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温山软水」消息,近日,1582年10月解说,1582年10月发生了什么?在日历中10月只有20天(原因揭秘)?引发热议,1582年10月5日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1582年10月发生了什么?在日历中10月只有20天(原因揭秘)

最近有很多网友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发现在日历1582年的10月中整整少了10天的时间,于是引发了无数网友的议论,纷纷询问到底在1582年10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少了这个10天时间呢?明明一个月是有30天,为何1582年的10月只有20天呢?下面我就来给你讲讲这其中的原由,看完之后你就会彻底明白!

1582年10月发生了什么

1582年10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网友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呢?原来是因为在日历中1582年10月少了整整10天,从10月5日到10月14日都没有了,这又是何原因呢?难道是有人故意将这10天给抹去了吗,还是这10天发生了一些不能让人知道的大事?所以才将其从日历中去掉?其实并不是网友所想的这样,真实的原因只是由于当时的历法不完善所导致的,我们在接着往下看!

1582年(明朝神宗万历十年)10月少了10天,并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而只是当时改了新历法而已。1582年2月24日罗马教皇是颁布了新的历法,从而替换了掉了古老的日历计算法,这个历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依然在采用的万年历,这才导致了在10月之中少了10天。

我们都知道历法的计算是需要和天文相对应的,而在此之前世界上采用的历法是“儒略历”,是凯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所制定。在“儒略历”的计算之中,每年的时间会多出11分钟14秒,虽然看起来差距不大,但时间长了之后便出现问题了,到了1582年的时候每年多出的11分钟便已经积累成为10天时间了,这也是1582年10月少了10天的关键所在!

当新历法颁布之后,在世界上原先采用着“儒略历”计算的国家便将日历给更换了过来,在10月4日的时候开始正式执行。将之前“儒略历”中所多出的10天给取消掉,那么就刚好是从10月15号开始计算,所以在日历上才看到1582年10月消失了10天。

1582年10月发生了什么 日历为什么凭空少了十天

  1582年距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不过,我们手机里都有日历,如果将日历翻到1582年的话,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因为1582年的日历中,10月份莫名其妙少了十天。很多人都好奇1582年10月发生了什么?日历中缺少的十天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历分为公历和农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阳历和阴历。之所以管公历叫阳历,是因为这种历法是以太阳的运动为依据来计算时间的,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就是这种,阳历又叫太阳历;。而阴历又叫太阴历;,太阴历是以月亮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这种历法在东亚比较常见。

  在以前,历法不够完善的时候,出现过一些比较尴尬的事情。比如,我们把手机的日历翻到1582年,你就会发现,这一年的10月只有21天,从10月4号就直接跳到了10月15号,中间的十天不知道去了哪里。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那年发生了什么大事造成的,事情的真相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诡异。日历中消失的10天,是因为先前使用的历法不够完善,长年累月下来,误差越来越大,所以不得不在日历上减少十天。

  过去使用的历法叫儒略历法,这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的前身。儒略历法是公元45年的时候开始执行的。在儒略历法中,单月31天,双月30天,2月除外。儒略历法中闰年的2月是30天,而平年的2月是29天,这跟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

  按照这种历法来计算时间,短时间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时间长了,误差就会越来越大。因为地球环绕太阳转动的周期是365.2422天,按照儒略历法计算之后,每年就会多算十几分钟。这样的误差,经过经年累月之后,就会跟实际的太阳年不一样了。所以1582年才会在日历上抹去10天。

1582年的十月份发生了什么?

你说的这两天不存在。
每年365天,四年一个闰年……等等这些天文数字,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人类所用的数据,在历史上经历了一定的变更。
其中,1582年这一年的呢10月,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更。为了调整人类计时与天文计时产生的误差,1582年这一年的呢10月4号后,直接就是15号,中间的日期,被从日历上抹除了。
详情如下: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的时间间隔大约是365天,他们便把一年定为365天。又把1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庆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只相差四分之一天。
后来,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采纳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的建议,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了历法。新历法将所有的单月设置为31天,双月设置为30天,2月单独设置为29天。每四年设置一个闰年,闰年的2月加1天为30天。并于公元前45年开始推行。这便是著名的儒略历。

当时的人们一直使用儒略历,直到公元前27年,古罗马的奥古斯都又一次修改了历法。他从2月抽出1天加在自己出生的8月份,并将之定为奥古斯都月(August),同时又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这样一来各月的天数与今天的公历基本相同了。

虽然当时的历法已经非常精确,但是闰年的设置和地球公转周期相比,还是有偏差,大约每128年会偏差1天。这样到了公园16世纪下半叶,偏差已经累计至10天。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再次修改历法。闰年从之前的每400年100闰改为每400年97闰,即能被4整除的设闰年,而逢世纪年一定要被400整除才能算是闰年,这样一来3300年才会产生1天的偏差。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格里高利历,简称格里历,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历。

那么,这偏差的10天,该如何修正呢?格列高利十三世使用了一个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把这十天从日历中抹去,于是1582年的10月5日至14日,便从日历中消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但不废除农历。

在1582年的十月,究竟发生了什么为期十天的神秘事件?

在古时候每个国家所计算时间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就比如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长河当中,古人们是如何来计算时间的呢?在这5000年当中一共产生了6种纪年法。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使用它们进行记载的,并没有像现在我们所记录时间的,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这样的说法。

1

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元前几年,现在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式确实就是公元纪年,它最初是由意大利的天文学家所改制而成的。这种新的方式从1582年开始实施,这个记录时间的方式是以耶稣诞生的时期为纪念所开始的。其实这个记录时间的方式在刚刚被提出的时候,并不是被所有人所接受的,中国也是同样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了多次会议之后才决定,采用最普遍的西历和西元作为历法和纪年。

2

对于时间的记录有很多的小伙伴也比较感兴趣,他们也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在历史上人类曾经出现了10天的空白期,这10天找不到任何的时间记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将手机的日历翻阅到1582年,你会发现,在那一年的10月份,直接从这一天的4日转到了15日,中间的这10天的时间没有任何的记录,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去网络上查询相关的信息,或者是直接把手机的日历转到1582年。

3

由于历史太过于久远,这都是500年前的事情了,很多的近代学者对于这个奇怪的现象也做出了各种猜测,有人说时间静止,有人说时空穿梭,有人说是外星人统治抹去了这10天的时间,一时间各种恐怖离奇的传说都出现了,其实,这10天的空白期真相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欧洲教皇的决定。

4

因为在1582年这一年,天文观测技术不断的发展,当时西方的人们发现,春分已经从3月21日提前到了3月11日,提前了10天的时间,他们认为再这样下去可能会造成时间的偏差,最终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从历史上抹去这10天将一年的时间定为365.22 5天。虽然有一些不严谨,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5

在这一政策刚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很多个国家都是无法接受的,尤其是英国,他们决定坚持继续使用自己的立法,但是久而久之却发现由于时间观念的偏差带来的不便之处实在是太多了,好在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百姓们都有自己记录时间的方式,有自己的纪年方法,所以当时对于中国人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对于在历史上消失的这10天的时间,

1582年10月中国发生了什么

公元1582年,是中国明神宗万历十年。 1582 年的 10 月 4 日这一天结束了,第二天的日子被跳过了10月15日。

1、淮、扬海溢

浸盐场三十,淹死二千六百余人。

2.俺答死 

顺义王俺答死,优恤之,其妻率子上表进马谢,复赐币有差。免天下积年欠赋凡一百余万两。

3、杭州兵变初

杭州东南二大营兵每名月给饷银九钱,巡抚都御史吴善言奉诏议减三分之一。士兵不满,吴善言出示曰;饷减已定,不愿者听其归农。兵愈大哗,缚吴善言痛殴之。张居正荐巡抚宣大张佳允代吴善言巡抚浙江讨定之。

3、宁夏灵州今宁夏灵武)土军马景等杀其参将许汝继。巡抚都御史晋应槐讨诛之。杭州民以行保甲苛扰,起而反抗,失败。杭州争饷之兵变亦失败。顺天等八府自万历八年皆歉收,民有菜色,生者逃移,死者枕藉,赈之。

4、以前礼部尚书潘晟shegrave;ng胜)兼武英殿大学士,吏部侍郎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

5、苏州等府大水,坏房舍千万,淹没漂流田禾十余万顷,死者二万人,赈之,并免税粮。

6、调戚继光于广东 戚继光1528-1587),山东蓬莱人。编练戚家军,经多年奋战,解除东南倭患,为抗倭名将。隆庆元年1567年)被张居正调至北方,镇守蓟州,充蓟镇总兵官,以加强战备。在蓟镇十六年,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先后倚任之。

7、公元1582年 

文学家吴承恩卒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小说《西游记》为其代表作。

1582年10月中国发生了什么?

万历十年(1582)十月二十日,陕西延绥巡抚王汝梅奏,经清丈榆林、绥德、延安三卫原额屯地三万九千七百五十三顷四十三亩,原额屯粮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三石,历年失额及沙滩水压甚多。

十月二十九日湖广巡抚陈省奏,经清丈武昌、郴州等府官民田地山荡湖共八十三万八千五百二十五顷四十六亩,除补足失额九千五百六十七顷二十四亩外,尚多五十二万零六百零八顷六亩。

扩展资料:

该年其他大事件:

1582年7月9日,张居正逝世。

1582年,适逢明朝时期,明朝政治家内阁首辅张居正于1582年逝世。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1582年的10月为何只有21天?被抹除的10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582年,还真发生过这种“时间消失”的事情,即无论你翻哪本万年历,甚至是用自己的手机查询,都会发现1582年10月5日~10月14日,这10天时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故事要从公元前45年说起,罗马的凯撒大帝采纳了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建议,开始使用“儒略历”(Julian calendar),“儒略历”中规定:1年分为12个月,单月31天,为大月;双月30天,为小月;只有2月特殊,平年为29天,闰年为30天;如此每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儒略历一出,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广,结果凯撒大帝的继承人奥古斯都(August)一上位,就立马修改了“儒略历”,因为他是8月(所以August在英语里有8月份的意思)出生的,所以他非要把8月变成大月,那么这多出来的1天咋办呢?奥古斯都直接从2月里“抢”了1天,分配给8月,从此以后,8月就变成了31天,9、10、11和12月,也因为它而改变单双。

没办法,统治者都发话了,大家只能照办,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了,转眼间来到了公元1582年,“儒略历”迎来了一个大危机。

上文中提到,“儒略历”把一年平均长度算为365.25日,但其实回归年是365.2422天,这么算起来,“儒略历”每年会比回归年多出0.0078天,也就是11分14秒。大家别看11分14秒很少,但长年累月下来,误差可不是一般的大,比如每400年就会多出来3.12天。

等到1582年,11分14秒的误差已经累积到了10天,这凭空多出来的10天导致罗马不能按时过上复活节,这复活节是罗马人的重大节日,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于是生气的教皇格利戈里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决定——直接删掉这多出来的10天。于是1582年10月4日一过完,明天就是10月15日。罗马人欢天喜地地同意了。

该决定一出,其他欧洲人立马跳出来反对,凭什么因为你们罗马人要过复活节就“抹除”大家的10天?其中英国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结果到了1752年,历法里“多”出来的日子已经从10天变成11天,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这时候英国人终于想通了,立刻召开议会,决定一次性“抹除”11天,即1752年9月3日直接跳到9月13日。

不过写到这里小编有一个疑惑——世界上在“抹除”的10天(11天)里出生的孩子,生日算哪天?这10天的工资老板给不给发呢?

为何1582年10月少了10天?被掩盖的那段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

时间是一往无前的,既不会暂停,也不会倒流,正如人的寿命一样,从出生之日起算,余下的时光都只不过是生命的倒计时罢了。然而,人们却意外地发现,1582年的10月却突然少了10天,日历上从4号直接跳往15号,被掩盖的那段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

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根据自然变换的规律,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太阴历。苏美尔人通过长时间的夜观天象,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将一年分为12个月,354天。然而,历法并不是苏美尔人的专属,迄今为止,古今中外诞生过多少种历法,至今都没有统计完全。不过,时代越近,历法越科学,这是毋庸置疑的。

1582年之前,欧洲人使用的历法,是凯撒大帝采纳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的建议制订的,叫“儒略历”(尤里乌斯·凯撒,旧译儒略·凯撒)。儒略历规定:一年为12个月,31天的单月是大月,30天的双月是小月,2月则是闰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可是,在凯撒大帝死后,继任者(凯撒侄子的奥古斯都)再一次修改了历法。

奥古斯都将儒略历规定的2月减去了一天,即平年29天改为28天,然后又在8月(所谓August,其实就是奥古斯都)加上了一天,即30天改为了31天,由小月改为大月。此外,他又将10、12月变为大月,9、11月改为小月,和现代的公历一模一样。奥古斯都之所以改动历法,是因为他事先经过计算。

众所周知,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一个回归年)的时间为365.2422天。按照儒略历计算的话,一年则是(365+365+365+366)/4=365.25天。与回归年相比,每年都要多出0.0078天,也就是11分14秒。乍一看,误差似乎很小,可是经年累月下来,误差可不是一般的大。公元325年,罗马教廷将3月21日定为复活节,但由于那11分14秒的误差,导致复活节的时间都不准了。

复活节是重大节日,在时间的计算上,罗马人绝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可是,从325年到1582年,11分14秒的误差已经累积到10天,意味着他们要在10天之后才能过上真正的复活节。因此,教皇格里高利对原来的儒略历进行了修改,将多出来的10天抹除,这也就是1582年10月少了10天的真正原因。

1582年10月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将手机日历调整到1582年的10月份,会惊奇的发现,当年的10月份没有5日到14日,从4日直接跳到了15日。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那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是由于先前历法的不完善造成的。

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格里历,这个历法的前身是儒略历法。儒略历法是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目的是取代旧罗马历法。在儒略历法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单数月份31天,双数月份除2月份外30天,2月份平年29天,闰年30天,因此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

而在天文学中,地球环绕太阳转动一圈的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天,周期约是365.2422天。因此,使用儒略历法之后,每年多算了11分钟14秒。由于误差不太大,头几年没什么关系,但是,一年又一年,误差累积起来,儒略历法就与实际的太阳年不合拍了。

到了16世纪,这个偏差已经达到了10天。于是在1582年,当时的教皇于1582年2月24日以教皇训令颁布,将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于是这10天就消失了,一去不复返。1582年10月4日过完了,第二天已经是10月15日了,于是历法又回到与太阳年同步。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格里高利历,简称格里历,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历。

中国历代以来所有的历法都给予每年一个标准日期,规定每年的阳历元旦(亥子之交)必须是冬至日,阴历又制定月建规则,阴历月跟着阳历辰转,超辰之月即是上月之闰月,所以中国的历法是不会出现西方历法这种盲目现象的。

1582年的10月,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莫名其妙少了10天?

公元1582年是明神宗万历10年,这一年的7月9号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开始了真正的亲政生涯。而在欧洲却也发生了一件影响世界的事情。

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这一年的2月24号,颁布了新的历法,格列高利历法。

也就是如今世界通行的历法,国人称之为阳历或者公历,我们传统历法叫农历。

格列高利并且决定在原先执行儒略历的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在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定为新历10月15日星期五。

这就造成了一个甚至影响到今天的一个巨大问题。那就是无论你翻哪本万年历,甚至用手机查询,都会发现1582年的10月5日到10月14日这10天时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旧的儒略历的无法解决闰年的设置和地球公转周期之间的偏差,儒略历大约每128年会偏差1天。

而儒略历是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制定的历法。单月31天,双月30天,2月单独为29天。每4年1闰年,闰年当年的2月加1天,也就是30天。

后来在公元前27年,又被奥古斯都(August)修改了一次,因为他是8月出生的,所以他非要从2月里,借1天给他的8月。也就导致了8月以后,单双月的天数都反了,就变成了10月、12月为31天,9月、11月为30天。

儒略历从公元前46年开始在西方运用,到了公元1582年的时候,就出现了有10天的闰年误差无法解决了,一点都没有我们的农历好用。

所以格列高利十三世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决定,直接在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定为新历10月15日星期五。

问题圆满解决,但是留给后人一个巨大的问号。公元1582年10月,怎么莫名其妙少了10天,凭啥?

这一年年底,利玛窦获准进入大明,开始在大明传播天主教,并且带来了圣母像、地图、星盘和三棱镜、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柏拉图的《共和国》等等,也包括格里高利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