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哈哈娱乐网给各位分享亦然我来人间一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间小暖在线阅读(《人间小暖》——埋下温暖自己的小种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人间小暖》——埋下温暖自己的小种子

感觉一断更仿佛就是要一辈子了。经历过日更100天的小高潮,最近两个星期彻底的进入了凉凉阶段,终于我要更新了。

又是一本汪曾祺的杂文集,人间小暖还是一如既往的清新,一如既往的轻快,一如既往的诙谐。

全书一共分为4个部分。

这应该是汪曾祺多年积累的关于人生的杂谈。其中有一篇《无事此静坐》我非常喜欢,这大概跟现在很流行的冥想差不多,汪老认为人每隔一段时间都应该静坐一下,给自己一点清静的时间思考,让自己不浮躁更踏实。汪曾祺回忆他的外祖父家有一个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5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后来他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还有一句下联,一日似两日。这两句平平淡淡的诗句,读来却意蕴悠长,有着无尽的力量。还有几句关于静坐的短句,“静思往事如在目底”,“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照观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汪曾祺确实是一个非常注重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人,所以他有一本书叫人间草木,特写了许多自然中的草木虫鸟鱼兽草木等内容。在人间小暖中也摘录了一部分,读来非常的自然、幽默。有一篇小短文《豆芽》,加上这一本,我大概读了四遍了。

还有一篇主人公是朱小山的,同样也是写的豆芽,将两篇对照起来读,更有韵味。

秦老九的反应就和他的名字一样实在,他只在豆芽发芽的力量这一件事情上悟了,朱小山也和他的名字一样,有些高傲,也想的有点多。所以,仔细的一品,同样的事情,却写出了两种不同的意境。

这是最浪漫的一部分,从名字就能窥得一二。里面尽是俗世男女的故事,写的通俗却又不艳俗,平淡又有许多滋味。

在《受戒》中,小和尚明海和天真浪漫的小英子之间,从幼时相遇到少时的陪伴,再到懵懂的互生情愫,到结尾时有些儿戏的互许终生,读来都是淡淡的,却又让人觉得无限美好。

也有青年求而不得的遗憾,如《晚饭花》,有父亲对出嫁女儿的心意,如《侯银匠》,有呆萌少爷对小丫头尚未开窍的心思,如《锁梦》,有寡母对儿子婚事的控制,如《百蝶图》。每一篇都短小精悍,却毫不逊色长篇。文字里有天真浪漫,情意绵长,有父母心思,或自私或深长,静静的看来,真的佩服,那么多人世的情谊,竟也就藏在这些短短的文章中了。

这一辑里的故事稍长,但是都发生在大淖这一个小小的地方,大概是在高邮的某个码头,有种形形色色的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故事。

其一是《鸡鸭名家》,写的是余老五和陆长庚的故事。

其二是《大淖记事》,写的是锡匠十一子和巧云的故事。

前者是两个有特长的民间人物,却整日里过着与常人颇为不同的生活的故事。这样的人在当代都会被称为怪咖,在当时,大家更是难以理解,但即便是这样,民众们也依然对他们保持了一种敬佩。

后者是淳朴的地区,男女感情的复杂和单纯,在这个故事里,男女之间的感情似乎更多的出乎于原始本能,两性相吸就结合,当吸引力不足了,一方就会放弃。但对于男女主人公反而相反,他们相互吸引,却迫于俗世压力和家人期许,一直不曾互相道明心意,直到两人遇到了来自于第三人的阻挠,这样反而促使他们终于表明了心意,也终于有勇气冲破阻力在一起。有时候,阻碍是感情的试金石,也是催化剂。

汪曾祺的文风一直都比较清新简洁,对任务的刻画很细腻,但是又不呆板,在他的笔下,草木虫鸟鱼兽都有人的性格和气质,而人又各有各的鲜明形象。读来,就像他笔下的水墨画一般,树木枝干分明,有棱有角,虫鸟憨态可爱,鲜活纸上。

读《人间草木》,从草木的生长和异同中品味人生,从与草木相处之人的憨态中感悟人生道理。

读《人间滋味》,从食物的背后体味人间情感,从对待食物的态度中感受人生的态度。

读《人间小暖》,从描述的字里行间看到几十年前的人情世故,从不同的故事里再现世人的三观。

都很清新,治愈自己,温暖自己。

有的书,就是像这样,读完不会立即收获可以执行的方法,可是却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一日日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人间小暖

妈耶~感觉这章有点小恐怖,这章的主人公叫二小,父母双亡,家境贫穷。跟着舅舅卖酒为生,一天夜里,一位书生带着一位女郎来找二小,说二小跟女郎有缘,其实他们是狐狸精变的,二小也看出来了,但是二小被女郎的美貌所吸引,从最开始的恐慌变成了接受。

这个是文章的结尾,在二小和女郎,谈了半年的恋爱后,女郎选择了离开。女郎的理由是不能凑合,这个我细品了半天,何为凑活?是人妖殊途,还是狐妖面对爱情的理智分析更高于人类?

反观现实中人类,因为爱情失去理智的例子数不胜数,而我认为狐妖却做到。她从一开始看到喜欢二小去主动寻求,勇敢追求,并在追到二小后的半年内,理智分析选择了离开。仅仅用了半年!如此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当真令我钦佩。

文章评析完了,还想分享一下作者的描绘,毕竟刻画一个人物,越是从细节描写着手,越能体现人物。

1.二小看看书生,一身貂皮绸缎,华丽耀眼;看看自己,粗布衣裤,自己直觉得寒碜,不知道说什么好。

2.一天,太阳将落,二小关了大门,到了后院。看见女郎坐在墙头上,这天她打扮得格外标致,水红衫子,白蝶绢裙,鬓边插了一支珍珠偏凤。

3.后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荒荒凉凉,什么也没有,开了一地的野花。后院有一座小楼。楼下是空的。

其实还有作者一些小描写,看似很小,实则有大用处。还需要细细品读,才能体会到。🧐

人间小暖

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一日似两日。

其实,我也很想能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讲究效率,讲究速度和质量。就还想起高中语文老师逗我们的一句话:动作要快,姿势要帅🧐但是想慢慢做一件事,精雕细琢一件事却是很难。这在中国也有一个词叫:“工匠精神”。去仔细打磨每一处细节,静下心来慢慢感受生活,提高自己却是很难。

而《人间小暖》的作者生活方式就让我很是羡慕: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犹然独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

在这里我也时常在想,何时我也能如此创作,不必强于字数,不必担心文笔。静静思考文章已然在胸中。终究还是自己的创作过于单纯,慢慢练习吧,让见证我十年如一日的“匠心”🤓

人间小暖

决定调整一下更文时间,大致以后会这个时间发文了,白天有一科课看完了,不准备让别的课顶上,就这样所有任务往前移,准备做到11点碎觉🤓

这一张终于不是聊斋了,前两天看汪老写聊斋,做梦都感觉是他们。这一章讲的是侯银匠,有一位特别能干的女儿,因为文章写了女儿出嫁前和出嫁后侯银匠的精神状态,文章体现出了候银匠女儿的能干也体现侯银匠对女儿的不舍。文章最后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看似文不对题细品,又能体会出银侯匠的孤寂。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轿顶绣了丹凤朝阳,轿顶下一圈鹅黄丝线流苏走水。“走水”这词儿想得真是美妙,轿子一抬起来,流苏随轿夫脚步轻轻地摆动起伏,真像是水在走。四边的帏子上绣的是八仙庆寿。最出色的是轿前的一对飘带,是“纳锦”的。“纳”的是两条金龙,金龙的眼珠是用桂圆核剪破了钉上去的(得好些桂圆才能挑出四只眼睛),看起来乌黑闪亮。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 全文都在说候菊能干,但是体现她能干的大概是这一段了。毕竟细节描写最能体现人。感觉候菊审美真的不错,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他亲手所做的花轿,当真是绝美。

此外,我洗洗品读,不知为何对于侯局又感觉到了她自私的一面。父亲是银匠,她出嫁时却坚持银换金,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金子比银子更有价值一些,也无可厚非,但是当时的父亲已经年迈,做不了多少年的银匠了。陪嫁的一套银子首饰,换坚持成了一套金子首饰。

并且侯菊再出嫁后,从银侯匠的生活状态来,很真实的感受,银侯匠的寂寞。

忍不住想说今天读完这一章,随手往下翻了翻,后面的发现还有一章是聊斋🧐看来汪老对聊斋是真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