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缘来伴一生」消息,近日,洛阳铲下的古国第一季,根据考古推断,距今约八千年前,我国的部落文化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形成了哪些?引发热议,洛阳铲下的古国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揭秘春秋古国神秘面纱,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

钟离在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国,《史记·秦本纪》之中将其记载为“终黎”。但是如果你在网上或者史书之中进行搜索,基本上都会找到这样的句子“关于钟离国的记载,史料匮乏”。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钟离国古墓的发现,这个资料匮乏的春秋古国很可能彻底湮灭在历史之中,再也不会被人们记起?

为什么这个位于安徽凤阳附近的钟离国地处繁华的中原地带却会大反常理的“资料匮乏”,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且看钟离古墓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

钟离国

钟离古国创建于西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天下之时,最早被封为钟离国主的是伯益的后代,国君和秦始皇嬴政同姓,是春秋时期的诸多诸侯国之中的一个,后来被楚国灭亡。

钟离国最初的位置大约在百团大战的发生地台儿庄南峄的城镇,后来迁到了现在的安徽,再后来继续南迁就没有了史料记载,不过在安徽凤阳和舒城却有许多关于钟离国的传说。

在春秋时期,安徽境内先后出现了20多个诸侯国,北方有钟离国和位于现在的长丰县一带的虎方国,南方则有巢国、桐国、舒国,西面有位于现在六安境内的六国等。

虽然安徽境内的这些小诸侯国面积不大,但是却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非常的富庶,可惜的是,江淮这个地方,却是春秋时期两个大国——吴国和楚国的中间,应该是“吴头楚尾”,所以这些地方就成为了楚、吴两国的掠夺对象和战场。

公元前518年,伍子胥向楚国复仇的时候,将钟离国和楚国的另一个附属国巢国灭亡。钟离古国灭亡之后,城池依旧,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后来钟离国因为吴国和楚国争霸的失败而短暂地被越国占有,而之后就长期地附属于楚国,负责主持国家工作的也不是钟离国君,而是楚国派过去的大夫。

春秋古城遗址

作为安徽省现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城遗址——凤阳钟离城遗址已有至少2600年的历史,而钟离古国墓葬就在钟离古城遗址不远的地方。

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钟离国古墓的发现,却是因为一位考古专家在无意之间发现的两座高达9米以上的大土墩,可是对于这两个大土墩的来源和典故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于是专家就进行了初步的取土观察,结果发现了经常在古墓之中被用于防水的白泥膏,于是就得出了其为西汉墓葬的结论。

可是在2005年6月的一天,土墩的北侧却出现了一个出自非常专业的盗墓贼之手的9米深的盗洞,于是专家们就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指导下,开始了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在资深打洛阳铲(也被称为探铲,一种用来探测地下土层土质的考古学工具)的“高手”的帮助之下,专家们初步认定,该墓可能是个呈“亜”字形的墓。但是当专家们按照“亜”字形进行发掘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古墓的边缘,甚至有人都产生了北墩到底是不是墓葬的疑问。

当那个不符合一般古墓形制的距离墓底只有3米的短而狭窄的墓道出现的时候,所有人心底都开始打鼓,可是熟悉考古领域的专家们却因为这种特殊性而更加地小心,一层一层地挖掘记录,就是担心会漏掉任何一丝信息。但是,当封土层被推掉之后露出来的那一圈圆形白土层,却让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的考古人员目瞪口呆。

总结

2007年5月,在凤阳县临淮关镇钟离城遗址东北大约1.5公里的地方,出现的一座圆形古墓葬,给了考古专家们灵感,在那座古墓之中,专家们发现了墓主和10具陪葬人员的棺木痕迹以及骨架,而编钟、戈等大量的随葬品也被发现,最为重要的是,5个镈钟上面出现了铭文。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之后,专家们终于确认了“钟离”两个字,于是,凤阳古墓钟离古国墓葬的身份就被确定了。而与凤阳圆形墓制极其相似的双墩墓葬也被认定为钟离国国王的大型墓葬,可是究竟是谁的墓葬,却因为没有相关的文献而尚未确认。

根据考古推断,距今约八千年前,我国的部落文化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形成了哪些

良渚 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宁绍平原-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是江南最具特色的一个文化系列

洛阳和西安哪个皇帝陵多

哪里的皇帝多自然哪里的皇陵多。
西安有
秦陵:秦始皇陵墓
汉陵:有陵11座。除文帝的灞陵和宣帝的杜陵分别葬于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上外。其它九个皇帝葬就葬在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包括汉武帝的茂陵,汉景帝的阳陵,
唐陵:有陵20座。其中18座虽不在西安,但都位于陕西。

我国现存最古的古城是什么

浙江省考古所2007年11月29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也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古城。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瓶窑镇上的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门,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农田里,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沿着农田的垄土来到了西城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约60米,深约4米的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石头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省文物考古所良渚工作站站长刘斌指着石块说:“从堆积的层次来看,这里的石头都是从外面运来的,当时建造这个城墙的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西城墙的西边是城河、东边是民居,而东北方向是贵族墓葬区。

城墙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迹

北城墙同样也挖出了一个坑,同样的黄土和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墙坑比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层是泥和沙相间,而且很有规律,从上到下沙层逐渐加厚,泥层逐渐变薄,做工非常考究”,据刘斌推测,土墙上的那些黑色杂物,应该是原始居民残留下的生活垃圾。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

结果考古人员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

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古城文明势力曾影响半个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古城面积与颐和园差不多

城墙比西安城墙宽2~4倍

本报讯浙江省考古所近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历经18个月,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还有待于在进一步考古工作后才能确定。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谈一谈你喜欢的节日?

过节当然是许多小伙伴都喜欢的了,那么是什么节日最受人们欢迎呢?是中秋节?是国庆节?是春节?当然,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1、国庆节


红,中国人最钟情的色彩。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都留有一抹浓郁的中国红。红旗,是新中国最鲜明的标志。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的热血沸腾。旗上飞舞的鸽子,是人们对和平的期盼。这份和平,不仅是赐予中国的,更是赐予世界的。

  • 当然,在这样一个黄金假期,在为祖国庆祝生日的同时,也祝大家的假期快乐,更希望百度上的信息能让大家的这个国庆充满更多有意义的回忆。

2、中秋节


我国民间把中秋圆圆大大的月亮作为团圆的象征,所以就有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说法,据说中秋之夜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皎洁明亮的。所以每到中秋之夜,按照传统习俗,家家在庭院摆上桌子,买来月饼,边赏月边吃月饼,祈祝花好月圆,人寿年丰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中秋节以月圆兆人的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就是一套礼仪,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3、春节


过节当然属春节最受人们欢迎了,可以让那些很久都没见面的老朋友好好叙叙旧;可以让那些常年流荡在外游子或已功成名就的人回到阔别已久家乡,好好陪陪已风烛残年的父母,好好尽尽孝。我们喜欢春节,不仅喜欢它带给我们的福利,更喜欢它的文化底蕴,他是中国人的传统,已经传承了几千年。

  • 那些习俗让我们乐在其中,那些底蕴让我们充满自信,我们爱春节,爱过年,就仅仅是因为春节过年蕴含的安逸的氛围嘛,绝不仅仅是这样!

天分的意思

问题一:天份是什么意思 老天给你的成分,就像天才......
有的人生下来就很聪明,真的。
而相对类 多书则是一般。
别怕,勤能补拙!!!

问题二:天分使然,是什么意思? 天生的特点使他……
这只是半句话,意思不完整,前面或后面还有词,断章取义是无法解释的。
天分:指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有与生俱来的专长或特色。
使:这里是用、派、让的意思。
然:语气词,同也。
例:他在音乐上很有天分。她的歌声美妙动听,是天分使然(天生成的)。

问题三:天分是什么意思 天分还是天份

问题四:天赋与天分的意思差别? 天赋是一出生就有这个能力,天分是出生后,很喜欢,努力一下就可以了

问题五:天分是什么意思? 天分
天分 tiānfèn
[genius;gift;talent] 天资;天赋。

问题六:天熠的意思!!!如果用来取名得多少分 名字天熠评分:(评分仅供参考,各项指标的详细说明请看后面的分析)
文化印象68 分。(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
五行八字80 分。(主要参考名字的五行是否符合八字喜用神的要求)
五格数理81 分。(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如何得到高分名字
用字的意义:
熠:光耀,鲜明。(此字在人名库 *** 出现约:20,560次)
说文解字》释云:盛光也。从火习声。《诗》曰:“熠熠宵行。”

问题七:日下和天中分别是什么意思百度作业帮 日下[rì xià]
基本解释
[at present]∶目前;眼下
日下天气已凉
[capital]∶旧时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sunset]∶日入。日没。太阳落下去
日下西山头
[go down every day]∶一天天地衰落;逐日走下坡路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详细解释
太阳落下去。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既而日下泽宫,筵阑相圃,怅徙跸之留欢,眷回銮之馀舞。” 唐 李峤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雨馀林气静,日下山光夕。”
指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形容遥远。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望 长安 於日下,指 吴会 於云间。”
指京都。古代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地为“日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荀鸣鹤 、 陆士龙 二人未相识,俱会 张茂先 坐。 张 令共语…… 陆 举手曰:‘ 云间 陆士龙 。’ 荀 答曰:‘日下 荀 鸣鹤 。’” 徐震�� 校笺:“日下,指京都。 荀 , 颍川 人,与 洛阳 相近,故云。” 唐 钱起 《送薛判官赴蜀》诗:“边陲劳帝念,日下降才杰。” 明 高启 《送王孝廉至京省其父》诗:“君言省觐敢辞苦,况是日下非天涯。”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 永明 十年,始于 兴福寺 讲《成实论》。先辈法师,排竞下筵。名振日下,听者千馀。”
目前,目下。
《唐大诏令集・政事・咸通七年大赦》:“今南蛮已加招抚,冀就弭宁,日下但严守封疆,且备要害。”《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日下天色且是凉,便放五日也不妨。”
即日,当天。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虎符》:“ 开禧 间, 慈明 阴赞 宁皇 诛 韩�腚� ……御批云:‘已降御笔付三省, 韩�腚� 已与在外宫观,日下出国门,仰殿前司差兵士三十人防护,不许�E失。’”《三国演义》第二回:“来早设朝,使廷臣奏 董太后 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於 河间 安置,限日下即出国门。”《水浒传》第六三回:“�z太师�{犒赏三军,限日下起行,大刀阔斧,杀奔 梁山泊 来。”
东方古国名。
《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户 在南, 西王母 在西, 日下 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 邢�m 疏:“ 日下 者,谓日所出处其下之国也。”

问题八:天下分九流十家什么意思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此说源于《汉书・艺文志》。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  后来,又根据身份高低分为九等,即: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还有奴、乞、娼、贼等等,为不入流,即最下等。

问题九:天字房地字房分别是什么意思? 就是客房的等级啊
好像分天、地、人。估计天就是现在的总统间,地是商务套房,人是标准间,好像还有那种大通铺。
天地玄黄
过去排列顺序习惯使用千字文排序,天在千字文中是第一个,所以天字第一号就是№1的意思。也就是现在排序中的A1.比如说科举考试中的号房,第一排就是天字号,第一排的第一个就是天字第一号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比“洛阳铲”更好用的盗墓工具,只需要放入土里,就知道有无墓穴,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在这绵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自然也诞生了众多璀璨的文化。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便是中华众多传统文化之一的“盗墓”。

盗墓

众所周知盗墓是一门技术活,同样伴随着极大的危险性。盗墓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胆量,还有一个人的智慧和天分,一般能靠盗墓发家致富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盗墓的历史久远,早期的盗墓活动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一般的盗墓活动都是偶然发现而下手的。直到后来,随着陪葬品的逐渐豪华,陪葬品也越来越吸引人。贫困的人才逐渐参与进来。

同样为了防止陪葬品的流失以及逝者不被打扰,人们死前对陵墓的修建也越来越重视。而盗墓贼们同样也不断革新技术,组成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队伍。自此,盗墓活动日渐兴起盗墓行业逐渐系统化。

盗墓活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以及五代的温韬,再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在盗墓上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目张胆的去盗墓;还有一种就是民盗,分布于各地,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如河南洛阳地区、陕西关中、湖南长沙周边一带等地多盗贼横行。

曹操

一般情况下,古时候的人们都会在陵墓旁留下墓碑,或者种树,以便后人前来祭拜。然而此举这是给盗墓者提供了可承之机。随着盗墓活动的逐渐兴起,一些帝王将相在修建陵墓时也越来越重视,不再留下具体的方位。在陵墓内也设置众多机关暗道,更有甚者会建造多个墓室,来迷惑盗墓者。

有一些古墓难以找到陵墓的准确位置,比如成吉思汗的陵墓至今无人知晓其所在地。所以,盗墓者的技术和经验也是十分重要的。常说的风水八卦便是为了寻找陵墓。其实,盗墓也是一种赌博,只不过赌的是生命。并不是每个盗墓的人都能从中获取利益,有些人甚至会因此而丧命。

危险始终是与财富并存的。

盗墓贼

正所谓行行出状元,盗墓同样是人才辈出。

民国时期有一个名叫李鸭子的盗墓贼,平日里就喜欢琢磨盗墓的这些事。这天他看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包子铺,卖包子的人正准备在地上打一个小洞,包子铺老板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鸭子极大的兴趣。这个东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带起很多土。

盗墓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东西要比平时使用的铁锨更容易探到古墓,于是他受到启发,比照着那个工具做了个纸样,找到一个铁匠照纸样做了实物,于是第一把洛阳铲就这样诞生了。当然这也只是传说,具体情况也无从考证。

还有一盗墓奇人姚玉忠,别人都是靠着观察风水来找墓穴,而他则是靠着观察星象,他会一边握着罗盘,一边看天象,方圆百里之内的墓穴都可以知道准确位置。他还专门发明了一种叫做“扎子”的盗墓工具,插进土里,然后看尖上的颜色变化就可以判断出地下是否有墓穴,比洛阳铲还要好用。

盗洞

还有一些盗墓者只要确定了陵墓的所在年份,就能够了解到墓内的具体分布情况。这是因为,每一个朝代,陵墓的修建方式、技术都有自身的特色。老练的盗墓者都是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经验从而完成盗墓工作。

盗洞的选择也是十分讲究的

盗洞的挖掘要避免挖到死路,这就要求盗墓者需要提前测算出大致方位。而且随着盗墓贼的泛滥猖獗,一般墓地的修建都十分的坚固。这时候就要考验盗墓者能否准确算出方位,通常情况下,墓的顶部及墓低是比较脆弱的地方,他们便要从这些地方下手。

盗洞的挖掘同样是一门技术活

盗墓工具

盗洞的挖掘,不仅要绝对的牢固,还要节约体力。一些技术老练的盗墓者不仅能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存,还能将挖下来的土存放到合适的地方。有的技术高超的盗墓者,甚至到最后也没人能发现挖出来的土到底去了哪里。

而且盗墓者的吃住也大多在洞穴中,所以一般盗墓者很难被人发现。毕竟,盗墓是一种见不得光的行为,他们都需要避着其他人。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在盗洞中生活半年之久。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也采取了许多好的办法:

盗墓者通常会在选定好的墓地附近,建造一些房子,以此来掩人耳目。从房子里再挖盗洞,从而进行盗墓活动。

盗墓贼下场

他们也会用送葬队伍来混淆视听,在陵墓旁再建一个假的坟墓,这样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光明正大干的做坏事。

最后,我想说的是,盗墓虽然是一个暴利行业,但盗墓的本身也是一种破坏。而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这种盗掘给人类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严厉打击盗墓行为,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