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二十四节气谷雨来历和风俗 廿四节气之谷雨「一定记住」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2022年冷空气最新消息。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此乃特长」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二十四节气谷雨

二十四节气谷雨

  二十四节气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下面来详细了解二十四节气谷雨。

  二十四节气谷雨1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

  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时节,在我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秦岭-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

  谷雨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4月19日-21日,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太阳到达黄经30°时即为谷雨。

  谷雨是反映降水现象的一个节气气,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非常适合谷类作物的生长。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谷雨2

  谷雨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4月19日-21日。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历史渊源: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加大,极适合谷类作物生长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

  《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也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是什么意思?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那么谷雨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大家都可以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谷雨这个词的意思。有谷有雨,也就意味着播谷降雨,也就是说到了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时候了。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万物生长,而且气候也是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雨水充足。

   “谷雨”来了,这意味着什么?

  “谷雨”节气到了之后,中国南方的雨水开始增多,经常会下雨,而且也会开始升温,天气慢慢暖和,这时候温暖的气候,再加上雨水的滋润,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不过“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来,也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就要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春季将要结束,夏季将要到来。

  二十四节气谷雨3

   史料记载: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谷雨节气的含义

   谷雨节气含义一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

   谷雨节气的含义二

  谷雨节气的含义是什么,首先得提关于谷雨和仓颉的关系,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谷雨节气的含义三

  谷雨,顾名思义也就是播谷降雨的意思。换句话说,这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因为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前后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古人曾有“雨生百谷”之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二十四节气——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加大,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谷雨极适合谷类作物生长,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时节,在中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秦岭—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在北方地区,谷雨是“终霜”的象征。

谷雨,叁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

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初候,萍始生。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历解》曰,萍,阳物,静以承阳也。

二候,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

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一名戴鵀。《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

谷雨节气的民间习俗有摘谷雨茶、走谷雨、谷雨贴、吃春、赏花、祭海、祭仓颉等习俗。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来历

  你知道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来历是什么吗?相信大家都知道,谷雨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它的到来,代表着已经可以种粮食了。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来历,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来历1

   谷雨简介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其来源于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已准备匆匆离去,而夏天的脚步却越来越近。

  据《淮南子》记载,当初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的时候,天空落下无数的谷米,好似滂沱大雨,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谷雨由来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是什么时候

  谷雨是在公历每年4月19~21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30°。

  2020年谷雨时间:4月19日,22:45:21,农历三月廿七

   谷雨的气候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渐远,气温回升加快。这时候的的作物,无论是越冬作物,还是春种作物,都借助着阳光疯狂生长,甚至可以用一天长高一节来形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谷雨的三候

  谷雨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大杜鹃)便开始鸣叫,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戴胜鸟(花蒲扇)开始在桑树上出现。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来历2

   谷雨的习俗

   (1)赏牡丹:

  “国色天香绝世姿,开逢谷雨得春迟。”谷雨前后,正值牡丹花盛开,姹紫嫣红,争奇斗妍,因此牡丹花也叫谷雨花,它是花卉中唯一一种以节气命名的花。

  民间流传着“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的说法,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2)摘春茶:

  南方谷雨有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不管这天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还曾倡议将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并在这一日举行各种和茶有关的活动。

   (3)祭仓颉:

  陕西白水县谷雨节气祭祀文祖仓颉习俗,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相传,仓颉创造文字,功盖天地,黄帝为之感动,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其造字的酬劳,从此便有了“谷雨”节。

  此后每逢谷雨节气,附近村民都会组织庙会来纪念仓颉。

   谷雨的食材

   (1)食香椿:

  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香椿又叫做椿芽、香椿头,其是香椿树的幼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以及维生素c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等功效。

   (2)少燥热:

  谷雨时节,气温回升快,很容易“上火”。我建议大家,谷雨时节除了要吃一些香椿之外,当然过敏人群除外,在饮食调理上,也应少食燥热食物,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如黑米、豆类、荠菜、芹菜、油菜、菠菜、胡萝卜、莴笋等。另外,还要注意及时补水。

二十四节气谷雨来历和风俗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谷雨来历和风俗_谷雨的由来及习俗,欢迎阅读分享。

目录

谷雨的由来

24节气谷雨风俗

谷雨养生如何养肝护肝

谷雨运动精神养生

谷雨的由来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也已进入夏季。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二十四节气谷雨寓意解析

谷雨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下面是我整合的二十四节气谷雨寓意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谷雨寓意解析

“正好 清明 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4月20日11时13分迎来“谷雨”节气。此时节,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 雨水 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

谷雨吃什么传统食物东西

1、食香椿

俗语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谷雨前后,正是吃香椿的好时候,尤其是北方地区,谷雨吃香椿,是时下最时令的金贵菜肴。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一年之中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尝得到这口“春味”!而且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2、喝谷雨茶

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是采茶的时节。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谷雨茶温凉,因为谷雨生长在温和的春季,春季温度也适中,所以谷雨茶都有温良去火的功效特点,可以用作茶疗。

3、吃香菜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中医认为香菜性温味甘,能健胃消食,利尿通便,并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感冒、消化不良等。春季吃香菜能发散寒气,尤其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最适合。

4、乌米饭

每年谷雨时节,肇兴侗寨有“吃乌米、打花脸、播稻种”习俗。在谷雨这天,男女青年充分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青年男子都会到姑娘家扔竹篓,讨要乌米饭,去的人越多,姑娘的家人越觉得有面子,它是当地农耕 文化 与婚恋习俗的双重寓意表达。

谷雨吃什么水果好

1、菠萝

谷雨前后,肝木旺盛,脾衰弱,而菠萝性平,味甘、微酸、微涩、性微寒,具有清暑解渴、消食止泻、补脾胃等功效。菠萝还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维生素A、B、C、柠檬酸和蛋白酶等物。

2、草莓

谷雨前后,人的肝火往往比较旺盛,吃点草莓可以起到抑制作用。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还有,草莓最好在饭后吃,因为其含有大量果胶及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改善便秘,预防痔疮、肠癌。

3、香蕉

春季天气干燥,人也容易上火导致便秘,此时吃一些香蕉有助于排便通畅。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民间验方更有用香蕉炖冰糖,医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为食疗。



二十四节气谷雨寓意解析相关 文章 :

★ 有关二十四节气谷雨含义及谷雨养生如何养肝护肝

★ 详解二十四节气——谷雨传说

★ 24节气中谷雨的来历和风俗

★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来历

★ 二十四节气谷雨的特点

★ 描写二十四节气谷雨的古诗词赏析

★ 谷雨节气有什么含义

★ 二十四节气谷雨的来历

★ 谷雨的由来

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谷 雨

1.节气介绍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每年的公历 4 月 20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30 度时就迎来了谷雨。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2.膳食原则

进入谷雨,气温上升明显,自然界的阳气骤升,对于素体肝火较旺的人,随着自然界阳气的升发,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容易引起“春火”,出现情绪波动、心烦、易怒等不适,饮食上可适当食用清利肝火之品来疏肝泻火。

此外,谷雨后雨水渐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湿邪容易侵犯人体,出现头疼头晕、胸膈满闷、脘腹胀闷等不适症状,因此在饮食上宜多选用健脾、祛湿之品。

3.药膳用料推荐

3.1 药食同源食材推荐

菊花、桑叶、薄荷、白扁豆、茯苓、山药等。

3.2 普通食材推荐

小米、茼蒿、芦笋、卷心菜、蘑菇、苹果、黑鱼、鸡肉等。

4.药膳推荐

4.1 凉拌薄荷(约 2 人量)

用料:鲜薄荷 300g,大蒜、盐、香油、醋适量。

做法:薄荷洗净,切大段。大蒜切末,加盐、香油、醋少许调制料汁。将薄荷淋上料汁拌匀。

功效点评:清泄肝火。

4.3 茯苓馒头(约 2-3 人量)

用料:茯苓粉 20g,白糖 30g,面粉 500g,酵母适量。

做法:白糖、酵母、水适量拌匀,加入茯苓粉、面粉中和面,待面发酵好作小馒头,入笼蒸熟即可。

功效点评:利水消肿,健脾养心。

4.5 桑葚酒(多人量)

用料: 鲜桑葚 1000g,白酒 250ml,冰糖 200g。

做法:桑葚洗净,用微波炉低温烘干水分,备用。将桑葚和冰糖放入适合容器中,加酒至没过桑葚。将瓶口密封后,放置在阴凉通风处,30 日后即可饮用。

功效点评:补肝益肾,滋阴补血。

注意事项:酒精过敏、糖尿病者慎用。

谷雨节气的来历及风俗活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谷雨节气的来历及风俗活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谷雨节气的由来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这谷雨二字为什么用它做节气名,还得从仓颉造字说起。 开天辟地以后,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没有文字的日子。到黄帝时代,朝中出了个能人仓颉。他立志要使人间摆脱没有汉字的苦难,辞官外出,遍访九州,回到家乡杨武村,独自一个住在沟里没人处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玉帝听到这件事,大受感动,决定重奖仓颉。奖啥呢?奖了个金人。

那一天晚上,仓颉正在甜睡,忽听有人喊他;“仓颉,快来领奖。”仓颉迷迷糊糊地挣开眼睛,却见满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这是啥缘故,急忙坐起来四下里看。这一看不要紧,却看见地上立着个金人。他心里嘀咕了:这是咋搞的,哪儿来的这金人?莫非是在做梦?正想着,东邻西舍的公鸡呜呜啼叫,不一会天亮了,金人仍稳稳当当地立在地上。他想起梦中听见的喊声,明白了这金人是天上神仙给自己的奖品。又一想,自己只做了应该做的事,不配受这样的奖励。于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对神灵的感谢。第二天,他叫来全村的小伙子,连抬带推地把金人送到黄帝宫中。黄帝问起金人来历,他只说偶然捡的,并说这是天下之物。理应为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捡得,不敢占为私有,特来晋献。黄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着收受了。可是,过了四五天,正当黄帝和群臣观赏金人时,突然飞来一道霞光,金人不见了。黄帝心里非常难受,却弄不清金人哪儿去了,便派人去给仓颉报讯。

却说仓颉正在酣睡,梦中又听到有人大喊:“仓颉,玉帝给你奖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仓颉在梦中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那人又说:“好,我去报告玉帝让他把金人收回去,给你送些谷子。”听到这儿,仓颉醒来了,一看窗外,只见满天繁星,知道是在做梦,也就没有多想,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仓颉正要出门,却见满天里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点还密,足足下了半个时辰,地上积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仓颉既奇怪又高兴,急忙跑出门去,只见那谷粒铺遍了整个村子,铺满了山川平地。乡亲们也十分惊异,个个人都向家里揽谷子。

这时,仓颉忽然想起梦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对自己的奖励,便急忙去报告给黄帝。他走到半路,碰见了黄帝派来的人,相互说清情况,又一块去见黄帝。黄帝听了仓颉的一番汇报,也深感仓颉的功劳是应该大力表彰的。于是,他把下谷子雨这一天做为一个节日,叫做谷雨节,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欢歌狂舞,感谢上天。从此,谷雨节便一直延续下来了。白水人民都把这一天做为祭祀仓颉的节日。

谷雨有什么风俗活动

1、摘谷雨茶

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泡水饮。

2、祭海

祭海的习俗。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作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旧时海边,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3、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4、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5、赏牡丹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

6、禁杀五毒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画上印有咒符。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山东民俗也禁蝎。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应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谷雨节气如何养生

养阳多晨练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更要注意心理保健,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大动肝火。

早晨是采纳自然之气的好时机,而活动为养阳最重要的一环,老年人可选择静中有动的运动如太极拳等。运动能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达到“除湿”效果,但不要过度出汗,以免阳气外泄。野外春游也是不错之选,能疏散郁滞,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药膳益肝肾

谷雨一过,春季就要过去了,此时,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处于旺盛时期,是身体补益的好时机,应适时进食补血气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说法,应根据个人体质,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疏肝养肝,养血明目,健脾益肾,利水祛湿,为安然度夏打基础。

常用药膳有:山药鸡内金鳝鱼汤:黄鳝250克,鸡内金10克,淮山药10克,生姜4片,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玉米须大枣黑豆粥:玉米须60克,大枣30克,黑豆30克,胡萝卜90克。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养生

关于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养生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5度。公历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为谷雨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 度以上。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张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此时,春茶也在这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长江以南地区,从丘陵到高山,处处可见汗流满面的茶农们在辛勤地忙着采茶,茶农家里忙着制茶,飘香四溢的茶香弥漫着山野村庄。谷雨后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繁忙时期。因此,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对秋后收成至关重要。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不论属于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称为行痹;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剧烈者,称为痛痹;感受湿邪为主,表现酸楚、麻木、困重者,称为着;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称为热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较多。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尤其对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选择食疗时不可错用食谱。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参蒸鳝段:

   [配料] 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鸡汤500克。

   [做法] 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

  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菊花鳝鱼:

   [配料] 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 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

  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三色汤:

  [ 配料] 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注意: 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