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让世界听见小孩 来一场亲子聆听散步,让孩子不再「有听没有到」「记得收藏」和小孩晚上听见父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浮生终若梦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季芹、王仁甫:听见孩子的笑声就是一种幸福

举家岛内移民到宜兰,孩子拥有更好的环境,在家庭经营上,夫妻俩虽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对儿女的期待却很一致,只希望宝贝们健康快乐就好。

季芹、王仁甫这对永远的「芹仁」,婚后生下一对儿女,目前一家四口定居宜兰,除了录影工作外,还要经营民宿、参与支援学校活动,生活变得更忙碌,却不觉得累,「因为乐在其中,辛苦,但充实又快乐。」

夫妻间的甜蜜感要刻意营造

每天有忙不完的家务事,是他们对于婚姻生活的最大感受,偶而也会有谈恋爱般的甜蜜幸福感,但其实需要刻意去营造。尤其在有了小孩之后,夫妻两人都把小孩摆在第一顺位,只要小孩在身边,就是忙小孩的事情;一旦小孩有自己的活动,才会找时间喝咖啡、看电影,约会一下。

「相处久了,有时会忘了要关心、照顾对方,」尽管季芹难免抱怨另一半婚前浪漫殷勤、婚后不够贴心,不过,结婚五、六年后,王仁甫率先提议两人「试着放下小孩」单独出游,仿佛又回到恋爱的时光,至今每年都会安排旅行,并相约要去看极光。

拥有一间海边的房子,也是季芹的梦想,一开始打算自己住,后来决定改成民宿。这间位于头城海边的白色豪华民宿,至少花了6千万元,因为王仁甫力求完美的个性,工程费用不断追加,让管财务的季芹压力颇大,有阵子两人吵得很凶,但也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及了解。

一起拼事业,默契愈磨愈好

由于工作绑在一起,季芹坦言,双方初期经历了一段磨合期,常发生争执,但现在的默契好到没话说,「我戳戳他,他就知道要接什么梗;他开什么玩笑,我也知道在做什么梗,然后帮忙堆。」

目前民宿经营迈入第三年,现在的两人分工清楚、互补不足,王仁甫负责经营规划、季芹打理财务,很多事情会共同讨论,但会互相尊重配合。

搬到宜兰后,他们决定让小孩就读人文国小,并在陪伴小孩的过程中一起学习成长。女儿乐乐小二刚转学到人文,每天会动手削水果,妈妈看了其实很紧张,不过仍放手让她尝试;儿子YAYA从小相当乖巧,待在人文一年后,开始变得有点反叛,容易将情绪发泄在妈妈身上,爸妈本来想要压制他,但和老师恳谈后才了解,儿子其实是「开始表达自己」,但需要让他懂得「调整表达方式」,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原本木讷的儿子变得很会开玩笑,也不再随便对妈妈发脾气。

用同理心教养,关系更紧密

王仁甫认为,人文不仅教育小孩,也教导爸妈如何经营家庭生活。以前,他对小孩的教养,抱持较传统的观念,譬如注重礼貌、餐桌礼仪,曾因小孩「没叫人」就臭骂一顿、规定「呷饭不能配话」,后来慢慢学会用同理心去了解小孩,「每个小孩做一件事,都有其因果,关键是找出原因,而不是惩罚结果。」王仁甫渐渐能够体会。

这对用心付出的父母,每天会尽量陪孩子一起吃晚餐、睡觉,并利用吃饭及睡前时间聊天说地,任何人都可以「开个话题」,而每周二和周末假日,孩子还有两次「自由时间」,可以自己规划想做的事情,例如玩3C、邀请同学到家里玩、到海边玩水等,爸妈都要全力配合。

他们一家也爱露营,经常利用周末假日四处搭帐,北海道的露营车也有他们的足迹,借由亲近大自然,不仅世界变得更开阔,小孩也有练习社交的机会。

「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严厉的父亲也是孩子的玩伴,温柔的母亲会陪孩子尝试烘焙和花艺,各有不同的角色扮演,但同样很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季芹和王仁甫不会对孩子做过多的期待及要求,而是放手让孩子承担合理的后果,尊重、不给彼此太大的拘束,并适时创造快乐的机会。季芹说「家庭和谐的气氛很重要,听到孩子的笑声就是一种幸福。」

季芹 王仁甫一家

家庭成员:季芹(艺人,40岁)、王仁甫(艺人,35岁)、女儿乐乐(9岁)、儿子YAYA(7岁)

家庭故事:银色夫妻除了演艺事业外,还在宜兰头城海边经营民宿,一起用心陪伴两个小孩学习成长。

幸福心法:每天一起吃晚餐、睡觉和聊天,每周赋予孩子两次自主规划的「自由时间」,并利用周末假日到处露营。

【未来Family -生活‧教养‧爱】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季芹、王仁甫:听着孩子的笑声就是一种幸福】

心要让你听见

最近碰到好多件事情都让我有种“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的感觉。以前的时候我总会把自己包裹的很严实,不想让外界发现或是聚焦到我,那样会让我感觉不安全和不适应。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不自信,没底气。外界聚焦到我,我不知道要回馈于这个镜头什么。如果不能呈现,传递于一个好的,有利于大家的画面或是场景。那我宁愿不被看见。

主要还是自我的价值感太低,内心又渴求完美。这其实是一个“梗”。

最近才慢慢的发现,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只要有心并愿意为这个世界,为这个世界中的人们做点什么。那你就要敢于站出来,敢于亮相。只有你的出现才会带给大家价值,不要说不够优秀,懂得不多。

其实你本身就自带能量,自带价值。你展示的好,是正面的例子,大家学习你的所长。你展示的不好,是反面的例子,大家可以通过你去发现自己,规避自己,本身也是一种更好的成长。

昨天一个女孩告诉我说,“我们本身不完美但依然可爱值得被爱,我们不完美才能实现别人的价值。我们太完美,别人会觉得失望,觉得他们没有价值,所以我们不完美,其实是成全别人的”。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完美也是另一种“美”。它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缺点,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

也正因为我们的不完美,才让这个世界充满了追求“向上”的味道……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身上所有的“好与不好”,它都是我们身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要是我们本身具备的都是好的。不有嫌弃,统统珍惜。

之所以有写这篇文章的冲动是因为晚上007本月值月生——李向力的邀请。这让我联想到他之所以邀请我的一些原因。我猜想多多少少会与我在群里的互动,积极发言回复会有关系。

因为一个人你都不出现在集体的视野里,你是很难被别人发现记得和想起的。本月我们70班组建小组的群通知我是看到的,内心有想报名但又会有点顾虑和担心,就放置了。刚好李向力的提及和邀请也给我一些的勇气和鼓励。

就好像是前进路上就差那么一点点,刚好有人伸手给予鼓励和支持,你就顺利越上了一个台阶,这个台阶有可能决定你未来开阔与闭塞。

在此我想说的重点是: 一个人前进有两种力量,自给力和外给力 。这两种力量都很重要。我们能自给能量的同时也要学会借助寻求外力,寻求外力的关键是你要能让外界和别人知道你需要什么,也就是你要传递给大家你的需求。如果你传递不出这种感觉别人是很难知道你需要什么支持和帮助,别人也就无从帮起。

就好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她会用“哭声”传递她的表达和需要。

说到这里会想起昨天的一个小事情,我的一个同学发消息给我说,她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对她触动很大,大概意思就是说“未来一个人如果不会写作和不会演讲,将很难生存和创业”。她说看到这句话心里挺着急,觉得必须得学习,让我给她推荐几本书,她买来看看补充知识。

后来沟通一番觉得这个阶段她更适合一些有互动的读书,给她推荐了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它成功订购。这可能意味着一个非凡的开始。我就在想如果她不说她的需求,我肯定是不知道她也有对学习的渴望。她说了我就知道,以后有关学习成长的机会我肯定会想到她并喊上她一起。

其实我自己得成长过程也是一样,是我自己先表现出我的渴望,我身边爱学习的人知道看见,也就一步步带领引领我向前的。在此深深的感谢一路鼓励并帮助我的朋友。

生活里我们要学会敢于做自己,活自己。活出自己的风格和真实。你的心要让世界听见,你的爱要让世界看见。让你和这个世界更好的相处和链接!!

来一场亲子聆听散步,让孩子不再「有听没有到」

孩子老是不听话?不知道是没听到还是听不懂?有没有听进去?只要走出家门,或上一段阳明山,就可以来一趟国外正流行的聆听小漫步,带孩子听一段大自然,以后也把爸妈的话听进去!

叫了孩子好几声,却没有回应?对着孩子叮咛了半天,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在听、有没有听懂、记下来?不然,为什么老是要大人重复提醒?

美国作家兼独立记者沃德 ( Terry Ward ) 也有一样的问题。不过,她在美国有线电视网 ( N ) 分享,在一次小夜游中,找到孩子「听见」的秘密。

聆听散步 让孩子领路

她带着4岁的儿子,找了一个晚上在住家附近散步,打算让他听听夜晚的声音,透过声音认识世界,这是国外开始流行的「聆听散步」(  listening walk  )。在她规划这件事时,创立非营利组织「国际宁静公园」(  Quite Park International  )的声音生态学家汉普顿(  Gordon Hempton  )提醒她,记得要让孩子领路,不管是事前的研究、准备,还是途中在哪里停留、好奇什么、听到什么声音,都让孩子主导,更别像在做学习单一样,事先规定好一路要听到什么「成果」。

于是,她的儿子尼克就成了响导。在夜幕低垂的路上,他一下高喊「是蟋蟀」、「青蛙的叫声」、甚至「那是一条鱼」、「听见蝴蝶的声音」;也令妈妈惊讶地发现,他根本不用回头,就知道有脚踏车靠近;更神的是,连视野之外的邻人拖着垃圾桶到户外,他都听得出来。同时,他们也很清楚地听见彼此的话语,无论是提醒、还是问答,都很专心地听进去、思考与回应。

大大小小的声音,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看得到与看不到的事情,孩子根本生理上都听得一清二楚,没有生活上是否没听到的问题。而且小孩对于声音可以非常专注、思考与分辨细微的差别,也没有「有听没有到」、「听不出来」的问题。

孩子不听、或没有在听,都是跟大人学的

沃德指出,在动物的世界,听力对于生存非常重要,大自然里时时刻刻都有各种声音在沟通,错失了细微的声音,就可能代表失去生命、冬藏的食物、甚至繁衍的机会。人跟动物一样,天生就有认真、仔细听各种声音,而且记住这些声音与意思的能力。「小孩其实也很清楚他们周遭的声音,」在波士顿开设听觉诊所的费里戈 ( Brian Fligor ) 提醒:「这就是他们很容易分心的原因之一」。所以小孩看似不专心、没在听大人讲话,根本就是因为他们选择要不要听,要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汉普顿就告诉沃德, 不管是孩子不听、还是没有在听,都是跟大人学的 。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噪音,我们已经习惯选择性地听我们自己想要听的声音或讯息、选择性地把一些话当一回事或不以为然、或是左耳进右耳出,包括对孩子的回应。久了,我们也就教会了孩子要不要听、或可以选择只听什么。

亲子听觉小旅行,让心静下来

亲子一起走一趟专注在听的散步,提醒大人跟小孩找回聆听的能力,其实可以很简单。沃德统整了几名专家的建议,分享了其中秘诀:

1. 亲子一起感受声音 。不一定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要可以多听到几种声音,相对安静的地方与时刻,就可以一起感受。

2. 尽量不让孩子分心。 如果是晚上,尽量不要一直开着手电筒,需要时再打开。不然小孩容易分心,灯光也可能会「赶走一些声音」。

3. 让小孩当向导 ,去探索、留意听到的声音。

4. 中途可以停留,甚至坐下来,更专心地彼此聆听 ,此时也可能会有更多亲子间的对话、甚至心声交流,打开彼此听见对方的耳朵。

5. 尽情地去「感觉」所有事物,耳力全开地听 ,不要想东想西。

像这样听觉的旅行,愈来愈流行。在奥勒冈州的太平洋大学幼儿学校,甚至把这纳入课程,带孩子到湿地旁的草坪观察,用画画记下他们听到了什么。

在台湾,也有「台湾声景协会」开始推广大自然的自然宁静( Nature Quiet )。而且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 (6 月 5 日 ) ,阳明山国家公园还成为世界第一个都会宁静公园,在梦幻湖步道,就可以感受多种自然声景。

一段专注于聆听的小漫步,让耳根静下来,心也静下来。不只听见外面的声音,也听见了心中的声音,更能感受彼此的话语。

歌词第一句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是什么歌

唱出希望-曾沛慈

每一天 看着你慢慢长大
也许现在你不得已要离开
我也相信有一天你会回来
就让我们 快把悲伤收起来

牵著手 把心连成一圈爱
不怕旅途中有多少的阻碍
我也相信有一天你会回来

我们唱出 心里的希望
我们唱出 心里的希望
不管月儿圆缺的改变
也要勇敢走过这考验
我们唱出 心里的希望
就让我们 快把悲伤收起来
不怕旅途中有多少的阻碍
我也相信有一天你会回来

我们唱出 心里的希望
我们唱出 心里的希望
不管月儿圆缺的改变
也要勇敢走过这考验

我们唱出 心里的希望
我们敞开手迎著风大声唱要让那世界都听见
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和危险 你的爱引领向前
我们唱出 心里的希望
我们唱出 心里的希望
圆缺的改变
Jesus lead my way
我们一起勇敢面对这考验
用你的爱引领著我们走向前
哦 My My My My My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