。出土于湖南宁乡县的山坡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制作精美,体现了我国青铜制作高超的手艺。

4、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国家一级文物,出土时剑身锋利无比,没有锈迹,是越王勾践的个人配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

国宝级文物,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国宝级文物有哪些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是汉代规格最高丧葬殓服。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8、镶金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7、马踏飞燕
藏于甘肃博物馆,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6、曾侯乙编钟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5、越王勾践剑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3、清明上河图
藏于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2、司母戊大方鼎
藏于国家博物馆,全称为司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1、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最珍贵的国宝级文物!你知道是那些吗?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
青铜第一宝:毛公鼎
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书法第一宝:(西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唐)怀素自叙帖
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
出土文物第一宝:秦皇铜车马
玉器第一宝:大禹治水
玉山绘画第一宝:(宋) 张哲端 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雕刻第一宝:大理石枭形立雕
篆刻第一宝:二十五宝玺 收藏於北京故宫 金薤留珍
佛教第一宝:龙藏经

【国宝】
即国家的宝物,不管是物品还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为国宝。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这些国宝受到所在国家的特别保护,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

中国十大国宝都有哪几个?

中国十大国宝: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bai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是汉代规格最高丧葬殓服。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其妻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是旷世难得的艺术魁宝。
8、镶金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7、马踏飞燕
藏于甘肃博物馆,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6、曾侯乙编钟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5、越王勾践剑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
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3、清明上河图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2、司母戊大方鼎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全称为司母戊大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1、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尊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典雅、气势之磅礴,堪称“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名符其实的国宝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中国十大国宝有什么?

中国十大国宝
1.鸮尊

此鸮尊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四羊方尊

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为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 匽侯盂

西周时期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整体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4.大盂鼎

三足圆鼎,周康王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歧山县,鼎腹内记载了康王向孟舒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经验,为史学家所重视。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5.琱生簋

周宣王时期器物,早年出土于陕西,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6.龙虎尊

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纹饰的主题为“虎口衔人”,意义深刻,此器也是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7.铜冰鉴

铜冰鉴为战国时期器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8.虢季子白盤

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底部有铭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9.曾仲斿父壶

为春秋时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0.司母戊鼎

为商后期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院。

36件中国博物馆国宝图鉴,这些文物你熟悉吗?

36件中国博物馆国宝图鉴,这些文物我熟悉的如下。

一、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王希孟在北宋宋徽宗年间所作,此画纵51.5公分,横1191.5公分,绢本,墨绿色,无款,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作品以一幅长卷的方式,描写了山川、湖泊,山岭、坡岸、水际,并且在画中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同时还有捕鱼、舟楫、飞鸟等,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此幅“青绿山水”,以矿物的石青、石绿为色调,使得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明快、富丽,色彩浓烈而灿烂。山岩轮廓用泥金描画,以增添金碧辉煌的效果,故名“金碧山水”。

二、四羊青铜方尊

四羊方尊是殷商后期的一种青铜器,是一种祭祀的工具。今属炭河里遗址,于1938年在湖南宁市县黄材镇月山的“转耳仑”山腰处被发现,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的整个器身是方形的,颈饰口沿外侈,四羊方尊的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

四羊方尊的发现也是一种巧合,湖南省文物管理所的一位专家蔡季襄于195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支行的一间库房里发现了该物体的残片,后经国内文物修复大家张欣如修复,才重新问世。

1956年四羊方尊由省文物管理局转交给省博物馆,1959年国庆节十周年之际,四羊方尊被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进行展览。四羊方尊是我国十大国宝中的前三甲,曾多次被国外展出,被列为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同时四羊方尊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杰作,被编入小学、中学的课本和众多书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