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史上第一逆贼,武则天是不是篡唐逆贼??,以及史上第一妖孽楚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吴三桂的真实历史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 ,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发兵二十余万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不久,吴三桂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并平灭陕西等地的流寇余部,并灭四川军阀张献忠,结束了其在四川建立的暴虐政权。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
  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其孙吴世璠 继位 ,退据云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
  本是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敢为爱情失去江山的人,使一代枭雄李自成命丧其手的人。诸多的悲剧与无奈造就了他色彩鲜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性格: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最最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异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经过之简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一,大同总兵姜镶投降大顺军。京师震动。因大同乃京畿西边门户,大同陷落,北京危殆。此时崇祯再也顾不得驻守关宁的吴三桂部所负北防重任,急令吴三桂入卫京师。三月中旬,获令后的吴三桂立即着宁远地区几十万辽民内迁,三月十九日(一说十六日)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一带,这时突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同时又获悉明居庸关总兵唐通已降大顺,并奉李自成令乘虚占领山海关。吴三桂进退失据忧心忡忡。
  就在吴三桂撤离宁远之后的两三天,都设沈阳的清庭业已探知。这对于他们来说不啻一大喜讯。宁远这座城无疑是他们辉煌事业的一个黑洞。在那里长留着他们抹不去的耻辱。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初,他们那不可一世的、与明庭交锋百战百胜的大汗努尔哈赤所率的六万大军惨败在宁远城下。努尔哈赤也身负炮伤。清军撤回沈阳后,努尔哈赤羞愤交加终日忧忿,不久伤患(一说背痈)恶化,不治身亡。这个制造了无数灾难的屠杀者终究走完了他那六十八年的罪恶人生。经过一番角逐以后,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皇太极在出兵朝鲜获胜后,率凯旋之师猛扑锦州、宁远,志在必胜以报

篡汉逆贼曹丕为什么谥号为“文帝”?

古代对于谥号的选择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曹丕从法理上边来讲并非篡汉,而是从汉朝皇帝刘协手中接受的禅让,所以后代的史书一直以曹魏为三国正统,最后晋统一天下也是顺利成章从魏手中接受禅让。另外为什么叫文帝是因为,他的父亲曹孟德打下的魏国天下,所以曹操的庙号是太祖,他建立魏国庙号高祖;谥号曹操为武帝,曹丕是继承曹操打下的江山,所以谥号称文帝。希望能够帮到你,以下是文帝谥号的解释: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王莽是哪个朝代的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家族成员

父亲

西汉新都侯王曼

后妃

  • 皇后孝睦皇后

  • 皇后史氏

  • 侍妾原碧

  • 侍妾增秩

  • 侍妾怀能

  • 侍妾开明

  • 此外,据《资治通鉴》记载,新朝亡覆之际,王莽除册立继后史氏之外,还同时册封了一百二十位没有记载姓名、位号的后宫妃嫔。

    折叠儿子

  • 长子隐太子王宇:因为吕宽之狱受到牵连而被王莽所杀。

  • 次子戾太子王获:因为杀了一个奴婢而被欲博取名声的王莽逼令自杀。

  • 第三子新迁王王安(?—公元21年):病死。

  • 第四子太子、统义阳缪王王临(?—公元21年):始建国元年被立为太子。因与王莽的侍妾原碧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说明:前四子都是孝睦皇后王氏所生。】

  • 第五子功修公王兴:侍妾怀能所生。

  • 第六子功建公王匡:侍妾增秩所生。

  • 折叠女儿

  • 长女孝平皇后王嬿(公元前4年-公元23年):孝睦皇后王氏所生,是汉平帝的皇后,亦称孝平王皇后、孝平王后、王皇后。王莽称帝以后,被封为黄皇室主,绿林军攻破长安后,自焚而死。

  • 次女睦修任王晔:侍妾增秩所生,下嫁新朝大将军武汉(一作吴汉)。

  • 第三女睦逮任王捷:侍妾开明所生。

  • 折叠孙子

  • 功隆公王千:隐太子王宇长子

  • 功明公王寿:隐太子王宇次子

  • 功成公王吉:隐太子王宇第三子

  • 功崇公王宗(即王会宗):隐太子王宇第四子

  • 功昭公王世:隐太子王宇第五子

  • 功著公王利:隐太子王宇第六子

朱慈煊结局如何 历史上有朱慈煊这个人吗

朱慈煊(1648年-1662年),明昭宗朱由榔第三子、母孝刚王皇后。永历二年(1648年)出生,出生时受洗成为天主教徒,教名“当定”,即“君士坦丁”,希望借由该皇子的受洗与即位,使明能如同罗马帝国般,开始转天主教为国教。永历五年(1651年)封为皇太子,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改信基督教之太子。
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擒朱慈煊,他大骂吴三桂:“逆贼!明朝负了你什么?我父子俩负了你什么?使我有此下场?”遂于次年(1662年)被杀于滇京行宫,年十五岁,郑经追谥为哀愍太子。

武则天是不是篡唐逆贼?

政治上,赋予百姓自我举荐权,不论贤愚,全部提拔试用,试官制度由此产生,每年选官人数多达5万,较唐高宗时期一下激增了五十倍左右,仅宰相便达到73人,是玄宗朝的三倍,且开元名臣多出其选;又开创殿试、武举,完善科举制度,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君子满朝治天下”。

武周向民众开放万象神宫,揽尽民心;又赋予百姓秘密告发权,鼓励民告官;同时任用酷吏打击敌对分子,巩固统治。

经济上,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的615万户。

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与后突厥,又使党项、羌族、吐蕃部落、西南永昌蛮、昆明、吐谷浑等纷纷归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241万平方公里。

所以总的来说,武则天做的很好,文治武功都没落后。


补充武周疆域也就这么大

历史上有哪些晚节不保的名人,一生功绩赫赫,晚年却成笑柄?

像唐玄宗这样的,就是早年功绩赫赫,但晚年却成为了笑柄。唐玄宗登基之初,在国事上很勤快,也非常有作为,并且重用了一批像姚崇、宋璟这样的贤才,才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唐,但到了晚年,唐玄宗却变得昏庸了,只宠信杨贵妃一个人,最后直接导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大唐从一个昌盛之势,转变成了一个衰弱的国度。

以前年轻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一向是被认为是英勇神武的,而且他是靠着一种一往无前信心,直接冲在前面,斩杀了韦氏集团的人员,打破了他们在朝中的势力。至于后来,在与他的姑母太平公主的斗争里,更是用着自己沉着并且冷静的个性,快单斩乱麻的出击,然后就是一一击即中,让自己的权势再度扩大。其实以这个完美英勇的态势,不断发展下去,唐玄宗一定能凭借其有勇有谋,爱护子民的好形象,留名史书。

但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老了的唐玄宗开始越来越糊涂,不仅昏庸好色,沉迷后宫,还专宠杨贵妃,被杨贵妃迷得五迷三道。在朝政上,还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让朝政的势力渐渐脱离皇权,在军事上,还重用了安禄山,甚至派他驻守边关,这直接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而大唐也合适由盛转衰。

所以一个完美形象的唐玄宗,也彻底在史书上污名化了。其原先留下的功绩,也随着大唐的消逝,慢慢淡去了,留下的只是一个宠信奸臣,祸乱朝政的皇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