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红旗渠是谁带头修建的?,红旗渠创始人是谁?和红旗渠是谁带头修建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潮流丶封鈊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红旗渠创始人是谁?

红旗渠创始人是杨贵。

杨贵曾主持修建了红旗渠,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修建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人工天河红旗渠的缔造者杨贵

杨贵,1954年4月,26岁那年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当时就下了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非得把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给它改变了不可,他当年在林县整整工作了21年。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荒山。

他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参加修渠的干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款项、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

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

2015年4月2日,人工天河红旗渠的缔造者杨贵在北京去世,据杨老的亲人介绍,杨老心脏不好,一直在医院治疗,当日凌晨,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90岁。

杨贵老人的去世对于林州人来说是悲痛,对于修建红旗渠共事的同事,劳模、好朋友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红旗渠创始人是谁?

红旗渠创始人是杨贵。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人工天河”之称。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主要事件:

1990年后,红旗渠漳河水源减少工程年久失修老化极为严重。

1992年1月10日至13日,水利部副部长严克强到冀、豫、晋三省沿浊漳河察看水利工程及水源利用情况,对红旗渠水源减少及工程老化极为关注。

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的河南省代表团,在代表王宝莲(女、林县籍,林县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文广积极倡导下,32位代表联名提出红旗渠急需更新改造,要求国家给予扶持的议案,引起水利部的重视。



谁修建了红旗渠?

修红旗渠的第一任书记是杨贵。杨贵,汉族,曾用名杨绍青、杨苏甡,红旗渠总设计师,2006年3月,中央批准职级为副部长级,杨贵在任林县县委书记期间,主持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

修红旗渠的第一任书记杨贵主要事迹

杨贵和县委拍板,让大多数民工回家休整,留下300尖兵攻克青年洞咽喉工程难关。杨贵此举颇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这让反对红旗渠的个别人抓住了把柄,他们将杨贵推到罢职免官的风口浪尖。重压之下,杨贵赶到地委,他犹如一头犟牛,面对各级领导严厉的目光,痛陈林县缺水的历史和建渠的进展,众人被他的慷慨陈词打动,赞成红旗渠工程继续推进。

红旗渠是谁带头修建的?

阎运德。

红旗渠是由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领全县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做出巨大牺牲,用人工开凿、修通而成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众志成城

修渠民工自己动手,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住的问题。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有的露天打铺,睡在没有房顶、没有床、更没有火的石板上,薅把茅草当铺草,真是铺地盖天。

几块布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在10年的修渠中,住地再难再苦,可是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

红旗渠的带头人是谁?

红旗渠是由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领全县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做出巨大牺牲,用人工开凿、修通而成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2016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红旗渠是谁带头修建的

红旗渠是由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头修建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

红旗渠总设计师是谁

红旗渠总设计师是杨贵

杨贵,26岁那年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当时就下了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非得把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给它改变了不可,他当年在林县整整工作了21年。

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荒山。他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工程立项之初,当地负责人讨论时认为,投入7万人力,保守估计100天可以完工,“只要2月初能够开工,大干3个月,总干渠5月1日争取通水!”  

引漳入林工程浩大,当时正是困难时期,国家不可能投资。如果等到形势好转后再修,那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很难预料。山西方面同意引水,这个机会不能丧失。困难虽然有,但并不是不能克服,最基本的办法是自力更生。  

各公社后边赶着毛驴送干粮,直达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把7万多米的引漳入林施工地段分配到各个公社,进行了开工前的具体安排。就这样,引漳入林的开山炮就要打响了!干部与民工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领着群众干。  

各公社按受益面积投工,民工实行定额包工,工分介绍回生产队参加分配。民工自带工具,没有的社队解决;修渠民工按生产队标准自带口粮,不足部分由集体储备粮每天补助1斤或1斤半;菜蔬由生产队送到工地。  

工具修理由各公社负责,根据人数多少,设立几个修理点;县里还有300多万元资金,用于购买钢钎、水泥;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困难一定能够克服。只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条人间奇迹完工之日并不是当初预计的2月或者100天,而是整整10年!

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2016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红旗渠总设计师

红旗渠总设计师是杨贵

多年来在河南省老百姓中流传两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这三位书记是:兰考县焦裕禄、林县杨贵、辉县郑永和。

杨贵,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1928年出生,河南卫辉人,据杨老生前讲述,林县给他的第一印象,除了街道墙边的断壁残垣,还有干涸龟裂的田地。有一次,他去村民家里做客,主人当他是贵宾,特意端出一碗水让他洗脸洗手。末了,杨老顺手把用过的脏水倒了,谁知主人却急红了脸。

事后经人提醒,杨老才知道,因为缺水情况严重,林县人很少洗脸洗手,偶尔洗一次,洗脸的水也是老人用完孩子用、男人用完女人用。杨老听完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

1960年,他带领林县人历时10年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解决了林县人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

红旗渠的修建过程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其修建过程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17岁。

历经近10年,杨贵带领十万开山者,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各乡镇。

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原型人物

《红旗渠》林捷的原型是杨贵,吴念祖的原型是吴祖太。

林捷,在现实中大名叫杨贵,林县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在上世纪50年代,杨贵书记走马上任,带领乡亲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重整山河建林县的豪情壮志,对林县山河重新安排,为改变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在那个时候,杨贵书记不畏艰险,冒着巨大压力、顶着各种误解、迎着指责批评甚至丢官免职的风险,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与当地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终于在太行山上建起了震惊中外的世纪之渠、命运之渠、历史之渠。

剧中许之糯扮演的水利局技术员吴念祖的原型吴祖太,是红旗渠首张蓝图的设计者和初绘者,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庙村人。

1958年,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的吴祖太,主动请求组织将他调往“滴水贵如油”的林县水利局工作,从此便一头扎进了太行山的水利一线,翻山越岭、精心设计,制定出了《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设计出》。

1960年,红旗渠总干渠开建,作为工程股副股长的吴祖太成,成为红旗渠工程技术设计的核心人物。1960年3月28日,吴祖太在进入王家庄隧道察险遭遇塌方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7岁。更让人心痛的是,吴祖太的妻子在新婚仅100天时,为救护过火车铁轨的学生被撞牺牲,年仅21岁。

红旗渠吴念祖的原型

吴念祖的原型是吴祖太,是红旗渠首张蓝图的设计者和初绘者,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庙村人。

吴祖太,河南省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庙村人。因家乡灾荒,7岁随父母到郑州讨饭,靠卖水维持生活。建国后,他考入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

1960年3月28日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洞顶坍塌,夺去他年轻的生命,终年27岁。

英勇牺牲:

渠首拦河大坝挖了l米深,被水淹没,吴祖太赶到工地,寻求解决办法,又制定新的方案,解决了施工困难。同年3月,他发现王家庄隧洞有几处裂缝,当即和民工研究防险办法。为保证施工安全,他把原设计的“单孔洞”改为“双孔洞”,这样既能缩小洞顶跨度,又能确保隧洞更加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