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鲍勃·迪伦的外界评价,鲍勃心动评价「科普」和综合素质评价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我酷你随意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人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个怎样的传奇

其实早在1996年,戈登·鲍尔代表竞选委员会为鲍勃·迪伦正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向媒体宣读艾伦·金斯伯格的推荐信:“虽然他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
十年后的2006年,鲍勃·迪伦凭借回忆录《像一块滚石》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当时诺贝尔奖评委员会对鲍勃·迪伦的评价是:“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
鲍勃·迪伦还得到过包括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多个奖项。2008年摘得普利策文学奖时,评委会称其“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13日,瑞典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以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尽管三十多年来,鲍勃·迪伦一直活跃在音乐圈,但他创作的歌词被认为“朗读出来就是一首诗”,美国诗坛怪杰艾伦·金斯伯格曾评价其为“最棒的诗人”。
主要成就
1991年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2000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2001年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2008年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的外界评价

在法国看来,鲍勃·迪伦赋予音乐的、可以改变人类和世界的颠覆性力量(法国文化部长菲利佩蒂评) 。他让音乐真正变成表达人生观和态度的一个工具。(郑钧评) 鲍勃·迪伦颇具创造力的作品为美国文化甚至整个世界的文化界做出了很多贡献(美国唱片工业学院的首席执行官尼尔·波特评) 。鲍勃·迪伦越是不代表谁,他的影响越大,那些总是想代表时代的人,越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影响,那个时代过去了,他们就过去了。鲍勃·迪伦的低调,他一直在坚持做演出,从他的第一首歌到现在,这中间一脉相承的音乐形式,反而给了我们深远的影响。(崔健评)

一个哲学伦理问题

1、相对于车来说,人的生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而鲍勃选择保全车而舍弃人的生命,显然不符合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有违伦理道德。
2、而第二个,国家和社会鼓励在满足自身的发展条件下力所能及帮助他人。这虽涉及道德,但是并没有说个人一定要怎么做。
3、相比较于鲍勃,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只有他能救人,而没有救。我国发生小悦悦事件,路人见死不救,还有见到摔倒的老人不救,就因为“别人都不救,我为什么要救?”的思想,如果说,受伤者就指定某一个人施救,情况会好多的。
4、建议你看一下哈佛大学公开课:迈克尔桑德尔主讲-公正课。里面对此有全面系统的讲解。
补充鲍勃的行为与那些能向海外机构捐款却没有这样做的人的真正区别在哪里呢
补充1、鲍勃救人是直接行为,理论上他可以施救,却没有救,实际上只有他(!)能救,却没有救。
2、没有捐款,这最多是道德问题。如果说让你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到大学,你会吗?会有很多理由:事不关已;别人都不救我干嘛救;这是国家政府的责任而不是公民个人的责任;我挣钱为自己;等等。
3、小悦悦事件,社会谴责的是那十多个见死不救的人,为什么?就因为他们见死不救,在那种情况下,只有他们能施救,却失去了一个小生命。但是,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家问题,怎么没有人谴责每个人呢?

如何评价鲍勃·迪伦这位被音乐耽误的文学家?

一、《滚雷日志:鲍勃·迪伦的传奇巡演》

1、“滚雷不仅是一次巡回演出,更是一次朝圣之旅,我们从周围的一切中追寻自己,从每一站停留中追寻自己。”

2、1975年深秋,作者受鲍勃·迪伦的邀请,担任他此次“滚雷巡演”记录电影拍摄的编剧,即使电影未呈现在大荧幕上,但由此诞生的这部日志,算是弥补了遗憾。

3、作者在引言的时候就这样写:“这本书很不连贯,倒不是追求什么‘艺术’,或者实验某种写作方法,而是因为那段经历本身就毫无连贯可言,书只不过是记忆的直接成果。”

二、这本书或许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一部文学作品

1、它就是一部真实的日志,用来记录作者在整个“滚雷巡演”中的所见所感。

2、作者将自己遇见的巡演成员逐个记录:有诗人艾伦·金斯堡;民谣歌手琼·贝兹;小提琴手斯嘉丽·瑞艾拉。

3、他们一起走过整个新英格兰的城镇,一路如朝圣者,又像流浪者。

二、书里最令我震撼的一幕是

1、他们在凯鲁亚克墓前吟唱——诗人金斯堡在墓前朗诵了凯鲁亚克最爱的几句莎士比亚的诗歌之后,摇动风琴,跟随着鲍勃·迪伦拨动的吉他声,不一会就创作出一首完整的诗,一首献给天地,献给凯鲁亚克的诗。

2、我将永远记得书中对这段场景的描写:“两个人看上去都那样生机盎然,为逝去的和活着的一切人吟唱,就像现在这样,坐在土地上,脚下是逝者的骸骨,头顶是苍天大树。”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信懿V,了解更多有趣有料的育儿干货。

欧亨利二十年后人物评价

鲍勃是个重视友谊的人。他能不惜冒着被抓的危险,徒步走了一千英里来与朋友见面。而且在走进光圈后,他能发现那个高个子不是杰米。在20年后仍能记住朋友的长相,可见杰米在他心中地位之高。
杰米是个尽职尽责又尊重朋友的人。作为鲍勃的朋友,他完全可以不抓捕他,但他还是托人逮捕了鲍勃。然而他没有亲自前去,出于对朋友的尊重,他让一个便衣警察假扮他和鲍勃见面,并留了一张纸条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