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电影血战万家岭大捷,前几天在电视上看了《万家岭大捷》片中只说了全歼日军1万6千多人,而未说我方人员牺牲人数??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血战万家岭》电影下载。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熬成往事」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了《万家岭大捷》片中只说了全歼日军1万6千多人,而未说我方人员牺牲人数?

薛岳3个军9个师10万大军围攻松浦淳六郎一个师团。最后因各部队伤亡均极惨重,薛岳命令各部撤出战斗,全军退守永丰桥、郭背山 、柘林一线。360团团长杨家骝,725团团长郑克已殉国。击毙日联队长津田大佐、大队长寺川少佐也叫大捷?
为纪念万家岭战役而建立的"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铭文"为纪念在万家岭战场上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二万余名官兵,敬立此碑,永垂千古。"

万家岭大捷为什么一直不能拍成电影呢?我觉得这场仗是歼敌最多的,合围一个师团啊。台儿庄包围的也不过是

评论一场战役的地位不光要看参战人数和战损比,还要看当时具体的战略形势。

就和长津湖战役一样,虽然国军在万家岭战役里面体现出了相当于一战列强军的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但是还是被人家106师团给成建制突围成功,所谓的“大捷”只能说是宣传需要,虽然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是战役的总目的没有达成。
台儿庄战役重要,主要是体现在“第一次”这个要素,当时国军中央军一溃千里,但是李宗仁靠着杂牌军阀部队却能合围(虽然最后没有消灭)日军一个精锐旅团,更重要的是阻止了山东日军进一步南下,其战略意义堪比太平洋战争的珊瑚海海战。
平型关战役主要是有“歼灭”这个要素,要知道国军在上海前前后后也打死打伤十几万鬼子,但是哪怕是中队级别的歼灭战都没有,而土八路能够用一个师的兵力全歼相当于大半个大队的日军,这一点非常难得。对军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想要阻止一支部队或者对其造成一定的伤亡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在人数优势的情况下),但是想要全歼敌军则非常困难。更不要说当时的山西战场国军也是全面崩溃,这种时候有这样一个胜仗意义非常重大。

“万家岭大捷”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

万家岭大捷主要的对手就是日本106师团,106师团是一个特设师团,编制应该在15000人左右,后来国军将领回忆说日军跑掉的不足三分之一,日本公报说日本被打死三千多,所以实际上应该歼灭(打死打伤)应该在一万左右,日本一向是往少了说,可能他们捡回去的尸体有三千多,其他不算

血战万家岭战役的教训

1、战略上被动防御。国军无进取之心,几乎所有会战都是防御性的,没有主动出击的战例。日军主动出击,进退全由己。

2、指挥层次过多。原本通讯落后,军官素质低下就是国军的顽疾。官僚机构层叠。会战中的基本单位——师,为例: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的一个命令需要经过长官部——军团——军——师,3级的转述传达,时间延误,命令走样,战机稍纵即逝。

3、兵员素质低下。几乎100%的文盲,军政部长陈诚的报告称:壮丁分清左右需要10天,辨识1-10的数字需要1个月,完成一个起码的新兵训练需要6个月,但实际上兵员都只经历不足一个月的训练,只会开枪壮胆,起码的瞄准都不会;枪支不懂保养,损毁严重。

4、基层军官素质低下。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没有专业技能,不懂指挥、不懂训练。以军棍、皮鞭来管理军队,人人视当兵为畏途。国军只得靠“抓壮丁”来补充兵员。

万家岭大捷的内容介绍

万家岭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个典型战例,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万家岭之战,虽然在最后的关头未能组织强大的力量,沉重打击了106师团,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在日本陆军历史上从未有过。 一代名将叶挺将军如此评价万家岭战役:“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 并与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然而相比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的家喻户晓,万家岭大捷却一直“藏在身深山人未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本书的作者从武汉会战失利的背景出发,力图全景式的复原万家岭大捷的历史真实,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总体而言,该书选材和史料运用得当,旁白议论观点公允正确,体现了当代万家岭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度,填补了有关万家岭大捷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

万家岭战役的战役影响

1938年7月日军波田支队沿长江西进,1938年8月10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进攻。中国守军第1兵团第29军团和第4、第8军等部依托庐山两侧及南浔铁路北段的有利地形进行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受挫。1938年8月20日,日军第101师从湖口横渡鄱阳湖增援,突破第25军防线,攻占星子,协同第106师企图攻占德安,夺取南昌,以保障西进日军的南侧安全。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军等部协同第25军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马回岭地区与之激战,双方成胶着状态。
1938年9月底,日军第106师第123、第145、第147团和第101师第149团孤军深入,进至德安西面万家岭地区。日军第106师团奉冈村宁次命令,意图从万家岭一带传插,被薛岳发现,组织兵力指挥第4、第66、第74军等部从侧后迂回,将其包围。冈村宁次后命令第27师团接应第106师团,令日军第27师一部增援,然而在万家岭西面白水街地区被第32军等部阻击击退。1938年10月7日,中国军队发起总攻,激战三昼夜,多次击败日军反扑。日军由于孤立无援,补给断绝,战至10日,给日军106师团重创,当场毙命达2000以上。1938年10月13日,中国军队撤出战场。

万家岭战役的意义

中国军人在万家岭战役中为赴国难不畏强暴,虽死犹战的顽强战斗精神,用生命和忠诚铸成了万家岭这座庐山脚下的丰碑,将千秋万载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万家岭大捷与台儿庄大捷齐名,是抗战中中国军队大获全胜的著名战例,研究者众多,硕果累累,表现了中华民族敢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万家岭战役乃至中国抗战史上歼敌是史无前例的,他打出了民族尊严、打出了国威。
压制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嚣张气焰。充分展示了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中华儿女团结御倭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