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孔子有关三季四季的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季四季故事(找关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童话故事!短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是人还是蚂蚱,三季人和四季人的故事

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三季人是持一己之见的人 你和秋后的蚂蚱能谈冬天么? 人有四季,蚂蚱有么?
2L似乎更有道理。
这是一个故事,说当年一个穿这一身绿衣服的人和孔子的弟子争论,到底一年有几季,绿衣人说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弟子说有四季,他们约 定,谁错了,就磕3个头。 结果孔子对他们说,一年有3季,孔子的弟子不得不向绿衣人磕三个头,绿衣人很得意地走了。事后孔子的弟自问孔子,为什么一年有3季,明明是4季吗。孔子 说:“你没见到那个人一身绿衣服吗? 他就是个蚱蜢,生于春季,死于秋季,就没见过冬季,你跟这种三季人争什么,就算争到天黑也没完,还不如给他磕三个头,反正他也活不过秋天。”

是人还是蚂蚱,三季人和四季人的故事

蚂蚱人的故事
读后感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是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所以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故事告诉我们: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
  后来我们读《庄子》的话,才明白“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讲什么冰?

一年有三季还是四季的预言故事

我大致一写:
一日,某个身穿青绿的男子来草庐找孔子,孔子不在,由其学生子路接待。二人烹茶对饮,谈起时光流转如白驹过隙,而男子突然提出一年时光只有三季:春、夏、秋。子路义正言辞说一年当有四季:春、夏、秋、冬。正在两人争执不休的时候孔子归来,意料之外的是孔子竟然支持青衣男子,说一年只有三季。子路愤愤而去。
次日,子路来找孔子求索。孔子言:一年当然有四季,然昨日来草庐之人一身青绿,他是一只蚱蜢,蚱蜢春生而秋亡,不知有冬,与其争辩有冬否,无益矣!
子路恍然大悟。

语言告诉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与之讨论问题。简单点说,你和一个不知道茶杯的人去说茶杯好,是没有意义的。

千门敬上,完全手打,敬请采纳。

一个与孔子有关的故事(一年是三季,还是四季

一个与孔子有关的故事(一年是三季,还是四季)
说的是某日,有个人到来到孔子教学的地方。只见一个年轻人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他便上前问道:“你是孔子的学生吗?”
年轻人骄傲地答道:“是的。有何见教?”
“听说孔子是名师,那么你一定也是高徒吧?”
“惭愧。”
“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然。”
“不过,我有个条件。如果你说得对,我向你磕三个响头;如果你说得不对,你应向我磕三个响头。”
年轻人暗想,踢馆的来了。为了老师的名誉,他很爽快地答道:“好。”
“其实,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年轻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年轻人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正在争论间,孔子从院内出来,年轻人好像遇到救星一般,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评。心想,看你这人怎么下台?
不料,孔子对他的学生说道:“一年的确只有三季,你输了。给人家磕响头去吧。”
来人拍掌大笑道:“快磕三个响头来!”
年轻人蒙了。但老师都这么说了,就是输了。不得已,只好上前向来人磕了三个响头。来人见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年轻人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老师!”
“平时说你愚钝你不服气。我现在教导你:这个人一身绿衣。和你争论时又一口咬定一年只有三季。他分明是个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留下一脸茫然的小弟子挥袖而去。

找关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童话故事!短的

春(四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唐 王涯《春游曲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 韩愈《春雪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唐 杜甫《春运


王安石《初夏即事》: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李颀【望秦川】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下面的也是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曰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曰长。(李昂:《夏曰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曰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曰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9.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曰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曰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孔子:一年为什么只有三季?

众所周知,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是,在《子贡问时》这个故事里,孔子却讲“一年只有三季”,当然,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的杜撰,目的是讲不要与无知的人讲道理,我们先看故事的原文,即:

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 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也就是说,有一天,有人跟子贡争论,一年到底是三季还是四季?子贡讲一年有四季,另一个人讲一年只有三季,两人争论不休,孔子没办法,只好出来讲道“一年只有三季”,于是解决了这场争论。

子贡不解,于是孔子解释道:那个人就像田间的“蚱尔”一样,在春季出生,历经夏季,然后在秋季死去,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是冬季,所以,无论你如何描述冬季的情景,他也不可能知道,不如顺着他讲“他能够理解的事情”更好。

而这正是为什么孔子讲“一年只有三季”的真正原因。

其实这个道理,我们在历代以来的经典当中,也随处可见,如在《庄子·外篇·秋水》就曾讲到,即: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意思是说,庄子同样认为,长年一直呆在井里的青蛙,不可能理解得了大海的模样;一生只活在夏季的虫子当然也不可能理解得了冬季的状况,正所谓“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理解“自己思维能力之外的事情”,就好比一直呆在鱼缸里的鱼,无法了知池塘中或海洋中的鱼的世界一样,当然,更不能理解人类世界一样。

甚至可以说,每一种动物或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无论你如何的博学与聪明,都无法理解超出自己能够理解范围之外的事,为什么?因为超出理解范围,也就意味着超出认知之外,如在《论语》中,当弟子们问有关于“死”或者“鬼神”这一类问题时,孔子往往都会避而不答,即:

“未知生,焉知死”

“敬鬼神而远之”

进一步的说,孔子之所以对于这一类问题避而不答,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问题事实上已经超出人们的认知之外,无法回答,或者说,就算是回答,人们也无法理解,不如避而不谈。

所以,孔子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其实跟他的智慧无关,甚至可以说,在他的认识里,他宁愿把自己的精力与智慧放到力所能及的事之上,而不是去探讨那些能力之外的事。

正是有鉴于此,孔子才跟那个讲“一年只有三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庄子》《论语》

孔子怎么说一年有三季?

孔子故乡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来到孔子家门,遇见孔子的学生,问到:你是孔子的学生,您说一年有几季?孔子学生答到:一年当然有四季。这人反而说:您错了,一年只有三季。双方为此争论起来。争论间孔子出现了,孔子学生急忙问孔子:老师,您说一年有几季?奇怪的是孔子说:一年有三季。孔子学生不解,那人得意地走了。孔子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明明一年有四季,您怎么说一年有三季呢?孔子说:哎呀!你不知道,他不是人,他是一只蝉虫化的,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三季,你跟他说四季他怎么懂。“夏虫不可语于冰”出自于《庄子·秋水》篇。是说夏天出没的虫子一到秋天就留下卵子自己死去,卵子只能到明年春天才开始活动,所以在它们的世界里是没有冬天、看不到冰的。所以众生在时间、空间、修行成果上的不同会有认识上的差异。对不修行的众生,我们也许是四季人,而对比修行更高的人,我们也许只是三季人。所以我们与众生相处需圆融。对一般不修行的人要谅解、通融,我们没有处在佛菩萨境界,所以也只能是三季人,故此要谦虚向佛菩萨学习,对出家人要尊敬,对老师要听教。

孔子学生与人争辩一年四季的故事的出处!

出自《子贡问时》原文是: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

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译文: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

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扩展资料: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门生(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受孔教祭奠。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迭门也。

德性: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意为孔子说:“曩昔从我在陈蔡的,现在都不在我门下了“。

德性: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语言:有宰我、子贡。

政事:有冉有、季路。

文学:有子游、子夏。

子贡 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

他谈锋很好,雄辩滚滚,又能料事。

见于《论语》中的孔门门生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至多,孔子重视他次于颜回。

曾担负鲁国或卫国之相,最擅长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顾全了鲁国。

孔子对子贡的利口巧辞,偶然也加以规劝。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和颜回比拟,你自觉得若何?”子贡谦虚地答道:“我那边敢和颜回比拟?他听到一分,能够了解出非常;我听到一分,只能融会到二分。

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如同孔子的左右手,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语言科)之一。

子贡很善做生意,家道异常富裕,是年龄时代闻名的殷商。

孔子身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赛过父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季人

一年有三季的典故

出自《三季人》

一日,孔子门下一弟子正于庭前洒扫,忽遇一客,
问之:汝何人?
弟子应:吾先生门下弟子。
客人曰:既为先生门下,且有一问。
弟子欣然应诺。
客人问:一岁几季?
弟子回:一岁四季。
客人摇首:错,一岁三季。
弟子欲争,客人曰:若错,行三拜之礼。
适孔子出,弟子请教:一岁几季?
孔子即曰:一岁三季。
弟子惧,遂向客人行三拜。
客人去,弟子不解,问:奈何一岁三季?
孔子曰:斯身绿,乃蚱蜢,春生秋灭,何知冬乎?与争,明日不能已也,益乎?
弟子顿悟,春生秋灭之人,岂知有冬乎?斯乃三季人也。

三季人和四季人

        一个身穿绿衣服的人和孔子的弟子打赌,他们在讨论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谁输了就要向对方道歉。

        绿衣服的人说:“一年有三个季节”。

        孔子的徒弟说:“一年有四个季节”。

        绿衣服的人回答说“你输了,一年就是有三个季节”。

        孔子的徒弟说:“不可能,一年就是有四个季节”。

        绿衣服的人说:“不信的话你就去问你师傅,看看一年是不是三个季节”。

        孔子的徒弟就去问孔子,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孔子看了看绿衣服的人,然后对弟子说“是你输了,你应该向它道歉,一年有三个季节。”

        绿衣服的人听后洋洋得意的离开了,孔子的徒弟不服,就问孔子,“您不是曾经告诉过我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吗?”

        孔子说“绿衣服的人是一个蚂蚱精,蚂蚱只有三个季节,因为冬天它就死了,他的认知里一年只有三个季节,你和它争辩是没有意义的。它是三季人,你是四季人,你们不是一路人,你和它说的再多,它也会认为一年有三个季节。”

        这个故事是一个同事讲给我听的,她年轻的时候在其他地方做销售,那个时候总是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因为年轻气盛,总是想去理论,工作上就总是忍不住生气。

        当初带她的组长了解到她们这种情况之后,就在开会的时候把这个故事讲给她们团队听,目的在于告诉她们做销售要碰见的人太多了,有的人就是三季人,你无论怎么和他们理论,告诉他一年有四个季节他们都不会理解的,因为三季人的认知就是那样,你与他们理论,是说不通的,而对待说不通的人,就不需要和他们说了,也不需要和她们置气,因为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那个姐姐告诉我,她们组长讲的这个这个故事真的激励了很多人,之后她们团队再碰上说不通的人,就会在心里默念,他是个三季人,说不通我就不和他说了,也不需要和他生气,这个方法是很管用的,避免了很多无意义的争吵和理论。

        我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呢,也有了一些思考,之前也不是没有想过对待说不通的人就不和他们争辩了,只不过听过这个故事之后,觉得这个小故事更加生动形象,三季人与四季人,可不就是说不通嘛。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总会碰上几个说不通的人,这个时候呢,就可以想想,对面这个是个三季人,我没必要和他理论,反正他的认知根本就理解不了,我也没必要和他争吵,说不通大不了就不说。

        这个小故事,不仅要听懂,更要自我反省,把这个道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以后碰到三季人,就不用再和对方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