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晓庄1930的心得体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晓庄1930,南京晓庄学院是一本院校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读后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 牛和英

  在这篇文章中,陶行知先生饱含深情地回忆了三年前来到晓庄的情景,并详细阐述了晓庄学校的教育思想。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因为他爱人类,所以他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他爱中华民族,所以他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他爱农人只是从农人出发,从最多数最不幸的出发,他的目光,没有一刻不注意到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全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晓庄是从这样的爱心里出来的。晓庄可毁,爱不可灭。晓庄一天有这爱,则晓庄一天不可毁。倘使这爱没有了,则虽称为晓庄,其实不是晓庄。爱之所在即晓庄之所在。”这是陶行知先生写于1930年3月15日的《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先生的话很快得到了印证,同年4月7日,晓庄被迫停办,12日先生被通缉,晓庄更是被勒令解散。晓庄还在吗?是的,即使被迫停办、解散,晓庄依然还在,就如先生所说的“晓庄一天有这爱,则晓庄一天不可毁。”爱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因为有了爱,教育拥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去变革,去建设,去创造——“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理论在艰难探索中日臻成熟,“自立与互助”、“平等与责任”、“自由与纪律”、“大同与大不同”等自勉方针掷地有声!先生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爱,即使穿过90多年的光阴,依然值得我们浅斟细酌,细细品味。你听——    “我们试到一个花园里面去看一看:万紫千红,各有它的美丽;那构成花园的伟观的成分正是各种花草的大不同处。将这些大不同的花草分别栽种,使它们各得其所,及时发荣滋长,现出一种和谐的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尊重人的差异,让生命拥有各自独立而美好的姿态,又能和谐地共生,才能还原生命之美,创造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不是造就一批批统一的模板,那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晓庄同志无论到什么地方去,如果只能办成晓庄一样的学校,便算本领没有学到家,便算失败。”既学晓庄,又不能办成晓庄一样的学校,矛盾吗?不,这正是先生的格局与智慧所在,也是教育的大同与大不同。那么,怎样才算学到家呢?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自己去领悟,去寻找。    “今日是何日?当念三年前。愿从今日起,更结万年缘。”在晓庄三岁的时候,先生写下了这样的话。他未完成的梦想,能否一直被后辈们延续?他一手创建的晓庄,能否以另一种方式存在?隔着漫长的时光,细细品味经典,你会发现,原来生命所有的勇气、智慧和力量都来自一个字——爱。对国家民族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爱之所在,即教育之所在。“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先知后行的学说的土壤里,长不出科学的树,开不出科学的花,结不出科学的果。“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我深信,在一个良好环境氛围下的每个人会成长得更加卓越,而我们只有尽己所能,为自己、为孩子们创造这么一块土壤.努力!

晓庄师范创始人

陶行知。

南京晓庄学院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2017年成为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前身是教育家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2000年3月,原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为南京晓庄学院;

2014年,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

历史沿革:

1927年3月,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1928年8月,更名为南京晓庄学校。

1930年4月,遭国民党当局查封。后来,南京的部分学生在陶行知鼓励下,晓庄小学学生自发组织“晓庄儿童自动学校”。

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被迫停办。

1951年1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南京晓庄学校在原址复校。

1952年,南京晓庄学校更名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1955年10月,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更名江苏省晓庄师范学校。

1971年,江苏省晓庄师范学校更名为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

南京晓庄学院多少亩

南京晓庄学院占地1500多亩

南京晓庄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著名乡村教育家赵叔愚任第一院小学师范院院长,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任学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

1930年,由于国内局势的持续动荡,国民党政府宣布封闭晓庄学校,并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杀戮,学校被迫停办。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高度重视晓庄学学校的复建事宜,周总理亲自督办南京晓庄学校的复校。

2000年,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是一本院校吗?

根据规定,现在已经没有本科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了。


                                   

南京晓庄学院(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于1927年3月始建,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前身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由原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等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2017-2023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方山、莫愁和晓庄三个校区,校园面积近1500亩;有教职员工1200余人、全日制本科在籍学生18200余人;设有16个专业学院,开办56个本科专业。

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

1927年3月,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1928年8月,更名为南京晓庄学校。

1930年4月,遭国民党当局查封。后来,南京的部分学生在鼓励下,晓庄小学学生自发组织“晓庄儿童自动学校”。

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被迫停办。

1951年1月,经总理批准复,南京晓庄学校在原址复校。

1952年,南京晓庄学校更名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1955年10月,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更名江苏省晓庄师范学校。

1971年,江苏省晓庄师范学校更名为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

南京教育学院

1952年10月,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

1953年8月,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更名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

1956年4月,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一部分改名为江苏教师进修学院,南京市另设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

1969年,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学校停办。

1972年5月,复办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

1975年,更名为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更名为南京教育学院。

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7月,创办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7月,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停办。

1984年11月,复办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1979年,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幼儿班创办。

1981年,更名为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

2005年,更名为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合并发展

1991年6月1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与南京教育学院合并。

2000年3月22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和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升为本科院校。

2014年10月15日,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南京晓庄学院。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拥有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获批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有陶行知研究院(教育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2018年10月,获批1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南京晓庄学院与南京市江宁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基地

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高校特殊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人工智能+教育”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17年9月,近5年来,学校约100个科研项目获得“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基金立项;15项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高层次奖励,师生发表(收录)在SCI、EI、SSCI、CSSCI上的学术论文达600余篇。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阅览座位近5千个,纸本藏书195余万册,电子书刊500多万种,还有可访电子数据库70余个。海量信息资源供读者享用,方便快捷。

学术期刊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是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创刊于1985年,为双月刊,分文、理科分别出版。学报文科主要刊登历史、教育、文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论文;理科主要刊登数学、化学、物理、地理、生命与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的论文。被CEPS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收录。

学术交流

学校为国家“华文教育基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与社区部合作共同举办新州孔子学院;设立境外办学项目——印尼印多奴沙大学中文系。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9月,学校设有16个专业学院,开办5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拥有4个省重点建设学科、9个市重点建设学科,与广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

截至2022年2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400余人,兼职研究生导师11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等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学校。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9月,学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8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3个,获得省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国家特色专业:小学教育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省特色专业: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

省品牌专业:小学教育

省重点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

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省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教育信息技术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文科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地理与资源环境实践教育中心


                                   

南京晓庄学院代码是多少?

南京晓庄学院代码是11460。学校前身是教育家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2000年3月,原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为南京晓庄学院;2014年,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

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南京晓庄学院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2017年成为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共有方山、莫愁两个校区,校园面积1408亩。全日制本科在籍学生18000余人;设有15个专业学院,开办47个本科专业。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拥有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获批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有陶行知研究院(教育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2018年10月,获批1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南京晓庄学院与南京市江宁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基地

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高校特殊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人工智能+教育”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成就

截至2017年9月,近5年来,学校约100个科研项目获得“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基金立项;15项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高层次奖励,师生发表(收录)在SCI、EI、SSCI、CSSCI上的学术论文达600余篇。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纸本藏书160余万册,电子书刊300多万种,可访电子数据库70余个;建有古籍、民国以来中小学教材、陶行知研究资料、江苏民间音乐资料等特色库。

院系概况

截至2017年9月,学校设有16个专业学院,开办5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科体系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拥有4个省重点建设学科、9个市重点建设学科,与广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

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教育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生物学、心理学、体育学。

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9月,学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8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3个,获得省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国家特色专业:小学教育。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省特色专业: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

省品牌专业:小学教育。

省重点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

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省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教育信息技术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文科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地理与资源环境实践教育中心。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7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32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14人,博士学位教师346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等38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省高校“教学名师”等各类称号者60余人。

南京晓庄学院办学历史

1927年3月,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1928年8月,更名为南京晓庄学校。

1930年4月,遭国民党当局查封。后来,南京的部分学生在陶行知鼓励下,晓庄小学学生自发组织“晓庄儿童自动学校”。

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被迫停办。

1951年1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南京晓庄学校在原址复校。

1952年,南京晓庄学校更名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1955年10月,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更名江苏省晓庄师范学校。

1971年,江苏省晓庄师范学校更名为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

南京晓庄学院住宿条件

每个区都有洗衣房,里边有两排的洗衣机和一个烘干机,洗衣服也还是方便的。洗澡堂也不用太担心,我相信大家很快就会习惯的。C区,六人间,四人是上下铺,两人是上铺——下边是六个人的桌子,可想而知每个人分到的桌面有多小。三个宿舍组成一个小公寓,有洗衣房和三个隔间式厕所和一个小小的“大厅”(有一排小衣柜,每人一个)。新宿舍条件是超级棒呀!电梯公寓,四人间,上床下桌,有独卫,靠近服务区、北食堂、运动场和东门,生活超级方便!每一层都配备洗衣机和烘干机!

形象标识

校标、校徽

学校校标是内外两圈双圆相套的圆形徽标,圆形上方是中文“南京晓庄学院”字样,下方为英文名称字样,内圆下方为1927字样。

学校校徽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中文“南京晓庄学院”字样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2017云南师范大学研究考试教育综合333有没有一道名词解释“晓庄师范”。

2017云南师范大学研究考试教育综合333有一道名词解释“晓庄师范”。
晓庄师范
【答案】晓庄师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1929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师范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
,提出“生活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晓庄学校试验期间,他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要求乡村教师要能真正关心农民,为农民服务; 强调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 指出教育内容和治学方法与农村生活密切结合。1930年,晓庄学校遭当局查封,至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
部批准,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
1、云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包括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和教育心理学(约30分)。
2、333教育综合试题都是主观题,题型结构包括名词解释题(6小题共30分)、简答题(4小题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共80分)

有谁知道陶行之是谁?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八九一年十月十八日诞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原名陶文浚,小名和尚。初时应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哲学观点,便改名为“知行”.从此陶知行这个名字便不胫而走,人们对陶知行的进步思想颇为称道。后来陶先生通过不断实践,认识到“知是行之始”的理论不妥,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行不知行而后知,实践才能出真知,遂改名“行知”这是陶先生在无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想核心。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辑,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介绍几个具有卓越贡献的教育家思想家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汉族,原籍浙江诸暨,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谁能介绍几位伟大的心理学家

  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16岁时进入格林维尔的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21岁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1903年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08年受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文章发表,行为主义正式诞生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出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1919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国军事航空服务社少校。1920年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改行从商,经营广告行业,1958年9月25日逝世。他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有:

  ①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格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1904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从小对动物及人类行为感兴趣,1922年进纽约哈密尔顿学院主修文学,获英语科学士学位。后上哈佛大学专修心理学,师从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E·G布林。1930年和1931年分别获该校心理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此后5年时间留任哈佛大学研究员。1936—1944任明尼苏达大学讲师、副教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美军秘密作战计划,采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鸽子,用以控制飞弹与鱼雷。1945年出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48年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终生教授。1990年8月18日卒于波士顿。其一生中主要著作有《有机体的行为》(1938)、《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言语行为》(1957)、《强化程序》(1957)、《教学技术》(1968)、《关于行为主义》(1974)、《超越自由和尊严》(1971)。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他所设计和发明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在60年代曾风行一时,对西方教育界产生深刻的影响,他在心理治疗、儿童行为矫正领域卓有贡献,属行为矫正技术的创始人之一。

  潘菽(1897~1988)
  中国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97年7月13日生于江苏宜兴,1988年3月26日卒于北京。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1927年在美国留学 ,获印第安那大学硕士和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教授、校长兼心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学报》主编,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60余年,是中国现代心理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课程,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早年从事记忆、错觉、汉字知觉等实验研究;后来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心理学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而是具有二重性的中间科学的观点;他把心理活动分为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区别于传统的知、情、意三分法体系;对意识、身心关系、个性等心理学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著有《心理学概论》、《社会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人类的智能》、《心理学简札》等。

  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1892年3月5日出生。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6岁丧父,8岁入私塾,15岁由姐夫资助入杭州蕙兰中学。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4年(民国3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1919年8月回国。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陈鹤琴是边知、边行、边写、边讲,即把研究、实践或发表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一位学者。他同时研究儿童,同时办幼儿园,同时在自己的家庭里实施幼儿教育,同时宣讲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1922年出版《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 1923年任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1925年,他根据教学、研究、观察、实验中所积累的材料,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第一章“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发表他的儿子陈一鸣从一个半月到两岁七个月的生活照片86幅,展示婴儿的发展进程,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这在当年可算是先进的研究方法。儿童心理的测验研究引进我国是比较早的。 1927 年他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兼任陶行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科长,建立南京教育实验区制度。 与陶行知合力创办樱花村幼稚园,开辟乡村幼稚教育基地。与张宗麟一起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提出创办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幼稚园15条意见。又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专门研究幼儿教育月刊《幼稚教育》。
  1928 年至1939 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1928.9),创办多所小学、幼稚园和中学。1939年任中华儿童教育社主席。1940 年创办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抗战开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投身于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工作,任上海市难民教育委员会及国防救济会难民教育股主任,创办救济会中学、儿童保育院、报童学校。 次年,创办《活教育》月刊。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 1945 年回沪任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接管外国人所办中小学,创立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名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 1946 年兼任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理事长。并先后担任中共创办的上海省吾中学、华模中学和报童小学校长、校董事会董事长。1948年4月,赴菲律宾,在马尼拉暑假小学教师讲习会讲学。8月,赴捷克参加世界儿童教育会议。解放前夕,两次遭国民党特务逮捕。 民国38年(1949)5月曾先后两次遭国民政府当局逮捕,经上海五位大学校长联合营救获释。8月,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9月,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 解放初期(1949——1952)陈鹤琴曾任春晖中学校董。 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当选为全国和江苏省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副主席,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南京分社主任委员,中国教育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江苏省一、二、三届副主席。
  从50年代初起,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他的活教育思想受到错误批判。而他本人,在1958年也遭到错误批判,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被全盘否定。1959年,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长期从事而又深为热爱的幼儿教育工作。文化大革命后,陈鹤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除了担任社会和政府的一些要职之外,他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忘儿童,并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家。1979 年后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我的半生》等,合著《智力测验法》、《测验概要》等,辑入《陈鹤琴教育文集》。1982年12月30日陈鹤琴在南京病逝。终年91岁。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等团体主编《幼稚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等刊物和《幼稚教育丛朽》、《幼稚教育论文集》。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民国9年,第一个孩子出生,从第一天起,进行连续观察和实验,作详细文字与照片记录,长达808天。14年,发表《儿童心理之研究》,为我国最早用追踪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专著。针对几千年来死读书、教死书的陋习,提出活读书、教活书的要求,影响很大。主要著作有《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园的课程》、《中国幼稚教育之路》、《教育史导言》等,已出版《陈鹤琴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