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为什么西南官话属於北方方言?和西南官话为什么属于北方方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柠檬味的大海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西南官话属于什么方言

西南官话,亦称上江官话,学术上称为西南方言,属于现代汉语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包括西南官话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市,此外广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市区及东南亚北部部分地区也有分布。西南官话分6个片22个小片,是官话里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
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具有官方地位,是少数具有官方地位的方言之一,其它具有官方地位的方言还有粤语(中国香港特区和中国澳门特区)、闽南语(中国台湾地区)和客家话(中国台湾地区和苏里南共和国)。此外赣州市章贡区城区和信丰县城以及两地周边地区存在西南官话方言岛,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军话有时也被视为西南官话的一支。

西南官话属于哪个方言?

1、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习惯上称为“官话”,包括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
2、“方言”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Topolect)”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Vernacular)”、“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更多关于西南官话属于哪个方言,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fc7568161608459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为什么西南官话属於北方方言

  明末清初,西南地区经过战乱,人口锐减,所以就有了“湖广填四川”,其实并不仅仅限于湖广之地,中国其他各地也有很多人迁入,为了统一管理,互相交流方便,政府官方使用的北方话就成了通用语言,经过长期与各地迁入民语言融合,就形成了西南官话。因为是在北方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属于北方方言。
  西南官话,又称为西南方言,是流行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北大部、湖南西部、陕西南部、河南信阳、东南亚北部局地(包括缅甸果敢)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中国语言地图集》给出的定义是,西南官话是西南地区以及附近的,入声整体归派到某一声调或者四声调值与重庆、贵阳、成都、昆明、武汉、桂林相近的汉语方言 。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具有官方地位,是仅有的3个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分支之一。此外东南地区的军话有时也被视为西南官话的一支。

西南官话使用人口有两亿多,为何这么多人都会讲?

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主要通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这七个地区,总人口约3亿人。为什么西南地区距离北方那么遥远却说着一口北方方言呢?

  主要原因就是移民,早在周朝末年,诸侯国秦国灭亡巴蜀,就进入了四川盆地,楚国也已经在湖南湖北统治多年。汉族人从此开始慢慢移居西南地区。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征百越,汉族人迁入广西。后来经过汉朝的大一统,汉人已经广居西南各地。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原不断发生战乱,又有天灾,无数老百姓迁居西南。比如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时,汉族迁入四川的线路主要是越过秦岭,移民的主体为中原汉人,说的是北方方言。

明清两朝是汉族大规模移民西南的重要时期,西南官话也是在这段时期内,通过方言间的不断融合而逐步形成的。元末明初,湖广一带是元朝军队与农民起义军厮杀的主战场之一,战乱使得当地人口急剧减少。因此明朝初年,出现了“江西填湖广”和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向西南地区迁入大量移民。

  明代大移民,彻底改变了原来西南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结构,发展到明朝末年,汉族已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变成多数民族。其来源主要为江南、湖广、江西等地。

  我们从明代西南地区的史书记载可以证明西南官话在当时已经成型。移民早期,因人口来源多样,呈现出村镇杂处,言语各异的局面,不方便互相交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官府提倡学习以北方方言为主的官话,方便大部分人都能听懂。经过互相学习和融合,形成了现在的西南官话,是一种带着南方特色的北方方言。

后来经过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尤其是张献忠,使得四川地区人口急剧减少,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时,再次出现“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湖广的移民,占移民总数的一半以上。清代改土归流后,以前由少数民族控制的地区也进入了大量的汉人,逐渐遍布西南各个角落。西南官话也发展成为主要的语言,并且随着移民的扩散,而不断扩张,输送给周边地区,生命力非常顽强。

西南官话是什么方言?为何能够发展的如此壮大呢?

在中国,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都存在着各个地方的方言。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的方言有所不同。而在中国众多方言之中,西南官话是发展的最快,最壮大的一种方言。令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同样都是中国地区的方言,西南官话为什么能够在那么短时间内,发展的如此快速?其实西南官话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展这么快主要与西南地区在历史上的移民有一定的关系。历史上的移民活动使得西南官话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用的范围大大扩大,并且说西南官话的人数量越来越多。

一、西南官话

虽然西南官话有很多人都说,但是对于西南官话真正上的定义,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要知道西南官话的定义,我们就要首先知道什么叫做官话。所谓的官话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官方标准话的一种称呼。官话主体又被人们称为北方汉语。换一句话说官话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北方话。

二、西南官话在我国的分布

西南官话这种方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地区。准确对来说,西南官话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以及重庆市等地区。除此之外,在我国的广西地区以及甘肃南部地区以及北部地区、湖北的北部地区的人们都是说西南官话。从西南官话的分布范围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讲西南官话的。根据相关统计,我们知道中国大约有1/5的人是讲西南官话的。

三、结论

从上面对于西南官话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知道西南官话在中国众多方言之中,它是一种使用人的数量最多并且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方言。

北方方言指的是哪五种

北方方言指的是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四种,没有五个方言。
1、华北官话
华北官话即北京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北部、内蒙古中部和新疆部分地区,可分为京师、怀承、朝峰、石克四片。三声四调,古入声派入平、上、去且相对均匀。
2、西北官话
西北官话是过去官话分区方式中分出的官话的一个分支。它不是从语音特点,而是从地域分布进行划分的。它是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部分地区、新疆的汉语的总和。
3、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因主要流行于长江上游地区,亦称上江官话,属于现代汉语官话方言。西南官话下分6片、22小片,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湖南、陕西、江西、甘肃、广东、海南、福建共15省市自治区、600多县市区以及东南亚的少部分地区。
4、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分布在江苏省大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局部及其它个别省份的方言岛,主体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地区。

什么是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也就是现代中国西南方言,又叫上江官话,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没有之一。
我发现有很多朋友听到西南官话就会认为是四川话,见到说西南官话的人就认为是四川人。比如我这个贵州人到外省去见到老乡,说起家乡话,外省人听到就会问我是不是四川人。我若回答说不是,对方多半会问:“你不是四川的,为什么会说四川话?”(其实我也想知道,明明是同一种语言,为什么都只知道四川话而不知道我们贵州话)
其实说西南官话的不只是四川人。使用西南官话的地区主要包括四川、贵州、重庆、云南四大省份,此外还有湖南省的部分地区,湖北省的部分地区,还有陕西省南部的几个县,江西省也有几个县,还有广西柳州等,全国共有9个省份,500多个县、市、区近3亿人在使用西南官话(国外也有使用西南官话的地区,此处不计)。
西南官话能原汁原味地翻译为普通话吗?
对于我们词语丰富的汉语来说,最不愁的就是将某种语言翻译为汉语,更何况西南官话也属于汉语方言,同语系之间的互译当然更不是问题。
但重点问题是,翻译后可以保持原汁原味吗?这恐未必。
现在来盘点一下西南官话里面,一些无法原汁原味地翻译成普通话的词语。
1.强盗
西南官话里的“强盗”一词,翻译为普通话是“小偷”。
这个词语翻译成普通话之后,虽然意思完全没有变,但听起来语气、感觉上的区别非常之大。
这个词翻译为普通话后让人觉得别扭的地方在于,“强盗”这个词在西南官话和普通话里都有,但意思又完全不一样。
强盗这个词在普通话里是劫匪的意思,在西南官话里却是小偷的意思。一个是小偷小摸,一个是明目张胆地强行抢劫。让这两个词相关联,怎么听都会感觉特别地别扭。
从西南官话里的“强盗”翻译成普通话的“小偷”之后,听起来语气上的轻重也变了不少。
2.俩得很
这个词语翻译成普通话,只能翻译成“撒娇”。
那么后面的“得很”2字又该如何翻译呢?难道该翻译成“很撒娇”?或“非常撒娇”吗?这样翻译都成病句了。
但如果要避免病句,那又该怎样翻译?根本就无法原汁原味地翻译。
3.一哈
这个词翻译为普通话是“一会”。
但是,西南官话里的“一哈”指一小会,普通话里的“一会”没有那么具体,翻译成“一会”也并不是很准确。
如果翻译为“一小会”或者“一会儿”,意思完全没变,但是听起来已经婆婆妈妈的了,完全变味了。

西南官话的Z和zh一般属于

平调。
西南官话,也称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上江官话或湖广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西南部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
西南官话的语音系统即使在官话中也是最简单的,除了浊音清化、从gkh/zcs中分化出jqx、-m韵尾派入-n或-ng、无尖团对立等官话的共同特点外;
西南官话多数不分平舌音翘舌音(zh、ch、sh、r分别读作z、c、s、/z/;有的地区仅将中古汉语发音为zi-,ci-,si-的入声字读作翘舌;也有极少数地区如北京话般严格区分平翘舌音),多数不分fu和hu(甚至hu与f全混)。
部分不分n和l(但是多有-n(l)对立),同时不分ing和in、eng和en(b,p,m,f后的eng读ong)。

北方方言指哪五个方言


没有五个方言,北方方言指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四种。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名称源自中国古代对汉语官方标准语的称呼,朝廷使用的汉语在周朝称“雅言”,至少在明清时已称“官话”,1909年则定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改称“普通话”。随着学术发展,“官话”在语言学上成为特定汉语方言的专有名词,官话方言旧称“北方方言”。
官话是汉语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绝大多数地区、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的中部、湖北和四川的大部、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北部、湖南的西部和北部以及江西沿江地区。官话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菀坪镇、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区以及福州长乐航城街道等地也以方言岛的形式出现。
官话过去也被称为“北方方言”“北方官话”,但由于使用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人口都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理分布上属南方方言,因此“北方方言”的叫法不甚准确。从1980年代后期起,中国大陆学界的期刊和专著已统一使用“官话”这一称呼,不再使用“北方方言”、“北方官话”的称呼。
中国历代官方语言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的称呼,也是不同时期“普通话”的定义。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同时因政权的变迁、定都的不同、人口的迁移等因素,也在不断变化。现代国语是在古中原洛阳读书音的基础上,随时代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