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冷暖自知」消息,近日,马赛曲简谱,聂耳是怎样为 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引发热议,马赛曲简谱节拍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进行曲分为几种

  现今的进行曲大多已经娱乐化,如“蓝天进行曲”、“企鹅进行曲”等,但严格的讲,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主要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进行步伐一致的要求,常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常用2/4 ,4/4 的拍子。 进行曲最初出现在古希腊的悲剧中。 进行曲原是舞曲的一种,多用于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 现代进行曲则指十七世纪以后,用铜管乐队吹奏的乐曲。

  定义
  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 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 基本特点。进行曲也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乐曲或器乐乐曲。它起源于16世纪西方的战乐;从17世纪起,由通常伴随队伍行进或用于世俗性的礼仪活动,逐渐进入音乐会演奏以及歌剧、舞剧音乐中,最终成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

  词典解释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进行曲是适合于队伍行进时演奏或歌唱的乐曲,节奏鲜明,结构严整,由偶数拍子构成的一种乐曲形式。

  进行曲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根据用途)
  1.军队进行曲
  曲调激越昂扬,威武雄壮,用管弦乐队或钢管乐队演奏,并广泛使用打击乐器。
  《义勇军进行曲》 (1835) 田汉词、聂耳曲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最后一个作品。

  欣赏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18年前后。作品音乐语言朴实流畅,形象逼真生动,通俗易懂,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和管弦乐曲。该曲为复三部式。作品为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
  音乐的引子形象地模拟军号的音响和小军鼓的节奏,高亢嘹亮。
  第一部分为带反复的单三部曲式。在富于跳跃感的伴奏音型衬托下,A段主题描绘出士兵行进时的雄姿,颇具色彩。A段反复后经过门出现建立在小调基础上的B段主题,它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随后A段再现。
  第二部分的间奏与引子基本相同。该段主题由A段主题发展变化而来,柔美而富有歌唱性,调式的变化使乐曲的色彩更显得绚丽多姿。
  最后是再现部。

  2.婚礼进行曲
  速度一般较快,表现欢乐的气氛。
  (1)欣赏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
  原是三幕传奇歌剧《罗恩格林》里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这首婚礼进行曲是降B大调,2/4拍,中速,复三部曲式。
  前面有一个短小的、庄严的引子。
  A段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副题。
  然后是乐曲的中段,它转到了D大调,这个曲调是从A段发展而成的。
  最后是主题再现A段,转原调,接尾声结束。
  这首《婚礼进行曲》充满着欢乐和幸福的气氛,但我们现在听到的录音,多是用这个旋律改编的管弦乐曲。
  (2)欣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4/4拍。
  第一主题从辉煌的号角开始,引出热烈而隆重的旋律.第二主题是从上面
  这个主题发展而成,它仍然保持着热烈的气氛.中段旋律柔美、情意甜蜜,给人以幸福感。
  最后,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再现,接尾声。
  瓦格纳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是齐名,人们习惯地把这两
  首《婚礼进行曲》一并使用,瓦格纳写的作为新人入场时举行婚礼的
  庆典音乐;门德尔松写作为礼成之后,新人退场,进入洞房时的音乐。
  3.丧礼进行曲

聂耳是怎样为 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

1935年2月,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扩展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社会影响: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精选了《义勇军进行曲》不同时期21段珍贵录音,编辑出版了《〈义勇军进行曲〉录音珍版典藏》唱片。10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举行了60位书法家同书国歌展览。

2010年5月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民画报社主办了《国歌》大型主题书法集 。9月9日,以《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事件为中心而创作的电视剧《国歌》在中央电视台与湖南卫视播出 。

2011年,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建成国歌广场,并为国歌的词作者田汉与夫人安娥塑像 。7月,以聂耳与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为核心内容的音乐剧《国之当歌》开始演出 。

2015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  。5月15日,“爱我中华·唱响国歌”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青少年文艺汇演活动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该活动在全国十几个分区开展  。

2015年18日,上海地方志办公室推出了首本国歌画册,收录300多幅图片 。8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委约音乐评论家陈志音创作了《我们的国歌》。同月20日,艺术家秦怡参加央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录制,在节目中讲述了国歌的故事  。

2016年9月2日,纪念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80周年图片巡回展在南京启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