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红旗渠位于哪个省,红旗渠在哪里属于哪个省?和红旗渠在哪里属于哪个县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掌心一朵微笑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当代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林州市,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英文名Red Flag Canal)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当代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红旗渠构筑在风景如画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地处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达到了“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的审美高度,给人以巨大的震撼。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红旗渠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而广为传颂。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现名林州)红旗渠”。1996年6月1日,江泽民同志到红旗渠视察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把红旗渠精神称之为“中华魂”,“民族魂”。


1996年9月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7月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定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9月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同时被安阳市评为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同年12月被评为“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2003年元月通过《中国旅游报》评选,荣膺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位于林州市区北部豫、晋、冀三省交汇处,距市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风光秀丽雄险,人文景观独特恢宏,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游览区始建于1990年,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投资500多万元。它将盘绕在太行山腰悬崖绝壁之上雄伟险要的红旗渠重要工程与“雄、险、奇、秀”的林虑山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巧妙地融汇结合,雕凿加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确有其纯真淳朴的乡土风格和雄险壮观的高深意境。

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首先说一下红旗渠的由来!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是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大省的交界处,西有太行山脉阻隔,北有浊漳河和清漳河两条大河流经,中间也有安阳和淇河横穿而过,自身也是个标准的盆地。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当地居民常常因水发生打架斗殴,甚至造成伤人亡命事故,有人吃人肉充饥,有人揭树皮果腹。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正式将“引漳入林”正式工程命名为“红旗渠”。

所以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

当代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位于河南省。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历史意义: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具有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期间。其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红旗渠风光。

红旗渠旅游黄金线路由红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区组成,红旗渠总干渠到此一分为三条干渠,南去北往延伸林州腹地。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庆典在此举行。

红旗渠美食

小米稠饭是不错的选择,以小米为主料,配红萝卜,白萝卜,红薯粉条,白菜叶等。林州小米日照时间长,小米颜色金黄透亮、蒸煮省火节时、味道香甜,历史上从唐朝起就被作为米中精品而进贡朝廷,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

临淇水煎包兼得汽蒸、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软嫩,其脆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极致。疙瘩汤是当地人很喜欢的汤,主要食材是面粉,又有蔬菜和鸡蛋,既算汤羹又可算主食,搭配自家做的榨菜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青年洞景区

青年洞景区,是以红旗渠的代表性工程——青年洞为主景,以太行山为依托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红旗渠艰苦奋斗精神的实景体验场所。登临青年洞红飘带廊桥,可俯看三省风光、漳河奇观。

行走在不足两米宽的渠墙上,向前看不见头,向后看不尾,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数丈高的悬崖。不经意间,已与英雄擦肩而过,号角嘹亮、踏遍青山、推独轮车等英雄的形象已凝固为雕像,融入太行红岩。

蓦然抬头,青年洞就在眼前,这里昭示青春,也展示巍峨。“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现场表演,怀旧,惊险,与英雄再次握手,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浮躁的心情也会变得寂静,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真谛。

当代著名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哪个省

水利工程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主要景点

1、络丝潭风景区

坐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

2、青年洞

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正是在这种如同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支撑下,民工们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山洞凿通。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优秀青年,故将此隧洞取名为青年洞。

红旗渠位于什么地方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林州市,被誉为“人造天河”。 红旗渠是一条人工灌溉渠,全长1500公里。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悲惨历史。 改善了林县人民恶劣的生存环境,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运河”、“幸福运河”。
延伸信息: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开工,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工,历时十余年。
它以张卓为源头,在山西平顺县石城镇后碧断层处筑坝,将漳河水引入临县(今林州)。 临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施工条件下,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太行山绝壁上、险滩峡谷中奋战,每山挖坑、每沟架桥,平整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凿隧道211条,修建建筑物12408座,开挖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
如果把这些土石屏障建成高2米、宽3米的城墙,就可以贯穿祖国的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
临县人民在这项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建设中,锻造了壮丽山河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红旗渠位于哪里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人工天河”之称。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全长1500公里。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扩展资料: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余。
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县(今林州)。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哪个市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的安阳林州市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修建背景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元代山西潞安知府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

1949年林县全境解放,随后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