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哈娱乐网网站「残梦留香」消息,近日,非洲郑和后裔纪录片,非洲有个“中国村”,当地人自称是郑和后代,如今怎么样了??引发热议,郑和远航非洲与中非文明互鉴同样引起许多争议,对此众网友各抒己见。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哈哈娱乐网为您解答。

观纪录片《郑和下西洋》有感600

观纪录片《郑和下西洋》有感
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到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第七次下西洋的时候沿着非洲东海岸南行,到了南温带,与南极圈纬度只差25度,所以说最早发现南极的人应该是郑和,而且郑和下西洋还有很多神秘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探索,他的精神和大明的国力是我们后世应自豪的。每次远航船只都在200多艘以上、人数都在27000人以上,规模之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明朝永乐年间经济之强!
公元前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大明船队与众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持续二十八年的大规模航海,为维护海上秩序,保护商路畅通,为亚非各国之间的和平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是人看到一个泱泱大国的风范,更是不能不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虽然时空已经跨越六百年,当我们再次回味起这一伟大的壮举时,更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国家,也了解了世界。历史这样告诉我们:创造和平、安定、友爱的国际环境,应是人类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伦敦的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同时展出一张1763年绘制的附注有永乐16年(1418年)的中国航海地图。该中国航海地图有详细的航海区域,以及绘画美洲、欧洲、非洲的的轮廓。除此以外,该图更附有对美洲土著(肤色黑红、头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肤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制品)的描术。唯一缺憾是该航海地图中没有不列颠岛的记载。 根据该地图的收藏家中国律师刘刚称,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从一个上海商人处购得该地图,并且因为读过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而得知该航海地图的历史重要性及意义。郑和航行前后达28年,他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郑和赠给各国国王厚礼,以示友好,船队带去丝绸、瓷器、铜铁器、金银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特产。随行官员随时记录见闻。回航时,各国派使同来,赠珍宝特产给明皇帝,并与中国商人交换。友好的交往,扩大了贸易,也增进了了解。郑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南洋等地的人民一直纪念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里,至今还保有纪念郑和的寺庙和胜迹。郑和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华哥达·伽马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在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郑和都超过这几个欧洲航海家。
虽然郑和已经逝去;明朝已经衰亡;宝船已经腐烂;电视剧已经看完。但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很值得世界人民学习,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望世界永远和平。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家大兴土木复原郑和宝船,其巨大的身材,已经和现在的驱逐舰不相上下,可见当时中国航海事业之发达。现如今我国护卫舰800人赴索马里护航、打击海盗,再现当时郑和下西洋之国威,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力,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继郑和之后再次巡使西洋开通贸易!

非洲有个“中国村”,当地人自称是郑和后代,如今怎么样了?

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记载相当少,一般来讲郑和七下西洋应该留下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但是这些丝毫没有记载,据说郑和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伤数万计,原始档案都被销毁了。

虽然没有历史记载,但是世界各地都有郑和留下了足迹,在2005年,一位从非洲小岛上来的女孩,自称是郑和船队的后裔,这一度引起了热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郑和七下西洋从1405年正式开始到1433年才结束,历时28年,在7次下西洋时,抵达过30多个国家,最远达到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这些岛屿当中,一个名为帕泰岛的小岛居民都说自己是郑和的后裔,这个小女孩也是来自拉穆群岛。

帕泰岛是拉穆群岛当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在小岛上一直都有一个传说,大概600年前,有一艘中国船只在拉穆群岛附近的海域触礁沉没了,船上20多人为了求生,就爬上了帕泰岛,居住在上加村,这20多人就是郑和所率领的一支小船队。

14世纪到16世纪,帕泰岛一直都是作为一个补给点,经济贸易繁荣,不过西方也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帕泰岛遭到了葡萄牙人的入侵,上加村的原住民,有些成了奴隶被贩卖到世界各地。

逃脱灭顶之灾的上加村村民要么迁移在10公里以外的西尤村要么移居到了非洲大陆,而且在西尤村还有一块特殊的墓地,按照穆斯林的传统,墓地理当朝向西北方的麦加圣地,但它却朝着东北方向的中国,墓地也没有穆斯林的石柱和阿拉伯铭文,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瓷器。

这不由得让人怀疑,郑和的船队真的在帕泰岛搁浅了吗?其实在这个非洲女子来到中国寻根问祖之前,就有一位华裔美国女作家提到过有肯尼亚黑人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也根据这本书前往了肯尼亚拉穆群岛中的帕泰岛。

而她一则“郑和部下留下的后裔”一文,引起了中国方面的注意力,就连肯尼亚政府都在拉穆群岛为郑和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还在2010年还主动出资邀请中国考古队打捞拉穆群岛一带的古代沉船。

中国考古团队同样想要考究郑和的遗址,自然没有拒绝,中、肯的专家一同协商的几种打捞方案,在一个多月打捞当中,他们发现了40多处古瓷遗址,帕泰岛是最重要的一个,这里出水了9至10世纪的中国瓷器。

除此之外,西尤岛上的许多村民都没有非洲人卷曲的头发,皮肤也不是特别黑,从这些来讲他们是郑和部队后裔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郑和非洲后裔 历史上郑和到达过非洲吗

郑和到过非洲东海岸,现在索马里一带,不过郑和是太监,没有非洲后裔。

非洲部落居民为什么自称郑和后裔100字

郑和七下西洋,那他有在非洲留下后裔吗?

明初,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将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据记载,郑和船队先后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相距中国十几万公里的东非的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港)。那么,郑和船队真的留下了“非洲后裔”吗?

据说,600多年前,一艘郑和船队的船只因迷失方向驶入帕泰岛沿岸,在上加村附近不幸触礁下沉,慌乱之中,船上的数百人纷纷抛出载运的小船逃命,并从大船上快速搬下瓷器和丝绸等贵重物品。

他们当中,有400名划向帕泰岛,在上加村登陆,用随身携带的中国瓷器和丝绸与当地人交换食物和钱财。后来,除40人留在上加村外,其余的人分两路走了,100人向西来到了帕泰村,260人北上去了西游村。

中国人登陆帕泰岛后,逐渐入乡随俗,与当地女子成家,生儿育女,融入当地社会。以前的帕泰村很大,由于缺乏饮用水,不少人被迫离开,加之又流行过一次严重的疟疾,帕泰村的人口锐减。目前帕泰村的总人数是2000多名,由两大部落组成,两个部落的名字分别为纳巴汉和波科姆德,中国人仅剩下3户,瓦法茂是他们的共同姓氏,也成为帕泰岛上“中国人”的代称。

这个是可能有的,主要的原因是2002年有一个小非洲的女孩,她表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想代表全村人来中国要认祖归宗,她说自己出生在肯尼亚最大的帕泰岛上,这座岛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路,600多年前,郑和手下的一行人在此遇到特大暴风雨,船行驶受阻触礁沉没,有20名船员跳海逃生,来到这个小部落。再也回不去中国,他们只能安居立命在此,后来和当地人通婚,才有了这些中式后裔。

小女孩提供的证据是祖先祖坟都是圆形,和古中国类似,方向都是东北方向,遥指之国。她们有祖传之物中国15世纪才有的青花瓷。最后一点是她们的祖先会用蚕丝编制衣物。

这说明此事还是有可能的,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壮举。你若是郑和的话,不回国了,你会留在哪个地方?

你知道郑和部下的后裔有多少?

不知道。但知道有些是在非洲的“混血儿”。是下西洋时,因病留在非洲,没能回来的。后来和非洲人通婚,所以今天有他们的后代。

求央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高清版

资源名称:01奉使西洋.mkv(159.35M)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tuuwnn

有百度网盘链接第一集奉使西洋第二集涉沧溟

资源名称:02涉沧溟.mkv(159.32M)
资源链接:http://pan.baidu.com/s/1jGAF6IU

第三集云帆高张

资源名称:03云帆高张.mkv(159.34M)
资源链接:http://pan.baidu.com/s/1eQ91Gyu

第四集际天极地

资源名称:04际天极地.mkv(159.33M)
资源链接:http://pan.baidu.com/s/1jGippOU

第五集天下同福

资源名称:05天下同福.mkv(157.24M)
资源链接:http://pan.baidu.com/s/1eQwA5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