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中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在哪里,我国的南方,北方从哪分界??和中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在哪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别爱久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哪里?

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南方是中国的亚热带地区,南在地图上是在地图的下边。北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在地图上北在地图的上边。

南方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

扩展资料:

行政划分

南方地区,行政区划上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东南部与河南信阳市、南阳市。

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河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方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方地区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在哪里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在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线,简称秦淮线,这里说的南北之分,不是文化的概念,而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地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方)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北方)之分。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252公里,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值得一提的是,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撰文《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将淮河看做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同样也应该作为一个带来理解,不宜局限在某一具体的水系上,这也和淮河的实际流域有关。

我国的南方,北方从哪分界?

南北分界线指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一条带有多重历史特殊意义的地理分界线,被认为对于认识中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地理意义包括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从气候特点看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农业及风俗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

我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在祖国的西部,将四川、甘肃等地分割开,而淮河则在祖国的东部,将山东、江苏等地分开。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在这一线两边,气候、农作物、习俗都有很大差别,这也是这条线作为南北之分的原因。

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淮河流经安徽省,安徽自古也是江南水乡,可按这一线分的话,也有一部分位于淮河以北,究竟是南还是北?安徽省既然被淮河分开,那么也还是按淮河分。淮河以北是北方,淮河以南是南方。位于淮河之滨的淮南饮食上有很多北方习惯,到位于安徽南部的安庆已是一派江南之景,这里还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呢!

我自己也有一个问题,西藏是属于南方还是北方,西藏气候恶劣,甚至被称为第三极,那么它究竟是南是北?还没来得及搜集资料,只在网络上大致查找了一下,争议很大,每种说法都有,还需慢慢研究。

有人说,西藏与江浙在同一纬度且位于秦岭-淮河延长线之南,所以应该归为南方,也有人反驳说西藏属于西北。大多数人的观点还是都不属于,因为南北之分只在于中原地区,西藏属于西部。

我同意大多数人的观点,因为秦岭-淮河成为南北分界线的一大原因是分割开气候、习俗等,显然西藏的自然条件和习俗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不同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它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分区——青藏地区。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地区,以北属于温带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西起陕西甘肃地区,东至江苏安徽一带,是我国天然的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官方认定的南北分界线。

从自然地理来看,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1月0摄氏度等温线,也是800ml等降水量线,同时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南北方差异最重要的特征是秦淮以北地区冬季河湖结冰,河流水位变化大,大部分树木会落叶;而以南地区河流冬季不结冰,水位变化小,树木不落叶。


扩展资料:

由于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导致了南北方农业生产方式、自然地理地貌、生活习俗、人文风情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像是“北麦南稻,南船北马”、“南橘北枳”这些俗语都是对南北差异的一种描述。

近年来,秦岭淮河一线的城市注重起了这一重要分界线,以发展旅游业,提高城市知名度为目的,纷纷建立起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标志,例如江苏省淮安市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这也就导致了淮安是一个南北方人兼有的城市。

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在哪?

广东属于南方

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分界线是位于江苏淮安古淮河两岸的分界线,又称:秦岭淮河一线。广东在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接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

广东东起南澳县南澎列岛的赤仔屿,西至雷州市纪家镇的良坡村,东西跨度约800公里;北自乐昌县白石乡上坳村,南至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跨度约60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

广东地形地貌特征

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

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

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在什么地方?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气候、植被、河流水文、地形、土壤、矿产、农业等方面存在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4.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5.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花生、桐油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油菜、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我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是什么?

北方

1、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以秦岭淮河为界。

2、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3、秦岭是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4、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

中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分界南方和北方。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花生、桐油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油菜、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北分界线,百度百科—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

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分界线地理上划分是: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气候类型山划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温度带上的划分是:暖温带(北)和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地理意义——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