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谷园讲通鉴怎么看不到以前的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谷园讲通鉴最新一期(《资治通鉴》是最不想讲权谋的,反而权谋讲得最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谷园讲通鉴为什么停

档期原因。《谷园讲通鉴》是谷园先生亲自撰稿主持的中国首档国学励志脱口秀节目,后因为节目档期原因,需要停更,期间会播出经典版《曾国藩的干货》。

谷园讲通鉴:这才是秦汉》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谷园讲通鉴:这才是秦汉》(谷园)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NFj10B4NovZR0gAr1ZXpA

资源名称:谷园讲通鉴:这才是秦汉.epub(3.07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NFj10B4NovZR0gAr1ZXpA
提取码:pjfc

提取码:pjfc

书名:谷园讲通鉴:这才是秦汉

作者:谷园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页数:320

内容简介:

《谷园讲通鉴》是在视频网站爱奇艺和音频网站蜻蜓FM上播出的国学励志脱口秀节目。目前已播出近两年,累计近百期,单期观(听)众超百万次,是爱奇艺历史人文类最热播的节目之一;在蜻蜓FM上的粉丝超过40万人。内容以《资治通鉴》1362年的史料为主,注重经史结合,把历史上的牛人、酷事儿、经典智慧和极致的精神,以生动简洁的语言从头到尾讲出来。该节目有趣、有料、接地气,适合当今人们的口味,尤其深受年轻人喜爱。

本书是《谷园讲通鉴》秦汉史部分(第25—50回)的结集,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帝国,到陈胜起义、楚汉争霸,再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一气呵成。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主要选取《史记》中第一手史料,包括秦始皇、项羽、刘邦这三人的本纪,还有李斯、陈胜、萧何、张良、韩信、张耳、陈馀等牛人的列传,进行了翔实而生动的讲述,分析了这些人物的人生成败、经验教训,特别是对刘邦的讲述,别开生面,引人入胜,非常励志。这些牛人的人生经历对我们现代人做人、做事颇有启发。

作者简介:

谷园, “中国式励志”理念的开创者,爱奇艺国学励志脱口秀《谷园讲通鉴》的主讲人。

谷园先生一直致力于传统经典现代化的传承工作,把“四书五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韩非子》《史记》《资治通鉴》等中国文化中影响最深的经史著作,梳理解读为适合大众阅读的中国式励志书。目前已出版畅销书:《吃透曾国藩》《人生四书》《简易经》《谷园讲通鉴:这才是战国》。

南怀瑾北谷园出至哪里

《谷园讲通鉴》。根据查询《谷园讲通鉴》的相关资料显示,南怀瑾北谷园出自《谷园讲通鉴》。《谷园讲通鉴》是大众国学传播者谷园主持的国内首档国学励志脱口秀节目。内容以《资治通鉴》1362年的史料为主,注重经史结合,把历史上最牛的人、最酷的事儿、最经典的智慧、最极致的精神,以生动简洁的语言从头到尾给讲出来。这将是一个沿着历史轴线展开的中华传统思想智慧体系,而且力求接地气,让青年人喜闻乐见。

华杉版资治通鉴【1331】有恩必报,有仇必忘。2021-09-27

15、

南梁镇南将军侯平频频击破后梁军,因为王琳兵威不接,不再接受王琳指挥。王琳派部将讨伐他。侯平杀巴州助防吕旬,兼并了他的部众,投奔江州,江州刺史侯瑱与他结为兄弟。王琳军势更加衰落,六月二十二日,王遣使奉表于北齐,并献上驯象。江陵陷落时,王琳的妻子蔡氏、世子王毅都被西魏俘虏,王琳又向西魏进贡,请求释放自己的妻子儿女;同时,也称臣于南梁。

16、

北齐征发民夫工匠三十余万人,扩建三台宫殿。

17、

齐显祖高洋刚即位时,留心治国,务求简政,坦怀待人,知人善用,得以人尽其力。又能以法驭下,或有违犯,无论勋臣贵戚,一律处罚,内外无不肃然。至于军国机策,则独断专行;每临战斗,亲冒矢石,所向有功。数年之后,渐渐以功业自矜,于是嗜酒放纵,骄奢淫逸,肆行狂暴;有时亲自起身歌舞,日夜不停;有时披头散发,身穿胡服,杂衣锦彩;有时坦胸露体,涂抹粉黛;有时乘着牛、驴、骆驼、白象,不用鞍,也不用缰绳;有时令崔季舒、刘桃枝背着他行进,担着胡鼓,自己打鼓。勋臣贵戚的宅第,无论早晚,随时临幸,穿街过巷,有时坐在街头,有时就睡在巷子里;或在盛夏光着身子晒太阳,或在隆冬赤条条暴走;跟从的人不堪忍受,皇帝则泰然自若。修建三台宫殿时,架木造屋,高二十七丈,两栋相距二百余尺,工匠们胆怯,身上系着绳子防止掉落,高洋登上屋脊疾走,毫无惧色;不时还回旋舞蹈,转身踏步,旁边看见的人无不寒心。曾经在道上问一个妇人:“天子如何?”回答说:“颠颠痴痴,像什么天子!”高洋杀了她。

娄太后因为高洋酒醉发狂,举手杖打他,骂道:“什么样的父亲生下什么样的儿子!”高洋说:“即当把这老母嫁给胡人。”太后大怒,于是不再言笑。高洋想要太后笑,自己匍匐下来,举起太后坐床,太后坠落于地,颇有受伤。酒醒之后,大为惭恨,让人积柴点火,要投火自杀。太后惊惧,亲自持挽,强颜欢笑,说:“之前是你喝醉了!”高洋于是在地上铺设席子,命平秦王高归彦拿着棍棒,自己责骂自己,脱了衣服,光着背接受惩罚,对高归彦说:“打不出血,就斩了你。”太后上前抱住他,高洋流涕苦请,于是打脚五十下,然后衣冠拜谢,悲不自胜。宣布戒酒,十天之后,又恢复如初。

高洋到李皇后家,以响箭射皇后的母亲崔氏,骂道:“我酒醉时连太后都不认识,你这个老婢算什么东西!”马鞭乱打一百多鞭。虽然以杨愔为宰相,上厕所时,也让他拿着刮肛门的竹片。又以马鞭鞭打他的背,流血染红了衣袍。有一次又拿出一把小刀,要划杨愔的肚子,崔季舒引用俳言说:“老小公子恶作剧。”把他的刀拿走。又曾经把杨愔装进棺材里,载以丧车。另一回,手持长槊,纵马奔驰,比划着要刺左丞相斛律金胸堂,来回三次,斛律金站立不动,于是赏赐他绸缎一千段。

高家的妇女,皇帝不问亲疏,多与之淫乱,或者把她们赏赐给左右,又多方折磨羞辱她们。彭城王高浟的母亲,太妃尔朱氏,是魏敬宗元子攸的皇后,高洋要睡她,不从;于是亲手杀了她。故东魏乐安王元昂,是李皇后的姐夫,他的妻子有美色,高洋数次临幸她,又想把她纳为昭仪。召元昂,令他伏在地上,以响箭射他一百余下,流血凝结地面,将近一石,终于惨死。皇后啼哭不食,乞请让位于姐姐,太后也出面干预,高洋才停止。

又曾经于众人中召都督韩哲,无罪斩首。制作大锅、长锯、锉刀、石碓等刑具,陈列于庭院中。每次喝醉,就动手杀人,以为戏乐。所杀之人,多令肢解,或焚之于火,或投之于水。杨愔于是简选邺城死囚,关押在殿庭左右,称之为“供御囚”,皇帝想杀人时,就抓来应命。三月不杀,则予以赦免。

开府参军裴谓之上书极谏,高洋对杨愔说:“这个愚人,何敢如此!”杨愔回答说:“他不过是想要陛下杀他,以成名于后世罢了。”高洋说:“小人,我就不杀他,看他怎么成名!”高洋与左右饮酒,说:“乐哉!”都督王纮说:“有大乐,也有大苦。高洋问:“此话怎讲?”回答说:“长夜之饮,不醒悟这样会国亡身陨,这就是大苦!”高洋捆缚王纮,要斩他,念他有救世宗高澄的功劳,才将他释放。

高洋游宴东山,因为关、陇还未平定,投杯震怒,召魏收到跟前,立刻起草诏书,宣示远近,将要西行。西魏人震恐,准备向陇山以西逃走(这估计是北齐史官吹牛说大话,资治通鉴照抄,宇文泰怎么会吓成这样)。但是高洋实际没有出发。一天,对群臣哭泣说:“黑獭(宇文泰)不接受我的命令,奈何?”都督刘桃枝说:“给臣三千骑兵,请就长安把他擒来。”高洋壮其言,赏赐绸缎一千匹。赵道德进言说:“东西两国,强弱力均,彼可擒之以来,此亦可擒之以往。刘桃枝妄言,本应诛杀,陛下为何滥赏!”高洋说:“赵道德说得对。”把绸缎要回来,赏赐给赵道德。

高洋乘马想要下陡岸入漳水,赵道德拉着马辔,把他拉回。高洋怒,要斩他。赵道德说:“臣死无所恨!当于地下启奏先帝:说此儿酣酗颠狂,不可教训!”高洋默然而止。

又一天,高洋对赵道德说:“我饮酒太过,你应该痛打我。”赵道德举起棒子就打,高洋逃走。赵道德追逐,边追边喊:“你是什么人,做出这种事!”

典御丞李集当面进谏,把高洋比着桀、纣。高洋下令将他绑了,放进水流中,沉没很久,再把他拉起来,说:“我比桀、纣如何?”李集说:“恐怕还不如桀纣!”高洋又令把他沉下去,拉出,再问,反复四次,李集应对如初。高洋大笑说:“天下有如此痴人,现在才知道龙逄、比干也不如你!”于是释放。一会儿,又召见李集,发现他似乎又要进谏,高洋下令将他拖出去,腰斩。高洋喜怒无常,对人或斩或赦,没有人能预测。内外惨痛,各怀怨毒。而他一向能默识强记,加以严酷果断,群下战栗,不敢为非。又能委政于杨愔,杨愔总揽万机,衡量情理,百事都能修治,所以时人都说,君主昏暴于上,政治清明于下。杨愔风度能为人表率,明鉴事理,作风干练,为朝野所重,少年时经历困厄(尔朱氏屠杀杨愔全家,只杨愔逃得一命,见公元531年记载;后来又因谗言逃亡荒岛,高欢把他召回,见公元535年记载),得志之后,对他有一餐饭恩惠的人,必定重重报答,而就算之前要杀他的人,也不过问;掌管官员典选二十余年,以奖拔贤才为己任。又能博闻强记,见过一面的人,都不会忘记他的姓名,候补官员鲁漫汉,在一次见面时,自称地位低贱,恐怕杨愔不记得他,杨愔说:“你之前元子思坊,乘着一匹短尾母驴,见到我也不下驴,还拿一把竹扇遮住脸,我怎么不认识你!”鲁漫汉惊服。

华杉曰:

高洋已经超越暴君,而是禽兽皇帝,桀纣的凶暴,也远远不如他。在这种情况下,王公大臣们拿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他自己恶贯满盈。所幸他能用杨愔,而杨愔既有才干器局,又有“有恩必报,有仇必忘”的胸怀,所以形成“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奇观,也是百姓的幸运了。

《资治通鉴》是最不想讲权谋的,反而权谋讲得最好

之前说准备聊聊《资治通鉴》,其实说完就后悔了。因为《资治通鉴》太经典了,从古到今很多人都给《资治通鉴》做批注,最富有斗争艺术的毛主席看此书十多遍,胡三省通过给《资治通鉴》写注成为了历史学家,《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这些都说明此书堪称博大精深。现代很多人结合管理学或办公室政治等来解读《资治通鉴》,也都让人大受启发。作为一个人生阅历不丰富,学识更不广博的普通人,想和大家聊《资治通鉴》,感觉有点狂妄。但话已经说出去,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无论是故事会、小说,还是哲学理论著作,作者都会有一个核心观点,并且会用一系列的方法来证明这个核心观点。我们看书,一个是找到这个核心观点,另一个就是看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个核心观点。这也是看书的乐趣所在。比如《银河英雄传说》这本小说就是为了证明清廉的专制比腐败的民主要好;《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现实》这本书就是为了证明在清朝的时候有很多自发的溺婴弃婴现象,通过这一现象挑战马尔萨斯有关中国人口问题的“定论”。

为了能更快地找到一本书的核心,在看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功课。书是人写的,要想读懂一本书,就要了解书的作者和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了解作者一要看其生平,通过其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观点和思想的来源;二是要看其观点和思想的主要对手,通过其对手的观点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核心论点。

《资治通鉴》是北宋名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所写。司马光是历史上著名的保守派,他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离开朝廷,在皇帝的支持下,用十五年时间编写此书。编写此书的目的是通过“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使皇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编年体通史都有一个毛病,“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使读者阅之不易。而纪传体通史使人读起来如同看故事书一样,特别是作者本身又是文学家,那这部史书不但有趣,而且文字优美。《史记》就是因此才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专门为皇帝阅览而写的书,为什么司马光要采用编年体而不是纪传体呢?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评价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有一句话:“温公不喜权谋,至修书时颇删之,奈当时有此事何?只得与他存在。若每处删去数行,只读著都无血脉意思,何如存之,却别作论说以断之。”

回答这个问题的核心要点就在“不喜权谋”这四个字。如果采用纪传体写通史,皇帝在阅看时将会被人物的智谋所吸引,看到的就会是各种权谋之术,很难体会到治国之道的本质。采用编年体就能比较清晰地看到随着时间推移,权谋都是一时之小道,无法影响历史大势。而历史大势发展的规律就是司马光认为皇帝应该领悟的治国之道。

绝妙的是,恰恰是司马光这种写作态度,造就了《资治通鉴》是讲权谋之术最好的书。《资治通鉴》与其他写权谋的书相比,更注重阳谋,不屑于阴谋。在叙述事情的时候,往往侧重于事件的整体发展态势,而不是局限于一人一事。看完《资治通鉴》后,制定的策略往往具有不可抵御的特点。

因此,在以后的文章中,就从权谋的角度来聊一下《资治通鉴》中的人和事,看一看司马光所认为的治国之道是什么,又是如何来阐述这个道的。

1985年中医称为什么年

公历1985年3月17日。
《谷园讲通鉴》的讲稿写到了东汉中后期中医学相关的内容,郭玉、华佗等。要理解他们,就得对此前的中医学相关情况有所了解。而这些又是理解张角太平道、张鲁五斗米道乃至道教的起源与发展等情况,所必须的。
中医名字的演变,第一个代称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着,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代称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大家好,我是李方超,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第六本书是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这本书讲的是从周纪一(公元前403年)到秦纪三(公元前207年)这段时间的事情。《资治通鉴》从战国的三家分晋,写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一共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可以说,这就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资治通鉴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我们读《资治通鉴》的目的,就在于“畜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点历史中的智慧吧。

第一点就是德行为先,才能为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国君智伯一表人才,精于骑射,多才多艺,能文善辩,强毅果敢。但是他这个人不仁义。总是戏弄和欺压手底下的大臣,巧立名目来进行敲诈勒索,结果韩赵魏三家联合攻晋,智伯身死国灭,智氏家族被灭种。

智伯之亡,是亡于才胜于德。才和德是两回事,但是一般人分辨不出来,都通称为贤,这就是看错人的原因。聪察强毅叫才,正直中和叫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驾驭才,德运用才。那云梦泽的竹子,有着天下最强劲的质地,但是,不进行矫正揉曲的处理,再加之以羽翎箭括,就不能成为一支利箭。那棠峪出产的金属,是天下最锋利的物件,但是,不进行熔炼锻铸,再加之以磨炼砥砺,就不能攻击强大的敌人。

所以说,才德兼备的叫圣人,才德皆无的叫愚人,德胜于才的叫君子,才胜于德的叫小人。取人之术,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宁肯得愚人,也不要用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则善无所不至;挟才以为恶,则恶也无所不至。愚者虽然也想干坏事,但是智力不能周全,力量不能胜任,就像乳狗咬人,很容易就把它制住了。小人呢,智足以逞其奸,勇足以决其暴,这是如虎添翼,为害不浅!而且,人们对德呢,往往是敬而远之,对才呢,则爱而亲之;一个疏远,一个亲近,就往往为有才之小人所蔽,而忽视了他们的德行。自古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亡国败家的例子,太多了!岂止是智伯这一个案例!所以,治国当家者,如果能审查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必怕自己没有知人之明呢!

二.看透一个人的五条方法。魏文侯手里有两个人才,不知道该选谁作为自己的宰相,手下人给他提了五条观察人的方法,魏文侯立马选定了自己的宰相。这识人的五条方法是什么呢?看一个人,一看他平时亲近的人,二看他富贵时资助的人,三看他显达时保举的人,四看他遇困时有所不为之事,五看他贫穷时有所不取之利,这五个方面,就足以看透一个人了

三.傲和惰可以毁掉人的一生。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项梁(项羽的叔父)在跟秦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胜,于是愈加轻视秦军,面有骄色,结果在攻击章邯的时候碰到秦军主力,项梁的部队全军覆没,项梁战死。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有一个体会,春风得意总是短暂,当你最得意的时候,一放松自己,马上就会出问题打击你。曾国藩说,有两个字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字是傲,一个字是惰。项梁都占全了,就丢了性命。我们读书读到这些故事和教诲,就当知行合一,学会谦虚谨慎,始终勤奋。

总结:君子行道于天下,在于自己的价值观和志向,人都想趋利避害,但是如果你有利必驱,有害必避,那你就不算志有定向,就不能在正道上一以贯之。而如果你任其私智,你认为你的智商,能够得到所有的利,避掉所有的害吗?做不到!只会让自己迷失了方向,掉进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中庸》说:“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们都说,我知道!我知道!但别人把他往罗网陷阱里赶,他也不知道躲避!

君子处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原则很清楚,我贡献给君王和社会的,是我的道。用我,我就行道于天下,不用我,我就藏身以自保。一定是直道事人,绝不枉道事人。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惑、不忧、不惧,是因为有价值观,有原则,有方向,这样才能我心光明,能进能退。只能进,不能退,最终就无路可退。我们看别人的错误,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苛责他人,而是为了修正自己。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的分享从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这本书中受益。我是李方超,每天推荐一本好书,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