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热心网友都十分关心除暴安良诗词,歌颂民警的古诗词有哪些??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想了解除暴安良得人心。对此,哈哈娱乐网小编「逆光下的微笑」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关于包拯的诗句

1. 关于包公的诗词

北宋皇帝送给包拯六十大寿贺礼时太监附诗

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

赞颂题名碑

元·王恽

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鸟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

============================

题包公遗像

宋·无名氏

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

包拯留传下来唯一的一首诗,据他的门生张田说,这是包拯开始从政时写下的一首明志诗。诗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2. 关于包拯的一首诗

神州自古重廉洁,廉政攸关千秋业。为官清廉的楷模当推包公。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再三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皇恩浩荡,太监也聪明,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这一军把老包公“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

罢罢罢,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例!机智灵敏的包公也蘸墨挥毫题诗抒怀,以诗拒礼:“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包拯(999-1062),字希仁,安徽庐州人。北宋天圣进士,先后任天长县令、权开封府、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人称“包青天”。

事情发生在北宋皇佑二年闰十一月。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张尧佐是张贵妃之父张尧封的堂兄。张贵妃受到宋仁宗宠爱,张尧佐也就青云直上。

包拯时任监察御史,负责对皇帝百官的纠弹。他认为宋仁宗一再超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他上疏指出宋仁宗提拔张尧佐是错误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包拯此举如天惊石破,激起了一片称赞,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任命张尧佐。面对强大的舆论,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的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包拯不顾再次触犯宋仁宗和张贵妃,又一次挺身直谏。

张尧佐见包拯等人言辞激烈,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于是,宋仁宗也就顺势下台了。

可是张贵妃却老大不高兴,一再在仁宗耳边吹风。这年八月,宋仁宗金殿早朝,张贵妃特意送到宫门口,抚着仁宗的后背,柔声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

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

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

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

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张尧佐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宋仁宗见包拯这么执着,众大臣又纷纷襄赞,而自己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心里非常生气,一甩手回到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

宋仁宗余怒未消,举袖擦脸,说:“包拯说话,唾沫直溅到朕的脸上!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

包拯写过一首名为《书端州郡斋壁》的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3. 关于包拯的一首诗

【原文】《书端州郡斋壁》——宋代: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译文】: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

优质的大树终成栋梁之材,柔韧的好钢也不愿枉道而行。仓廪丰实那些鼠雀兔狐之辈可高兴了,如果没什么好处那些贪官污吏就发愁。

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教训,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创作背景】: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州。当时端州以产端砚(贡品)著名,历任端州地方官趁进贡之机,向砚工额外索取数十倍以中饱私囊。

包拯到任后,严格规定只按进贡需要数额限额交纳,自己更“不持一砚”。端砚一事触发了作者的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其刚直无邪,对贪官污吏憎恶如仇的心绪。

扩展资料【赏析】:这首五律,塑造了一位封建社会正直官员的光彩形象,表现了作者抛弃私欲、决心除暴安良并青史留芳的崇高品格与志节。首联写为人处世之道:治理世事以清廉无私为根本,为人处世以刚直不阿为准则。

颔联进一步写“直”:只有笔直挺拔的树干,才能终成栋梁之材;纯正的精钢,宁折不弯,决不被外力折服。作者以“秀千”、“精钢”自比,是自勉自励,也是自负自信,很有力度。

颈联写除暴安良。先写鼠雀之“喜”,是纵;后写兔狐之“愁”是擒。

而铲除这些贪官污吏、害民之徒的根本办法,就是“草尽”,即拆除屏障,消灭他们赖以生存和为非作歹的条件,他们就无法逞凶了。尾联写接受史书留下的教训,决不给后人留下耻笑的把柄。

言外之意是要光耀青史,流芳千古。这首题壁诗,可以认为是包拯身体力行的座右铭。

诗作持重刚健,严谨有力,质朴无华,掷地作金石声,充满堂堂正正之气,磊磊落落之情。

描写八仙的诗词

八仙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分别是: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据有人研究,汉、六朝时已有“八仙”一词,原是指汉晋以来神仙家们所幻想的一组仙人,直至唐代,“八仙”都只是一个空泛的名词。而上述八仙中的具体人物,到明代中叶吴元泰的《东游记》和汤显祖的《邯郸梦》问世后,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七律·铁拐李

铁拐葫芦装日月,蓬头垢面袖乾坤。

天资聪慧闻巴蜀,济世灵丹救镇村。

气象清明驰太上,功夫圆满报师尊。

东华教主八仙首,不忘神医孔目恩。

释解: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自号李孔目。

七律·汉钟离

楚汉英雄称上将,阴魂斩蟒度成仙。

袒胸露乳憨弥勒,除暴安良盖昊天。

发髻顽童身猛壮,芭蕉宝扇道高玄。

全真教派尊为祖,游戏人间救世传。

释解:汉钟离,复姓钟离,名权,字寂道,号云房子,是八仙之中成仙较早且名气较大的一个,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一说为西汉淮阴侯韩信手下大将钟离昧,故又被称做汉钟离。他后来被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道号正阳真人。元世祖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

七律·张果老

倒骑毛驴真可笑,只因斗赌认赢输。

云游四海传歌道,敲打渔扳救寡孤。

三顾茅庐皇款待,百般捉弄叶回苏。

缘何垂老临仙府,偷吃参精遁步趋。

释解:张果老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八仙之一,在中国民间有广泛影响,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张果老(张果),本为甘肃两当的道人,他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受武则天和玄宗征召,御赐邢州五峰山(今邢台张果老山)。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中条山去。因为他经常手中拿着竹子做的一种说唱用具,所以后世人们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国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的祖师,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七律·吕洞宾

乐善好施民敬仰,纯阳吕祖显灵坛。

火龙传剑邪魔斩,梦熟黄粱祸喜寒。

铁拐首邀同石笋,钟离十试异乘鸾。

选仙金阙三清殿,倜傥风流戏牡丹。

释解: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华轩居士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之列。

七律·何仙姑

及时雨降消民苦,云母罗浮现井台。

洛水匿踪唐殿论,霞光万道则天裁。

增城挂绿仙姑气,阆苑蟠桃吕祖媒。

跨鹤人间孤侠女,蓬莱弱水佛莲开。

释解: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歙南 覆船山,十道石门内,有座何仙姑庙,传承千年,坐落在倒挂荷花的龙穴里面,因为她在这个荷花形里面羽化登仙的,隐喻二层意思:一,倒挂,迎合 覆船 山的妙意(也称佛全山,山上全是佛),是佛光覆盖,普照的意思,二,荷花,佛的莲花座,佛生于莲,佛的空性,佛的根性。所以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是故雅称:“荷仙姑”。

七律·蓝采和

竹篮打水迷津悟,斗酒豪歌轶事闻。

闹市蓝衫持板醉,寒冬卧雪气如熏。

周游天下笙箫侣,依旧青春潇洒君。

佳酿作坊尊为祖,平凡低贱步仙云。

释解:蓝采和,姓许名杰,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钟离濠梁之上(今安徽凤阳)得道成仙(又说在青海出生,青海湖、昆仑山一带,诺木洪的黑风口是他的诞生地),出生于塘河古镇石龙门。蓝采和是他的乐名。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于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其饮酒量多而不醉,精通酿酒技艺,自酿自饮,以蓝酒自成一体,蓝采和也是中国酿酒界最有权威的人。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八仙中,只有蓝采和的社会地位最低贱、最平凡。

七律·韩湘子

身居宰府厌诗书,放荡不羁好道虚。

韩愈怪他难上进,洞宾点化入仙闾。

牡丹开处缤纷色,秦岭蓝关鹤雪疏。

弄玉吹箫会龙女,声声凄婉唤裙裾。

释解: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韩湘子的宝物名为紫金箫,早期传说的宝物还有百花篮,吹箫会龙女、十二度文公、韩湘子讨封等传说流传广泛。

七律·曹国舅

富贵位尊封国舅,家财散尽隐山林。

朝靴玉带持牙笏,养道黄桑本秉心。

立地为仙成大道,弃官觉悟始良箴。

世间万物皆因果,作恶多端狱殿森。

释解:曹国舅,名佾,亦作景休,为八仙之一。《宋史》因他为慈圣光献皇后之长弟,故称国舅。曹国舅乃北宋开国王曹彬之孙、吴王曹玘之子,曹国舅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曹国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尽管地位很高,被封为国舅。他出现最晚,在宋代就被内丹道收编为吕洞宾弟子,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迟至元明时期才出现于有

歌颂民警的古诗词有哪些?

  1. 自从警服穿在身,深感自己有重任。

  2. 出警巡逻寒风吹,危险重重不后退。

  3. 长期住所家不回,汉洒一线我无悔。

  4. 父母时常电话催,妻儿门前盼我归。

  5. 路程不远难相会,深夜佳节倍思亲。

  6. 偶尔回家妻落泪,父母跟前听教诲。

  7. 乞求父母莫怪儿,人民警察应为民。

形容黑势力的诗句

安良除暴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按强助弱 按:抑制。抑制强暴,扶助弱小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霸言》:“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
百足之虫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出处:明·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八回:“又兼陆好善的母亲、妻子帮虎吃食,狐假虎威,陪看皇姑寺,煞是有趣,……。”
刬恶锄奸 铲除凶恶奸邪之人。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刬恶锄奸。”